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主要是哪些?每年给日本带来多少收入?

2024-05-16 15:47

1. 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主要是哪些?每年给日本带来多少收入?

战后以来,日本不仅每10年制定一次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这一时 
期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确定不同 
的支柱产业,以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在战后最初10年的经济复兴时期,提高生产力是日本面临的最优 
先课题,为此,日本不仅把在当时对其他产业起基础作用的煤炭开采 
作为支柱产业,同时还将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作为第二支柱产 
业,并制定“煤炭钢铁超重点计划”,通过“倾斜生产方式”投入大 
量资金。当煤炭生产力基本接近战前水平之后,又着力发展钢铁生产。 
当时,作为钢铁产品原料的生铁是由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两家钢铁公 
司垄断的,这两家公司若拒绝供应生铁,其他钢铁公司就无法维持生 
产,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日本 
通产省通过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增加外汇配额等方式积极支持川崎 
制铁公司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高度自动化设备,在千叶县建立了超大 
规模的钢铁厂,从而大大提高了日本钢铁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到 
1961年,钢铁成为日本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到1973年,日本粗钢产量 
达到1亿2000万吨,超过了美国,仅次于当时的苏联,成为世界第二钢 
铁生产大国。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钢铁工业发挥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进入70年代,正当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学工业 
时,日本又提出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当时有人认为,尽 
管日本的钢铁工业实现了赶超世界钢铁大国的目标,但在汽车领域, 
无论如何努力也赶不上欧美国家,从而对发展汽车产业采取消极态度。 
但通产省认为,汽车工业作为高度综合性产业,具有带动其他产业向 
高层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巨大波及效果,也是反映日本工业水平的一 
面镜子,从而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扶持。为此,日本派遣大 
批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此后不久,日本 
汽车迅速扩大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产业取 
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正当日本汽车宛如倾盆大雨袭击欧美市场时,家用电气作为日本 
新一代支柱产业又冲出日本,冲向了世界。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 
速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产业迅速扩大。1997年日本信息 
产业生产总值达111.1万亿日元,其附加值也达47万亿日元,超过了 
传统产业建筑业。目前,因特网利用人数已达1700万,企业之间通过 
因特网进行的电子商务总额1998年已达86000亿日元。信息化技术的进 
展,因特网的普及和通信服务的日益多样化,不仅将改变日本的产业 
结构,创造新的需求,提高社会效益,增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必将 
增强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信息 
产业作为新的战略产业在日本日益受到重视。 

  日本支柱产业的发掘和发展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日本政府 
不仅根据时代和国民需求的变化提出确立新支柱产业的设想,并设立 
包括产业界、学术界、新闻界和消费者代表在内的“审议会”进行充 
分研究和讨论,以吸收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反映国民的意向,在此基础 
上形成法案或政策。此外,日本政府不仅通过“行政指导”直接对企 
业进行干预,确保支柱产业顺利发展,还按不同行业设立行会组织, 
行会组织既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桥梁,也在行业内部进 
行协调,并就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状况、技术开发等进行调查和 
指导。

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主要是哪些?每年给日本带来多少收入?

2. 有关日本的经济、人口、文化!

日本的经济:日本国是个国土面积较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 要依赖国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经济又受到严重破坏,1950 年其 工业产值仅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4%。但是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其国民生产总值和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于1952 年和1955 年就 已分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之后经济发展很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 率在五十年代达22.8%,六十年代达11.1%,七十年代为5.3%,这些都显 著高于同时期美国与西欧各国的发展速度。其中1955~1973 年是日本经济高 速增长的时期。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成为除美国和苏联之外的世界第三 经济大国。1979 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9,739 亿美元,已接近苏联10,855 亿美元的水平,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大大高于苏联,为苏联的2.1 倍。 1980 年底,日本黄金外汇储备为苏联的4.9 倍。日本工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已从四十年代的1.2%上升到八十年代初的10%。与此同时,日本外 贸的出口值也增长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联邦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受制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又在具体的、特定的国内外条件下出现的。从国际环境看,五十年代中期到 七十年代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世界市场上的石油,工业原 料和农产品产量激增,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这为资源贫乏的日本提供了 极为有利的原料条件;同时,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发 展民族工业也迫切要求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各种机器设备,使日本的工业产品 有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日本利用其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暇东顾之机,其经 济势力首先占领东南亚市场,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其世界市场。国际有利 环境也表现在美国的扶植上。战后初期,美国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和 “贷款”成了日本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又由于美国侵略朝鲜和印度支 那战争的需要,对日本的军事订货骤增,这对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也 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滋养”,通过发战争财,为日本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 国际有利环境还在于战后适逢世界性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工业设备虽在战 时受到破坏或已十分陈旧,但战后则积极引进欧美先进技术,迅速更新设备, 从而可以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日本经济能够顺利发展主要还是取 决于国内条件。首先,日本原有经济基础较强,战前其经济发展速度就高于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日本一贯重视人材开发,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本 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高的人材资源优势,以及工资较欧美国家为低 的优势,使其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第三,日本发挥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 尤其利用岛国位置和太平洋沿岸的优良港湾,填海造陆,新建大型工业基地, 挖筑深水港,广建专业码头,使大型油轮、矿料专用船等能长驱直入,为以 低运费从国外大量运入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大量输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方 便条件,这对日本这个加工贸易型国家是至关重要的。第四,一般认为,日 本人民生活勤俭,储蓄率极高,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也促进了本国 的经济发展。第五,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少(仅占其财政支出的不到1%), 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经济。此外,战后初期,日本在政治、经 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政治局势比较稳定,历届政府对科学管理经济的重视, 各项开发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公共设施的修建等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 日本的人口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57490.html?si=1 日本的文化……其实都是中国的……哎……数典忘祖的{哗——}……哪这个是日本文化的背景  http://baike.baidu.com/view/41040.htm 哪这个是日本的节庆  http://www.yhrypx.cn/bbs/dispbbs.asp?boardID=18&ID=40&page=1 哪这个是日本官方的旅游网内容会是关于日本国内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放心是全是中文的。  http://www.welcome2japan.cn/ 哪这个是日本和服的文化  http://tieba.baidu.com/f?kz=182152009 哪这个是日本花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580118.htm

3.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和外汇储备在世界的位次分别是

答案D 做本题可使用排除法,由教材上可知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可将A、B两选项排除;关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教材中提到日本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国家之一,可排除C选项。  查看原帖>>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和外汇储备在世界的位次分别是

4.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和外汇储备在世界的位次分别是

答案D
做本题可使用排除法,由教材上可知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可将A、B两选项排除;关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教材中提到日本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国家之一,可排除C选项。

5. 日本经济的现今体现(包括:工业,个人收入,年生产总值,国际地位等)

日本的经济主要是以高科技为主导。
日本公务员的工资每个月大约15-16万人民币。
2009年生产总值(GDP)是5、1万亿元美元。经济在国际地位排名第二。(美国第一,GDP是15万亿元,)
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第二了,GDP已经超过日本。日本退居第三了。但中国人平均GDP排在100位以后。 中国公务员工资每个月平均才4千多元。

日本经济的现今体现(包括:工业,个人收入,年生产总值,国际地位等)

6. 结合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两方面分析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原因。

从地理位置看: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太平洋西岸。背靠亚欧大陆,邻中国、俄罗斯、东南亚诸国等国家,面靠太平洋,海岸线曲折、港口众多,海洋交通运输条件优越。这些都是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从国土面积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些是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
综上所述,日本既有发展发型经济的需要,也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所以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非常高。

7. 日本发展的条件及经济类型

1970 年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美元大量流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大大动摇。1971 年8 月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对进口加征10%的关税,即发生了所谓“尼克松冲击”。1971 年底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开会,对各国通货进行了调整,其中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 美元兑换360 日元调整到1 美元兑换308 日元,但行情仍不稳定,又于1973 年2 月转为浮动汇率制,即各国通货的比价不再固定,而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1973 年10 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将油价从每桶约2—3美元提高到4 美元、8 美元、12 美元,从而引发了所谓“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石油消费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通货膨胀、经常收支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对进口中东石油依赖很大、号称“油上楼阁”的日本经济的冲击更大。
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国内投机盛行,物价暴涨,甚至出现了家庭妇女抢购卫生纸的现象。为此,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设备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雇用减少,失业增加。
日本政府于1975 年春解除了金融紧缩,又于1977 年底采用了财政刺激政策,同时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促使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由于出口持续扩大,填补了国内需求的减少,结果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失业率趋于下降,经济增长率的上下摆动也不大。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努力推行生产与经营合理化的民间企业功不可没。它们依靠市场原理,一方面大力节省资源能源,并实行“减量经营”以节省各种费用,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通过推进生产与经营合理化,企业的素质与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发生尼克松冲击与石油危机以后,人们曾经预计日本经济承受不了这样的双重打击:担心进入浮动汇率制以后,日元升值会导致民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担心石油价格上涨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导致经常收支恶化,总之,担心日本会进入“零增长”的经济萧条时代。
但是,到了70 年代后半期,人们逐渐发现,尽管油价上涨,在西方国家中受打击最大的日本经济却恢复得最快;尽管汇率浮动,民间企业却能在困境中顽强地恢复其活力。整个日本经济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企业素质的增强而加强了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因此,尽管在1978—1979 年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1978 年中期的每桶13 美元暴涨到1980—1981 年的每桶 40 美元),1981—1983 年又出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经济所受影响甚小。总之,日本经济走上了稳定增长的道路,其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之中实属上乘

日本发展的条件及经济类型

8. 2014年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1)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业取代了钢铁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在日本得到普及。 

(2)年产值230万亿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动漫http://www.dongfengcun.net/ShowThread.php?theid=93317 

(3)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钢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就是电子技术产业http://job.dlnu.edu.cn/showinfo.asp?newsid=230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