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迷信里有烧香这一仪式? 还有烧纸?

2024-05-16 01:34

1. 为何迷信里有烧香这一仪式? 还有烧纸?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烧香是中国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三个特点极为引人注目:一是普遍性, *** 烧香,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烧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处不烧。二是历史悠久,现存文献《诗经》《尚书》已有记载,则其起源必早于诗书时代即西周。三是普及性,几乎做什么都要烧香:对祖宗要烧,对天地神佛各路仙家要烧,对动物要烧,对山川树木石头要烧;在庙里烧,在厕所也烧;过节要烧,平常也要烧;作为一种生活情调要烧,所谓对月焚香,对花焚香,对美人焚香,雅而韵,妙不可言;作为一种门第身份,所谓沉水熏陆,宴客斗香,以显豪奢;虔敬时要烧,有焚香弹琴,有焚香读书;肃杀时也要烧,辟邪祛妖,去秽除腥;有事要烧,无事也要烧,烧本身就是事,而且还会上瘾,称为“香癖”,就仿佛现代人的抽烟饮茶一样。 
 
 有趣的是,不特中国烧香,世界上好多民族和国家也烧。香的英语写作incense,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八卷第543页),载有如下内容:古埃及人从 *** 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香料树,把香当作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用品。巴比伦人在祈祷和占卜时往往焚香。以色列人在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86年--前538年)以前引进了香,到了公元前5世纪,一些祭坛专供奉香之用。印度教特别是湿婆派在正式礼拜和家常礼拜中都要焚香;佛教在节日礼拜、成年礼拜以及日常礼拜中都焚香。日本神道教也焚得。从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就焚烧木头和树脂,以供奉神明和祛除恶魔。罗马人先是焚烧香木,后来引进了香,焚香在公祭和私祭上以及崇奉皇帝时越来越显得重要。 
 
 中国烧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期,可称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 
 
 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等。 
 
  
 
 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来祭祀。烧香行为由国家掌握,由祭司执行。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笺:“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说,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 
 
 其具体祭法为:将牺牲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烟,表示告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注:“禋之言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疏:“禋,芬芳之祭。”(用《十三经注疏》本,下同。) 
 
 可见,所谓禋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那么这就是后世所谓“烧香”了。 
 
 这一期,香事有以下特点:一是香品原始,为未加工的自然物,还不是后世正规意义上的“香料”(树脂加工而成);二是自然升火,不用器具如后世的“香炉”;三是专用于祭祀,而祭祀由国家掌握,即,烧香还没有生活化,民间化。明周嘉胄《香乘》引丁谓《天香传》谓:“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荐,而沉水熏陆无闻也。其用甚重,采制粗略。” 
 
 第二期,从汉武帝到三国,可称引进期。汉武帝于中国香事的发展,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其一,武帝奉仙,为求长生,是神就敬,而打破了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 
 
 其二,武帝时期香品渐走向实用化,如置椒房储宠妃、郎官奏事口衔舌香等,打破了香必用祭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武帝大规模开边, 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香料”传入中国。 《说郛》卷35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称:“又按汉武故事亦云,毗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甘泉宫。 金人者,皆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 然则烧香自汉已然矣。”此外,武帝曾遣使至安息国(今伊朗境内),《香乘》卷二引《汉书》称:“安息国去洛阳二万五千里,北至康居,其香乃树皮胶,烧之通神明,辟众恶。”树皮胶,即树脂,是为真正的香料。 
 
 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使武帝时的香事变得格外繁盛起来,后世野史笔记屡称不绝。什么焚“月支神香”解除长安瘟疫(《香乘》卷8),燔“百和之香”以候王母(《汉武外传》),用东方朔“怀梦”香草在梦中与李夫人相见,直至烧“返魂香”使李夫人还魂--这个传说还传到日本(见《源氏物语》)第48回)。 
 
 香事繁盛,香具应运而生,不久,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传说上面还有刘向的铭文:“嘉此王气,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宋火青烟。”(见《香乘》卷38)。刘向为宣帝时人。从此,香品与香炉配,使中国的香事进入一个新阶段。 
 
 然而,从武帝时引入西域香料始,降及东汉三国,在这三百多年间,香的使用还仅限于宫庭和上层贵族之中,极为名贵,难得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香乘》卷2引《五色线》称:“魏武与诸葛亮书云: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为馈赠之礼品。又《香乘》卷7引《三国志》称:“魏武令云: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足见焚香即使在宫庭中也还是一种奢侈。 
 
 第三期,是普及期。香的走向普及,是隋唐以后的事。普及的原因有二:一是“西(域)香”由“南(两广、海南)香”所取代。“迨炀帝除夜,火山烧沉甲煎不计其数,海南诸香毕至矣。”(《香乘》卷1)南香的大量涌入,使香的价格降低,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二是佛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二教尚香,“返魂飞气,出于道家;旃檀枷罗,盛于缁庐。”(颜氏《香史序》)从而,信徒汹汹,风气大展,造成烧香走向普及。只不过,这时固有儒教还与释道二教时相对抗冲突,传统士人 *** 特别是佛教,而使繁盛的香事略为减色。 
 
 迨至宋代,三教融合,烧香之俗,也便御风而行,为大家一致崇尚,士人拜祭孔子时也烧起香来。 这就出现了本文一开头所讲那种局面。明屠隆总结道:“香之为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塌帖,挥尘闵吟,温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护,焚以熏心热意。谓士助情可也。尘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蔼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曳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香与美已融合为一,大量诗文专门写香。兹举北宋陈与义(字去非,与黄庭坚、陈师道齐名)的《焚香》 为例: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无限心意情怀,寓寄一炷烟中,人生喜怒哀乐乃至形而上的追问与探求均在此找到出路,于是也就难怪世事变迁而熏性是不改的了。噫!香已经完全渗透内化到人的精神之中;这种渗透是那样的深,以至到了民国年间,林语堂还津津乐道,在《生活的艺术》中专门辟一章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焚香,前面明代屠隆的一段话,就是转引自林氏这本书的第六章
 
 烧纸的由来:
 
 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造纸后,生意兴隆,为他赚了不少钱。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羡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伦学造纸。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够,工夫还没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品质低劣,乏人问津,两夫妻就对著一屋子的纸张发愁。 
 
 最后,慧娘想出了一条妙计,便附在蔡莫的耳边,如此这般的教了一遍。 
 
 到了这天晚上,邻居们忽然听到蔡莫家传出了嚎啕大哭的声音。大家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毙死了。次日清晨,蔡莫当著邻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来。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著烧著,忽然听到棺材里有响声。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着:「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都呆了,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打开棺盖。慧娘就跳了出来,告诉邻居,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让她推磨受苦。因为蔡莫烧给她很多纸钱,所以小鬼们都争著为她推磨。她又把钱交给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蔡莫故意的问:「我没有给你送钱啊?」慧娘就指著燃烧的火堆说:「那就是钱啊!阴间是以纸当纸的」。蔡莫一听,马上就去抱了两大捆的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邻居见状,发觉纸钱有这么大的用处,于是个个都掏钱来买蔡莫造的纸。消息传开后,不到几天,蔡莫家的纸全都卖光了。 
 
 由于慧娘还阳的这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给祖先焚香烧纸。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为何迷信里有烧香这一仪式? 还有烧纸?

2. 烧纸是不是迷信?

看看下面这个图。

“烧包”指祭祖时焚化包封好的纸钱,是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袁枚《新齐谐·烧包》:“ 粤 人於七月半,多以纸钱封而焚之,名曰烧包,各以祀其先祖。”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日本的“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3. 在农村经常见到的祭祀烧纸,到底是民俗还是迷信?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点特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很多的历史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有很多习俗,也还在延续传承,当然有的文化也不只是写在书里,有的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能见到,比如人死后要烧纸钱,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只是民间的一些习俗和信仰罢了,人死如灯灭。有的人认为一个人死后,如果没有人烧纸钱,亡者会在“那边”很穷?会显得后人不孝等等。那么烧纸钱到底是文化习俗还是封建迷信呢?


市面上有很多种纸钱,根据小编查石料记载,其实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印钱”,是仿近代的纸币、银元,然后印上”冥通银行“以及各种数字的金额,第二种是“剪钱”,就是俗话说的“买路钱”以土纸裁为方块,折成元宝,象征金子和银子,最后一种是最古老的“打钱”,是用木槌和铁制的钱模,把钱的形状打在土纸上。


追溯到中国的原始时期,像一些大官贵族死后,都会陪葬很多贵重的物品,一起埋在棺材里,认为这样就可以在死后仍然享受荣华富贵,后来到了战国时期,人们觉得这样做太奢侈了,有的本身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弄的后人也吃不上饭,碰上盗墓的,更是血亏,后来,在战国的时候,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陪葬品,玉帛,在荀子的《礼论》中提到过。


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发明了新的方孔钱,皇室中开始用这种货补来陪葬了,这种陪葬文化流行了上千年之久,现代挖掘出来的很多古墓都会出土不少的铜钱,不过有的古墓已经被盗,后来人们发明了新的方法,烧纸钱,古人认为,烧纸钱,死者就可以在地下拿到这笔钱,在地下也能享受荣华富贵。


烧纸钱,后来演变成烧花环,烧纸钱,也称为金银纸,金元宝,冥币等等,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商业投机的结果。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造纸术变得流行起来,而且纸很便宜。纸卖方应该增加纸的附加值,并使买方愿意接受它。因此,有一个制作花环并燃烧它们的习俗。还有一个计划是在原来的黄色草纸上印钱,也就是说,烧纸相当于烧钱,然后把钱寄给死者。
烧纸就是生者对亡者的一种哀思和纪念,应该是属于一人文化习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在农村经常见到的祭祀烧纸,到底是民俗还是迷信?

4. 庙时为何要烧香烧纸?

烧香是中国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三个特点极为引人注目:一是普遍性,汉人烧香,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烧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处不烧。二是历史悠久,现存文献《诗经》《尚书》已有记载,则其起源必早于诗书时代即西周。三是普及性,几乎做什么都要烧香:对祖宗要烧,对天地神佛各路仙家要烧,对动物要烧,对山川树木石头要烧;在庙里烧,在厕所也烧;过节要烧,平常也要烧;作为一种生活情调要烧,所谓对月焚香,对花焚香,对美人焚香,雅而韵,妙不可言;作为一种门第身份,所谓沉水熏陆,宴客斗香,以显豪奢;虔敬时要烧,有焚香弹琴,有焚香读书;肃杀时也要烧,辟邪祛妖,去秽除腥;有事要烧,无事也要烧,烧本身就是事,而且还会上瘾,称为“香癖”,就仿佛现代人的抽烟饮茶一样。 

有趣的是,不特中国烧香,世界上好多民族和国家也烧。香的英语写作incense,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八卷第543页),载有如下内容:古埃及人从阿拉伯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香料树,把香当作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用品。巴比伦人在祈祷和占卜时往往焚香。以色列人在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86年--前538年)以前引进了香,到了公元前5世纪,一些祭坛专供奉香之用。印度教特别是湿婆派在正式礼拜和家常礼拜中都要焚香;佛教在节日礼拜、成年礼拜以及日常礼拜中都焚香。日本神道教也焚得。从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就焚烧木头和树脂,以供奉神明和祛除恶魔。罗马人先是焚烧香木,后来引进了香,焚香在公祭和私祭上以及崇奉皇帝时越来越显得重要。 

中国烧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期,可称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 

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等。 

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来祭祀。烧香行为由国家掌握,由祭司执行。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笺:“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说,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 

其具体祭法为:将牺牲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烟,表示告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注:“禋之言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疏:“禋,芬芳之祭。”(用《十三经注疏》本,下同。) 

可见,所谓禋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那么这就是后世所谓“烧香”了。 

这一期,香事有以下特点:一是香品原始,为未加工的自然物,还不是后世正规意义上的“香料”(树脂加工而成);二是自然升火,不用器具如后世的“香炉”;三是专用于祭祀,而祭祀由国家掌握,即,烧香还没有生活化,民间化。明周嘉胄《香乘》引丁谓《天香传》谓:“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荐,而沉水熏陆无闻也。其用甚重,采制粗略。” 

第二期,从汉武帝到三国,可称引进期。汉武帝于中国香事的发展,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5. 烧纸的仪式?

安徽省黄山市。
1、孟兰节当晚,在十字路口或偏僻处,以户为单位,把火纸一张一张堆放在事先画好的圈内。
画圈,是为了防止别的鬼走错门,错拿别人的“钱”。
“户”:因为过世的不止一家先人,可能有爷爷家族的,也可能是外公家族的,这就需要分户,类似于户口本性质的划分。
2、点火、点香,拿着香拜拜或打揖,并说些请先人保佑的吉利话。
在烧的途中如果需要翻动火纸,需用棍子之类的东东,千万不可用手直接接触,这样死去的亲人会觉得你在跟他抢“钱”用。
3、另起一堆,烧给土地公或孤魂野鬼。
这是为地下的先人疏通关系。
4、火纸烧完后,将香竖插在地。仪式结束。

烧纸的仪式?

6. 说烧纸上香祭祖

这篇文章太长,别看完!
  
  
 祭祖可以改变自己的运气!
  
 命由心造福自我求
  
 三大传统祭祖节日
  
        老祖宗的传统,到了你这里是否还可以继续传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宗、延续香火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三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一、清明节,在春分后第十五日,又叫踏青节;
  
 二、七月半,又叫中元节、鬼节;
  
 三、十月一,又叫十月朔、寒衣节、冥阴节。
  
 春秋两祭
  
 民间有句话,叫“清明时节人找鬼,中元时节鬼找人”。
  
 所以每年的清明时节时,人人为了让逝去的亲人不孤独,也让他(她)们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纷纷上坟扫墓,焚黄挂白,也就烧纸钱,挂纸钱,借以纪念先灵,证明此地安息者还有后人牵挂,旁人就不敢在坟头动土、欺负;
  
 而中元时候,人们勤劳两季之后,不管什么作物的新鲜产品都要出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孝顺的民族,有好东西自然先让先辈品尝,所以就请先辈的灵魂回来品尝鲜品,所以就有了秋祭。按时间来论,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运势、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运势。
  
 祭祖是改运的最快途径
  
 每当清明、中元两节的时候,我们就要到祖坟前烧纸,给逝去的亲人送钱,这是中国的习俗,是孝顺子女悼念亲人的方法。但有一点,现在知道的人却不多,给亲人上坟烧纸钱,以孝举来寄托哀思的同时,自己的运气也会改变!
  
 用道教的观点看,在生命的天道轮转里,我们每个人都是灵魂的寄主。已离世的人,肉体虽已消亡,但灵魂还在,也就是道教里讲的命魂不灭。
  
 人死后,灵魂会再经轮回。但这个等待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久,也许是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在此之前,他们就会一直在鬼魂的状态中苦苦等待。
  
 他们有的在活着时的家里逗留,能看见自己亲人的一举一动。有的到处游荡,成了孤魂野鬼,过着更为凄惨的日子。这时,如果亲人为他们做超度,他们就能够得到天尊和神仙的力助,摆脱鬼的状态,走向更光明处。
  
 在等待轮回的日子里,他们和我们活着的人一样,都希望活着的亲人能给他们一些吃的,更盼望着能给他们送来钱财。即使再入轮回,其命魂是依旧不变的,后人的香火及祭祀,先人的命魂依然可以接受到!从而有了最直观的变化,那就是香火延续!香火延续的基础就是率先让祭祖者的运数得到增强。
  
 每到清明、鬼节、寒衣节,我们给他们烧纸钱,让他们也有准备过节的钱财和时间,能够过上快乐的节日,我们活着的人运气也自然会好起来,做事也会更顺。因为他们有了钱,就不会常常缠着我们要钱,须知,被缠者,就是阴气上身,我们活着的人,是阳气越旺,运气越好,身有阴气,做事怎么会顺呢?再说,买烧纸也花不了多少钱,何乐不为呢?运气好了,多挣些,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更是我们祖上所喜闻乐见的。
  
 所以,我们作为他们的亲人,还能视烧纸送钱为可有可无吗?
  
 关于上坟烧纸,有的地方习俗,是在上午烧,不能过午时的十二点,也有的地方,要等到天黑了再烧。总之,按各地的习俗就是,只要是烧了,把话说到,他们都能够收到所送的钱,能够收到亲人所送的礼物,也能听明白我们所说的每句话。所以,我们若是能知道逝去的亲人活着时喜欢吃些什么点心,可以多准备一些,与纸钱一起送给他们。他们过的好了,也会在暗处帮我们,我们也就做事更顺,发财也就更容易。这就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越讲究逢年过节时给亲人上坟烧纸,不是他们有了钱才这样做,而是他们相信这样做的道理。
  
 上坟烧纸能够改变我们的运气,一直持这种观点的人,以后更要注意,争取将这一孝举做的更好;有不同观点者,也是机缘不到,待机缘成熟时,自会相信这一道理。
  
 孝亲祭祖是风水之源
  
 我们找风水要找源头,风水不好,招不着财,或者有灾难,去庙里拜拜求求,请大师指点指点,这是辅助性的办法,不能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孝亲祭祖是风水之源。我们想想我们的生命从哪儿来的?从父母那里来的。那父母祖先就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根!我们浇水的时候,要连根一起浇,根深蒂固,枝叶自然茂盛,家族兴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
  
 人的福报来自于哪儿?来自于孝顺父母,这是第一条。
  
 我家供奉有祖先的牌位,我为什么相信这个?因为我过去碰到一个大师,他说你这个人有祖宗的德在,不然你就早死了。我一想,我小时候从楼上摔下来,没要命,当时很奇迹,摔下去不会说话。在外面也没人管,躺那儿两个小时自己恢复了,就鼻子底下落一个疤以外,脸上的疤都全好了。
  
 我当时就想,人家说祖宗之德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老家是在河南洛阳,有一年我回到家里,我的大伯给我拿出秦家的族谱我才知道,原来秦家四代以上有一个太爷爷出家当道士了,做监院了。我这才知道原来是家族有人在宫观修行,行善积德,才能保佑我这个子孙后辈。回到家里,我就让一位天师府的道长给我写了一个祖先牌位。
  
 现在我们去祭祖,是不是真能想起祖先的好处?思祖先之恩,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去过山东一个家族,二三百口人,每年大年三十,各家的长子长孙要干什么?祭祖守夜。所以这个家族在各个地方工作的公务员特别多。我就在看,这个家族为什么这么兴旺,别人跟我讲他们家风水好,我说你们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他们说为什么,我说这个家族之所以风水好,是因为他们知道根在什么地方,他们知道祭祖。 祭祖的时候,烧香成为阳,烧纸成为阴。古时候老人家都会讲,那个家里没香火了。没香火什么意思?断子绝孙。香火还代表财富。祭祖时要虔诚,我们现在家族能兴旺,全是祖宗积德。
  
 各个地方的祭祀风俗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各地风俗祭祀祖先。即使在外面工作不能回去,也可以遥祭,朝老家的方向烧点儿纸,烧点儿香,这叫不忘根本。懂得感恩图报,才可以获得祖先的护佑和眷顾,家族的运势才会更好。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没有显露纪念祖先的心意,那就是不孝的一种表现。
  
  
 
  
 纸就用那种传统的黄纸,不用太多,几张就可以。有很多人大把大把地买那种假的钞票,千元的万元的,一烧一大堆,其实一点儿作用也没有。
  
  
 
  
 有一个老板,他的父母去世以后,他塑了两尊小像在家里供着,和供神是一模一样,早晚烧香,一天三顿饭。这个老板有几十个亿资产。我当时还在想,这人怎么有这么大的福报啊?最后才明白,是孝心所感。
  
  
 
  
 他说他父母去世五六年,他对父母的思念是有增无减,我们有没有?很多家庭父母去世以后,包括拜祭父母的照片都要烧掉,说人都死了,要照片干什么?这多晦气!送葬时把相片也就烧了,还跟我说:老师,不是我们不留,我们家就一居室,没地方挂。再到他们家一看,他们夫妻的相片挂满了。
  
  
 
  
 祖先就是我们这个家族的根。我们看这个树,树根不动,树枝再摆,摆一会儿就会停下来;但是树根一旦动了,那这个树连根拔起就死掉了,所以根很重要。我们不要认为我们自己能耐大,福分大,你看我挣了这么多钱,告诉你,没有祖宗之德护佑,你这福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这么讲?你要论名字,跟你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发财了?他就倒霉了?包括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这就是祖宗积德护佑。你要真明白这个道理,就会长时间思念祖宗之德。

7. 烧纸有什么讲究

民间风俗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怎么去?自然需要路费,所以亲人要为死者准备“盘缠”,算是送他进入另一个世界。 而且还认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会像现实的人一样生活,他们要生存,也要结交朋友;所以安葬一段时间后,亲人还要定期到 〔前焚烧纸钱和纸扎,以示给死去的亲人送去钱财和物品。“送盘缠”又称“发盘缠”或“发纸马”。而一般这个烧纸的讲究主要是有:
一、烧纸时间一般在下午或者晚上,晚上比较好;但是不能太晚,超过9点就不要烧了。还有,可以适当佩戴一款吉祥物,烧纸阴气重,可以为你趋吉避凶的。这个可以同时在无相铜炉官网定制一款无相吊坠佩戴即可。
二、烧纸的纸质方面你要注意下,太差的就不要用了,这样烧来也没有意义。同样的,烧纸时的烧香也要注意不能使用劣质香或者化学香的;因此,你不妨可以同时在无相铜炉官网定制一款好点的天然香供奉为宜。

烧纸有什么讲究

8. 烧纸有什么讲究?

平辈烧纸钱,一般是死者年龄比生者的年龄大没什么讲究,死者年龄比生者年龄小就只能拜一拜,放点祭品就行了。
据说烧纸钱的习俗来源于东汉,是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之徒尤秀才想出的推销纸张手法。尤秀才假装重病死去,而其妻告诉邻居,若将纸张剪成铜钱形状焚烧之,贿赂神只,死者即可得复活,邻居都不想信,后来尤妻一烧,尤果立即复活,于是纸立即成为最畅销的产品。我不知道这种说洗是否可信,总之,自古以来,烧纸钱已成一种习俗。 
我们现在烧纸钱,无非是用来祭拜神先、鬼魂,希望死者在阴间过上美满生活,便焚烧冥币或其他纸札祭品给他们,当然也有人认为,焚烧纸钱可以贿赂阴间的鬼神,减少死者在地狱所受的刑罚。 
纸钱要专门的冥纸来封,上面留着空,写着时值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专奉故(某某大人)冥中受用……孝男(或女或孙)某某某谨具等字样,在烧纸钱之前夜,用毛笔小楷恭恭敬敬地填好并封好一叠叠,堆成小山一样。封面上的称呼是很讲究的,要弄清楚与去世的人是会么关系,怎样称呼都不能有任何差错。 
现代纸钱,通常是印成钞票模样,神像取代真币上的人物,而且面额巨大,一亿、二亿、十亿…… 
正式烧纸钱是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包封不能倒着烧,不能用棍子乱捅,以免被那些巫神野鬼(要烧一些散纸来打发他们)拾了去,要写好包财清单,生者要跪着为死去的亲人祈福,也希望死者能保佑家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