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社会调查报告

2024-05-16 04:30

1. 求一份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求一份社会调查报告

2. 求一份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工余时间只能打牌聊天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记者所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在成贤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无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时间,这些年轻的外来建筑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间的宿舍里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侠类的电视连续剧。一名去年高中毕业来自淮安的20岁打工者小黄说,自己其实挺想继续学习的,但家里没钱,考分相差又太多。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出来当了建筑工人,但一看到东大学生去教室和图书馆学习,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板发的零用钱凑了200元,就跑到南图办了张图书证,在别人睡觉或打牌的时候去看看书,感觉自己还有点追求。 

  据小黄透露,周围的打工者闲着无事不乏光顾黄色录像厅的,有的甚至把挣的血汗钱花在街头洗头店等不正当场所。言谈间,小黄显得很担心。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挣点钱帮助家里弟妹上学,自己再学点技术到苏南找个好工作,比这样单纯卖力气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为务工青年服务的培训职介机构,他认为,大城市的信息和技术比农村好多了。团省委的一项调查反映,67.1%的进城务工青年认为业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同时没有人关心他们,他们感觉像四处漂泊的浮萍。

  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 

  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团组织对您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有劳动报酬。 

  然而,务工青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也很薄弱,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仅有3.6%的人了解《劳动法》,仅有不到9%的人知道应与用工方签订用工合同。XX市玄武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或老板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在XX安德门民工市场,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被私营业主看中,双方口头谈一下工资、食宿条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由于缺钱,务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过正规职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XX某纺织私营企业在37℃高温条件下依然没有基本的防暑设施,经常有职工中暑晕倒在车间,这些职工中大多数是外来人员和下岗女工。 

  在务工青年工作的单位中很少有提供条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对1000多名外来务工青年建了宿舍楼,对他们实行公寓式管理。但,像这样的公司目前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务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个甚至10多个租住在城市接近农郊的边远处。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由于工作不稳定,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尽管务工青年总体法制意识不强,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训和学习一门技术的重要,他们反映,找工作时,没有技术只能出卖劳力。一般用工单位很少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都要有现成的技术才会录用他们。 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 

  务工青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他们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不够。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他们还是游离在城市角落的“边缘人”,但他们正代表了江苏和整个中国未来农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务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有个志同道合的对象和温馨的家庭。这样的希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令人欣慰的是,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团委正在着手实施“千校百万”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户口变迁、子女入学、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维护摇旗呐喊。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组织正逐步建立,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种各样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青年文化广场等正一批批涌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务工青年将引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走向市民化道路。

3. 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这个,以前我空间里是有一篇,但是现在我删除了啊...

  帮你找的:
  1、数据按生活中的情况编造
  2、写写调查目的、结果和建议
  如: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问卷调查对象:男生和女生)

  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这儿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每月的零用钱的数目。)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4. 急求,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

一身奇装异服,一个风驰电掣的速度,一个危险刺激的动作。在这不得不让人们想起“青年仔又在飙车了”。别以为很威风,好戏还在后头呢!在许多的飙车事故中,让人们看到惨绝人寰的那一幕时,受害者大多数是青少年。所以通过调查希望青少年飙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希望父母能够对孩子们多一份关心,希望同龄朋友们珍爱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青少年   飙车   生命   危险

正文
一、 选题背景

有一句名言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看着飙车的青少年陷入困境,要站在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用深邃的眼光,时刻关注青少年,指引着青少年,走上一条正道的路。希望飙车的青少年,拥有一颗感恩父母、对得起自己的心,带着健康的心理,树立美好的理想目标,走向美好的未来。

二、调查目的

1、让人们深入了解飙车给自己、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从而珍爱生命,远离飙车。树立正确人生观,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意识,规范自己行为,做一个合格公民。

2、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我们意志,学会适应社会要求,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法、访问法、上网查阅、观察法、实地调查

四、工作计划

1、首先通过图书和网络,进行深入了解飙车有关报道。

2、再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对同学、市民、交通管理部门对飙车的态度、危害进行了解。

3、进行讨论与研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考察与深入研究。

4、分析所得结果,综合材料,完成论文

五、人员安排

朱井厅:综合材料总结,调查问卷制作

罗凤静:总结调查结果

羊定谦、朱井厅:访问相关人员与校内外学生

罗凤静、羊定谦:发放调查问卷

罗凤静:查书面资料

羊定谦、朱井厅:网上和图书查阅

六、过程、方法及数据整理

(一)调查问卷

(1)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那大地区的飙车状况,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发放到儋州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丹阳中学和民族中学,发出100份问卷,收回98张,收回率98%,以下是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数据分析:

1、你是否有飙车行为?

选项
 A、有
 B、没有
 
选择人数
 36
 62
 
百分比
 36.7%
 63.3%
 

从数据可以看出:有飙车行为的同学已占了36.73%,虽然这个百分比没有超过半数,但这个百分比,已经能够说明青少年飚车现象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2、你认为青少年飙车是否危险?

选项
 A、危险
 B、不危险
 
选择人数
 82
 16
 
百分比
 83.67%
 16.33%
 

从数据可以看出:有高达83.67%的同学认为飙车危险,但是,还是有青少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年轻的朋友们,生命只有一次,请把握好青春,珍爱生命。

3、飙车对青少年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

选项
 A、有利于
 B、不利于
 
选择人数
 57
 41
 
百分比
 58.16%
 41.84%
 

从数据可以看出:竟然有50%以上的同学认为飙车有利于身心健康,这说明有些同学是非观念并不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有待尽快加强。

4、你认为青少年飙车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选项
 A、受他人影响
 B、为了赚钱
 C、从众心理
 D、炫耀自己
 E、受家庭或学校影响
 F、其他
 
选择人数
 5
 3
 10
 64
 4
 12
 
百分比
 5.10%
 3.06%
 10.20%
 65.31%
 4.08%
 2.24%
 

从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飙车的因素较多。选项D,所占的比率最高,这就说明了青少年飙车认为自己标新立异,很新潮,但往往忘了自己生命的安全;选项C,在社会中,不少青少年喜欢追时尚,别人的新潮就跟着别人走,引发的从众心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的人,一个好的环境对学生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环境影响人。选项B,所占的比率是最少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用这种不正当的方式获取钱财是不正确的。

5、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与飙车危害有关的专题教育

选项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来没有
 
选择人数
 8
 38
 52
 
百分比
 8.16%
 38.78%
 53.06%
 

从数据可以看出:选择C“从来没有”的,竟然占53.06%,超过一半,这说明飙车危害的有关教育工作还不够,青少年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教书育人,各个学校应该重视以飙车为主题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应该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

6、你认为青少年应该任何预防飙车?

选项
 A、树立法律意识最重要
 B、自我约束最重要
 C、学校教育最重要
 D、家庭教育最重要
 
选择人数
 22
 54
 10
 12
 
百分比
 22.45%
 55.10%
 10.20%
 12.24%
 

从数据可以看出:5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我约束是预防青少年飙车的最好的办法。学会自我约束,态度决定一切,除了自我约束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树立法律意识等也很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学校是同学们的第二个家,让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执法。

7、你身边有没有飙车的朋友?

选项
 A、有
 B、没有
 
选择人数
 55
 43
 
百分比
 56.12%
 43.88%
 

从数据可以看出:占50%以上的同学身边有飙车的朋友,说明青少年飙车现象非常严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要抵住诱惑。

8、你若看到飙车这种现象,你有没有向交通部门反映?

选项
 A、有
 B、没有
 
选择人数
 16
 82
 
百分比
 16.33%
 83.67%
 

从数据可以看出:没有向交通部门反映的同学们占80%以上,说明青少年法律意识浅薄,飙车行为影响交通秩序,产生的噪声影响到市民的休息和健康,等。交警和市民一起维护交通秩序安全是解决青少年飙车现象的办法之一。

(二)真实案例:

1、以下是组长朱井厅的采访案例:

2009年1月15日晚上,我在那大天桥实地调查,在这寒冷的冬天,我遇见学姐的男朋友。他身着打扮怪异,弄个黄色的爆炸头。我想:他是出社会的青年仔,应该知道一些关于飙车的事情。便鼓起勇气问他……以下是我和安哥的对话: (“他们”指的是族车青年)。

问(朱):他们还上学吗?

答(安):有的上,有的是出来混了。

问(朱):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有这种想法?

答(安):看人喽!有些假刁(拽);有些是故意炫耀自己;有些为了赌钱;耍威风等。

问(朱):他们飙车的目的除了赌钱以外,还有什么吗?

答(安):为了愉乐……无缘无故飙来飙去(随意)等。

问(朱):他们一般都有在哪儿飙车?在那大吗?

答(安):在那大算啥?一般都在海口的高速公路。

问(朱):他们什么时候飙车,在白天还是在野外上?

答(安):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当然在晚上,晚上少人,车辆来往也少。

问(朱):他们飙车大概有多远?

答(安):从西联到东城,大概有三十多公里。

问(朱):他们飙车的开式是怎么样的?

答(安):例如像“S”形倾斜着的,两旁有车从中间穿过、狂飙等高难度动作。

问(朱):他们用什么车比赛?

答(安):一般都是摩托车,车后尾巴翘着的,只能前后坐一人,速度比小车还快。

问(朱):你觉得危险不?速度那么快那你还敢飙车?

答(安):危险,但我很小心呀!以前我随便飙些,但现在不飙了。

问(朱):他们的穿着打份怎样?

答(安):有些穿正式的,有些随意穿。

问(朱):他们为什么拿命来做赌注?

答(安):那个讲话不爽,刺激他呗!

问(朱):那他们不怕警察抓吗?那他们不会坐牢吗?

答(安):不怕,很少有这样的事,最多也是罚款,没有到坐牢那么严重的地步。

问(朱):车速怎么样?

答(安):速度很快,至少100迈以上。

(三)网络资料

我和羊定谦同学放寒假的第一天,一起去网吧上网,浏览并摘抄了一些有关飙车的真实案例。让我惊讶的是,找到了其一个轰动本村人朱哥(刚出社会一二年)与朋友一起飙车,因与别言语不和,他的朋友拿刀砍断他人左手,并且他们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下内容是网络的相关报道:

(1)2004年8月11时许

飙车少年追赶3人被批捕这是海南省的第一列飙车案件:

8月11日晚上11时许,小吴、小韩和小钟3人酒后骑车到府城兜风。在从红城湖路上驶入龙昆南路,准备往南大桥方向行驶时,看见一伙人骑着五六辆摩托车在前面飙车。3人驾驶骑车超过了这些飙车者。“开车这么快干嘛,给我停下来”,飙车者冲着3人大叫。3人当时没有理会,继续向前开。上了南大桥50米左右处时,飙车者追上来将三人围住,有人问他们是不是海口人。

小钟回答说:“是。”飙车者就上来用脚踢他们,接着用刀来砍他们。小韩放下车就往桥下跑,对方全部去追赶小韩。小钟趁机打电话报警,大家都不知道小韩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人们发现受伤的小韩,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后死亡。经鉴定小韩全身多创口,经锐器刀类砍击。

(2)2005年11月28日1时28分

定安3名小学生受大人使唤飙车酿悲剧,摩托车撞桥一死二伤。

大人把摩托交给一名只读小学5年小学生(只有13岁)小学生载3人(其中2人是同仁桥5年级小学生,另一名18岁的社会青少年)在经过同仁桥,冲撞桥栏杆,结果1个飙车的小学生当场死亡,摩托车上另2人严重受伤,(另一位小学生在医院里的病情非常严重)。

(3)2006年6月16日1时55分 

儋州市3名青少年因言语不和,竟砍断他人手掌.

6月10日下午约6时,槟榔村的3个17至18岁的青少年骑着一辆摩托车,因为双方言语不和,他们追上面坐着两人的摩托车,在槟榔村委会路口处,双方均没有停车,槟榔村的青少年挥刀砍断另一辆车的青年左手后逃跑,受伤的青少年是洛基村的,伤者当天被送往海口。(13日之午,18岁的吕某及17岁的朱某[我村的]在一家人的陪伴下到洛基派出所自首。)

(4)2008年12月18日

携带管制刀具府城飙车13名学生辍学。

七、调查结果

(一)调查问卷

总结:

1、青少年正处于生理迅速发育阶段,心理上仍不成熟,以至于身心无法平衡适应。最明显的,就是在行为及事理判断上,常常会意气用事,忽略不良后果;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意识较弱,加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多,导致他们在飙车中寻找发泄的快感;青少年追求标新立异,总希望自己有个性,就会认为能够吸引大家的目光,以显示自己的潮流、时尚;青少年法律知识浅薄,没有很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自己陷于危害之中。

2、其次,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欠佳;目前有些电影、电视及游戏等媒体的渲染,导致及影响到青少年,以至于模仿他人不良的行为,也影响到青少年。还有社会上一些不安好心的老板,为了赚钱,将机车贩卖或改装给青少年,使青少年有了飙车的工具,又能让他们能获取些“利益”,助长飙车歪风。

(二)采访事故科警察叔叔的总结:

飙车的原因:

有的父母过于忙碌,对子女疏于管教;有的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合,来自破碎家庭;有的是学习成绩差,没有受到老师关注,对自己没有信心,只好通过飚车来得到愉乐感;有的是为了炫耀自己;有的是盲目从众;有的是为了赌钱;有的是为了寻求刺激,且他们大部分都没有驾驶证;有的是看了一些有关飙车游戏、电视、电影等媒体后,模仿其中的动作等。

车的来源:

有些与购买学习用具或缴纳各种报名费为由,向父亲或母亲要钱,积少成多后再来购买摩托车,所以大多数父母不知情;有些无高档摩托车的学生,就盯着那些有高档摩托车的同学的车,先借再偷,再不然就花钱到黑市上买偷盗来的黑车。

飙车的行动:

他们的车上一般都安装大动率音响,飙车时将音响开得响震天。他们往往以为自己驾驶摩托车技术好,就不必因飙车过程中会发生交通事故,而威胁到自身的安全,而飙车者由于多为初中文化程度,法律意识浅薄,一旦在飙车时发现前方有交巡警设卡,不是逆向调头逃跑,就是强行冲卡逃逸,因路查民警怕强行阻拦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一般都不强行拦截,所以他们更加为所欲为。

飙车的影响:

它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不但危害车手、乘车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危及其他车辆、行人、设施的安全; 有些飙车行为为了赌钱,不仅增加飙车危险性,而且也容易引发斗殴等群体性违法犯罪案件;社会上一些老板为了牟取一些利益,采用不正当的方式将机车贩卖或改装给青少年,使青少年有了飙车的工具,助长飙车歪风,严重扰乱交通管理秩序;因为飙车的速度风驰电掣,产生噪声影响市民的休息和健康;等。

警察叔叔的建议:

青少年飙车影响身心健康,各职能部门应该发动起来,强化源头管理,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让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飙车。

八、我们的建议

(1)社会力量:有问题找警察,交警是维护交通安全是主力军,心动不如行动,那就发动起来,打击不法分子;在相应的媒体应该对青少年做些提醒,(如请勿模仿,危险动作);为青少年增设休闲娱乐场所,维护惊不起诱惑的青少年;社会成员是一个大家庭,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让青少年远离飙车。

(2)家庭力量:家合万事兴,一个和谐的家庭,体现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希望父母善于与孩子心灵沟通。因为沟通是友谊的桥梁,多一份对孩子的关心,让你们少一份担忧。

(3)学校力量:学校应加强有关飙车危害的专题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让同学们学法、懂法、守法、执法。在学校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老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当同学们的知音,指引他们向自己美好的理想奔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4)自身力量:不要有盲目标新立异、从众心理、炫耀自己等。社会上有许多的诱惑,所以我们要抵住诱惑,培养正当的兴趣,增进社会认知能力,协助青少年身心平衡发展,树立好正确的人生目标,长风破浪会有时,不怕挫折,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时刻紧记:珍爱生命,远离飙车。

九、收获体会

朱井厅(组长):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团结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磨练自我,多一次动手的机会,学到了许多课内没有的知识。同龄的朋友们,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要抵住诱惑。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要树立好自己的正确目标,珍惜时间,珍爱生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美好的将来。

我们在实践中有许多困难,但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0%的付出是一定没有收获的。所以我们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坚持到最后。让我在磨练中成长,磨练中进步,磨练中超越自我。所以通过这次活动,呼吁广大的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飙车!

罗凤静(组员):

我们作为青少年,是祖国的下一代,是父母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对于生命,我们要尊重它,甚至完全尊重它。要知道,有了生命,那里便有希望。我们要在自己的回忆里留下绚丽的一幕。年少的无知,年少的轻狂,在背后里,却威胁着自己的生命,想想多么可怕,甚至让父母伤心难过。

我们作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是受教育的关键时刻,而不是为了耍酷玩谱,炫耀自己到社会中去混日子,混时间,浪费自己的花季时光。

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没有机会重来,我们每个青少年都是祖国的花朵,要懂得爱惜生命。亲爱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只有宝贵的生命之树常青。

羊定谦(组员):

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曾有过几次的摩擦,甚至想要放弃,但我们团体坚强的意志下还是坚持下来了。再慢慢调和,互相触进,取长补短,促使我们更加团结,显示出团体精神。在百折不挠的意志下,使我们的工作顺利的进行。

在此活动中让我深入了解飚车的危害,丰富我的课外知识.通过此活动中献出我一份微薄的力量,唤醒在沉醉于飙车的青少年,让他们知道飙车是危险的,消除他们飙车的坏念头,从而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心态,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5. 求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不能只是担忧与抱怨,而是要有行动,要有绿色行动。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废品也不是废不可用。垃圾资源化和再循环在技术上并不难,困难在于废物随手抛弃、混合堆积就成为垃圾;因此作为有教养的新世纪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参与“举手之劳”的垃圾源头分类活动,为净化我们的生存空间做一点奉献,献一片爱心。
  生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个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此,我们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减少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购物布袋,减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购买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保护大气臭氧层;少用高浓度洗涤剂,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您看:颐和园、北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香山、八大处林间山路上散落着和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一些游客只图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农田就会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
  第五、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要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就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您知道吗?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汽油和柴油;用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以节约石英砂、纯碱等原料,还可节电;用废金属冶炼金属可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还可减少空气污染;而一些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可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变成绿色肥料等。
  因此,我们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信息网络等多种大众媒体,大力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抓紧制定适合国情有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可考虑在一些单位深入细致地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并与大家进一步讨论完善管理办法,使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尽快普遍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举手之劳,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清除垃圾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上海能以崭新的面貌举办2010年世博会,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优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间。

求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6. 求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从实践中见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建议多上网找找,然后自己修改.

7. 求社会调查报告,急呀

  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应该包含以下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社会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体现为:

  (1)真实性:

  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2)客观性:

  客观性,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3)针对性:

  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实效性:

  (5)评价性:

  调查内容最好由学生自选调查课题,教师审查把握原则问题,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发现身边的一些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有目的地的去采访、调查。学生还可以通过家长,深入到各行各业进行小范围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求社会调查报告,急呀

8. 求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1 调查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自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至今已20年。正在走向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中国,环境问题已上升为全民性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生存环境的恶化对每一个公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我国已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硬性要求,但最终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将环保观念融入每一个公民的价值体系,使自觉地保护环境成为一种习惯。
  大众传媒在对环保观念的宣传上扮演了“话语权威”的角色,它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趋向和价值取向,尤其对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表现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大众传媒通过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媒介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对环保观念的宣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选取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从家庭和学校过度到社会的年龄段,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担当重任,对国家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砥柱中流。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他们是大众传媒的主动受众,报纸、电视,电影、杂志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形式无不在各个方面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环保观念。
  对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的影响”进行的实证研究,将是我国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重要的一方面——环保课题,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大学生联系起来,探求大众传媒对他们环保观念的影响,以期从中发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提供一定的建议。为此,本课题组组织力量于2009年4月-2009年6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一次比较详细的“关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的影响调查”的定量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选取了南京地区的6所高校——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1份,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为大学一至四年级(一年级占23%,二年级占31%,三年级占24%。四年级占22%)各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中文科类(包括经济管理及外语类)占44.4%,理工类占38.1%,艺术类占17.5%;男生448人,占总人数的51.5%;女生423人,占总人数的48.5%。本次调查对象的大学生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学校包括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以及职业学院,综合性大学、文科类大学、理工类大学以及艺术类大学,学生专业范围广泛,并且他们分布于4个年级,性别比例较均衡,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媒介接触情况
  调查中发现,广播是这几项媒体中使用频率最低的,42.8%的被调查大学生从不使用广播,89.8%的每天使用广播时间少于30min;由于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内并没有配备电视,有26.6%的被调查者在校从不使用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最主要手段,对报纸杂志的使用时间基本在2h以下;由于网络集合了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在大学生中应用极为广泛,有97.6%的被调查者每天使用网络;而手机由于随身携带,并且可随时随地上网,加之手机报等形式的信息平台的开通,更使其颇受欢迎,使用频率也较高。见表1。


  2.2 大学生接受环保观念宣传的现状
  2.2.1 接受环保宣传的途径
  在对“您通过哪种途径接受到的环保宣传最多”问题的回答时,42.3%的人选择了“学校教育”,40.3%的人选择了“大众传媒”,10.1%的人选择了“家人及朋友”,7.3%的人选择了“其他”。由此,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是大学生接受环保宣传的最主要途径。
  2.2.2 接受环保宣传最多的媒介
  对于“您在哪种媒介上接收到的环保宣传最多”问题。6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视”,15.1%的选择了“公交地铁广告”,7.0%的选择了“报纸杂志”,5.6%的选择了“网络”,2.4%的选择了“书籍”,2.1%的选择了“手机”,1.1%的选择了“广播”。虽然大学生在校电视拥有量不大,但电视仍是大学生接触环保宣传的最主要途径。见图1。


  2.3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具体的影响作用
  2.3.1 大众传媒较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作用较小
  对问题“下列对您形成环保观念起最大影响作用的是哪项”的回答中,41.4%的人选择了“公民自身”,26.0%的人选择了“学校教育”。21.2%的人选择了“大众传媒的宣传”,10.9%的人选择了“国家政策”,0.7%的人选择了“其他”,见图2。

  此外,对于大众传媒的影响,有22.7%被调查者表示“有很大影响”。72.0%的认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5.2%的认为“没什么影响”。
  而在对问题“在逐渐接受过大众传媒对环保观念的宣传之后,您会”的回答中,36.8%的人回答“做什么事一定要环保”,60.4%的人选择“想起来的时候环保一下”。2.8%的则承认自己仍“想不起来环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