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原来的名字叫什么?

2024-05-10 17:42

1. 《新闻联播》原来的名字叫什么?

《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
这个节目从1976年7月1日开始在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内容主要是各地电视台寄来或专程送来的电视新闻片。当时电视新闻都由胶片拍摄,加上路途遥远,等到胶片送到北京再冲洗出来播出,新闻往往成为旧闻。

等到1977年底,微波线路网相继建成,实现真正的《新闻联播》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设计新片头的任务交给了美工组的负责人张德生,有着多年电视设计包装经验的张德生觉得原来的节目名字实在太长,打在屏幕上字会很小,与画面也很不协调,建议把名字改成《新闻联播》。就这样,从1978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这个名字正式启用。从最初的播音员背后屏幕左上角窄窄一块的白底蓝字标牌,到现在特技转出铺满全屏的蓝底黄字;从一座高耸着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到平铺着的中国地图,再到转动着的地球仪,《新闻联播》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多年了。

《新闻联播》原来的名字叫什么?

2. 喜欢看《新闻联播》的都是什么人?这和文化程度有关吗?

首先,看《新闻联播》的和文化程度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是很大,《新闻联播》是面向全国观众的,受众相当广泛,它的政治属性和舆论喉舌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尽量扩大它的受众,所以它会保证观看者无论文化程度高还是低都能容易地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和观点。所以小学文化和博士生都有可能从中接触到需要的内容。

其次,具体说喜欢看《新闻联播》的都是什么人呢?我想主要就是 对国家大事感兴趣的中老年人。注意这里不是从政的人,据我了解身边从政的人也没有很多看新闻联播的,毕竟现在网络媒体这么发达,很多信息往往是第一时间发布在网站上的,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县领导他就喜欢看《雍正王朝》之类的历史剧。恰恰是一些对国家大事感兴趣的中老年人接触电脑、手机网络较少,喜欢比较正式地端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我的好多长辈都是这样,和我说起国家大事起来滔滔不绝,并且他们那个年代(50/60年代)出生的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教育下爱国心比较强烈,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度要比现在青年人还要高。 至于说商人的话,很多人应该没有时间看《新闻联播》,因为这个时间点大都在外面应酬,真要了解商业信息的话看财经频道不是更好?

最后,我们看新闻联播应该抱着什么目的和态度?我觉得不要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不要把它当做一种说教工具。《新闻联播》的真实性还是比较高的,这是从海量新闻中选出的最能代表中国社会发展面貌的信息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对青年人来说,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有助于个人职业规划。但是对国外报道的部分价值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真正想了解国外的情况还是要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才能窥得全貌。

3. 你有多久没看过《新闻联播》了?

这个问题应该问问官方媒体或是宣传部门。
  
 如今的《新闻联播》中,有什么新闻消息,是只在新闻联播中播出,而在其它新闻媒体中是无法播出的?没有吧,既然在其它新闻栏目中,所有即时发生的新闻消息都能在第一时间获闻。那么,为什么就一定要观看新闻联播呢?
  
 其它吧,大家不是不重视《新闻联播》的播放。而是新闻联播的涉及面太广了。工农商学兵,以及等等,等等。作为普通百姓,大家关心的时事总有个人的偏好。谁又想坐在电视机前,收听收看30多分钟自己并不关心的新闻时事呢。就比如说,一个修车工人,他又怎么去关心某处村庄,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十多亩稻田退耕还林又恢复如初吗?
  
 就我本人而言,观看CCTV一4频道,就基本知道国内外所有能公开的新闻热点了。至于《新闻联播》嘛,当然它最后那几分钟的国际时政,还是应该关心的。
  
 不看睡不着,一想到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美帝水深火热,非洲炮火连天,欧洲游行抗议,我就激动感恩!
  
 
  
 好久好久好久没看了,主要是这心里吧挺踏实的,不看《新闻联播》也知道国家一切都好,人民生活幸福,身体 健康 ,物价稳定。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国家领导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日理万机呕心沥血的在描绘着未来的美景。
  
 想想这心里就挺啷个哩格隆的,哪还用天天守在电视机傍啊?

你有多久没看过《新闻联播》了?

4. 大佬为什么喜欢看《新闻联播》?


5. 如何看懂《新闻联播》里的

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较好的领悟力,就无法彻底看懂《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是一档非常重要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有两个重点:一个“新闻”,这毋庸赘言,没有新闻就撑不起这么一档节目;另一个常被人忽视的,就是“联播”。
  如今是媒体重视分众化的时代,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受众定位,以在自身优势得到最大发挥的条件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联播”是不分受众群体的,《新闻联播》之所以仍在坚持“联播”的方式,就在于这档节目追求的是社会和政治效益。
  也由于此,常有人批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之类的媒体,没有新闻,只有宣传。这一批评并不准确:并非不报道新闻,只是不报道迎合受众的新闻;不能以“宣传”一概论之,更准确的说法是宣导。总之,你可以说《新闻联播》的报道不好看,但不能说它的报道不重要。
  以1月27日晚7点的《新闻联播》为例,其第10条新闻为“青医附院:"阳光就医"取信患者”。这条新闻在外行观众看来,似乎只是歌功颂德而已,无非是表扬某医院做得好,甚至阴谋论者可以认为,该医院的领导是某高层的亲戚,通过新闻联播来宣扬政绩罢了。
  然而,当我们细细品读这条新闻,甚至把新闻放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中来看时,就会惊觉它的重要性。我在前面提到,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较好的领悟力,是无法彻底看懂《新闻联播》的。有过就医排队经历的人,对于托关系找后门插队的人一定是恨之入骨,甚至眼睁睁看着一些病情不那么严重的后来者,把病情严重急需住院的先到者的床位抢去。病情攸关生死,家属可以承受医术限制导致的无力回天,但不能承受不公不义造成的人命事件,这是诱发医患纠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这条新闻介绍了一种缓解医患关系的方法—设立床位协调中心。床位协调中心一方面把医院的床位数和病人情况用电子屏公开,另一方面协调住院病人的床位需求,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使得病人得以监督床位,也让医生回避了人情压力。新闻的最后,还借一位患者之口“我们理解”来证明,这一方式对缓解医患紧张是有效的,患者是认可的。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1943)。人们知道了事实,就会对此进行思考,得出适合自己的办法。这比空泛的政策方针宣传要有效得多。外行人,如我们,看这条新闻是看不出这么多门道的,但是对医生和患者群体来说,这条新闻是非常重要的。它促使医方据此思考缓解之策,也促使患者觉醒,知道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要求医院公开信息让患者监督,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这就是党媒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如何看懂《新闻联播》里的

6. 新闻联播的新闻??

山东:发力文化产业 激活“绿色”效益 
天津:创新运作方式 民营剧团孵化成长 
[本台短评]好看的节目有市场 
瑞士联邦主席兼经济部长洛伊特哈德将访华 
[走向现代农业]黑龙江:千亿元产值的背后 
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 进一步做好抗洪救灾中政治工作》 
吉林全力以赴应对新一轮降雨 
新闻特写:生命换来的平安转移 
吉林市:空中航拍松花江 
采购经理人指数一升一降 表明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现 
[转方式 调结构]我国煤炭行业将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区 
28城市试点公积金建保障房 
辽宁:创新银行信贷模式 深挖企业环保潜力 
各地学子踊报名中西部地区免费医学生 
国防大学为外军培养4000多名高级军官 
上海世博会今天迎来库克群岛国家馆日 
身边的感动:沈冬红——为爱坚守 
国内简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塞内加尔开播调频电台 
俄罗斯数名海军将领因火灾被免职 
伊朗官方否认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遇袭 
英国食品标准署证实克隆牛肉流入市场 
国际简讯

7. 如何看懂《新闻联播》里的

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较好的领悟力,就无法彻底看懂《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是一档非常重要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有两个重点:一个“新闻”,这毋庸赘言,没有新闻就撑不起这么一档节目;另一个常被人忽视的,就是“联播”。
  如今是媒体重视分众化的时代,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受众定位,以在自身优势得到最大发挥的条件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联播”是不分受众群体的,《新闻联播》之所以仍在坚持“联播”的方式,就在于这档节目追求的是社会和政治效益。
  也由于此,常有人批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之类的媒体,没有新闻,只有宣传。这一批评并不准确:并非不报道新闻,只是不报道迎合受众的新闻;不能以“宣传”一概论之,更准确的说法是宣导。总之,你可以说《新闻联播》的报道不好看,但不能说它的报道不重要。
  以1月27日晚7点的《新闻联播》为例,其第10条新闻为“青医附院:"阳光就医"取信患者”。这条新闻在外行观众看来,似乎只是歌功颂德而已,无非是表扬某医院做得好,甚至阴谋论者可以认为,该医院的领导是某高层的亲戚,通过新闻联播来宣扬政绩罢了。
  然而,当我们细细品读这条新闻,甚至把新闻放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中来看时,就会惊觉它的重要性。我在前面提到,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较好的领悟力,是无法彻底看懂《新闻联播》的。有过就医排队经历的人,对于托关系找后门插队的人一定是恨之入骨,甚至眼睁睁看着一些病情不那么严重的后来者,把病情严重急需住院的先到者的床位抢去。病情攸关生死,家属可以承受医术限制导致的无力回天,但不能承受不公不义造成的人命事件,这是诱发医患纠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这条新闻介绍了一种缓解医患关系的方法—设立床位协调中心。床位协调中心一方面把医院的床位数和病人情况用电子屏公开,另一方面协调住院病人的床位需求,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使得病人得以监督床位,也让医生回避了人情压力。新闻的最后,还借一位患者之口“我们理解”来证明,这一方式对缓解医患紧张是有效的,患者是认可的。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1943)。人们知道了事实,就会对此进行思考,得出适合自己的办法。这比空泛的政策方针宣传要有效得多。外行人,如我们,看这条新闻是看不出这么多门道的,但是对医生和患者群体来说,这条新闻是非常重要的。它促使医方据此思考缓解之策,也促使患者觉醒,知道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要求医院公开信息让患者监督,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这就是党媒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如何看懂《新闻联播》里的

8.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新闻联播》的主播?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新闻联播》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