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过程。

2024-05-07 15:29

1. 西安事变的过程。

过程如下: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
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
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
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过程。

2. 西安事变的事件结果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3. 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1936年冬,蒋介石调集30个师的庞大兵力集结陕甘,准备对中央红军进行第六次“围剿”。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诚“剿共”。蒋威逼说,如不“剿共”,就将东北军调往福建,将西北军调往安徽,陕甘两省让给中央军,将张、杨逼上绝境。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商定下决心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善说”无效,再“逼蒋抗日”。12月10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几经“哭谏”、“苦谏”无效后,实行“兵谏”,派兵在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在西京招待所拘捕了陈诚等军政大员。西安事变爆发了。同日,张、杨通电全国提出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及一切政治自由等八项主张,并致电中共中央,邀请中共派代表赴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4. 西安事变的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是近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此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此后十年内战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西安事变的  历史  事件,希望你喜欢!
      西安事变的序幕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到抵西安,立即调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剿”红军。12月9日,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下的张学良于当晚  决定  兵谏。当晚张学良与杨虎城商议,决定发动兵变。
      西安事变的经过 
     12月12日晨5时,张杨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杨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  政治  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12日晚间,宋美龄请双方共同好友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西安事变使共产  国际  大为震惊,最初的反应是杀死蒋介石。但13日起,对西安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分析,并对这一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
 
     1936年12月23日,双方在张学良公馆开始正式谈判,蒋方由宋子文,西安方面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三人出席。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条主张: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12月24日,蒋介石针对西安方面六项主张作了如下口头答复,即:1、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离开西北;2、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蒋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3、蒋先回京,后释放爱国七领袖;4、联红容共,蒋主张为对外,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5、蒋意开国民大会;6、他主张联俄联英美。
      西安事变的尾声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看了西安事变的历史事件的人还看
 
   1. 浅谈中国近代史 
 
   2. 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 
 
   3. 中国近代史有几个阶段 
 
   4. 中国近代史的几次战争 
 
   5. 中国近代历史名言

5. 西安事变的时候


西安事变的时候

6. 西安事变的经过

西安事变的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又称 “双十二事变” 。
西安事变的解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目的: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西安事变的结果
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协商)。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第一,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
第二,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予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发难,这是蓄谋已久的行动。日军之所以选择这一地点,当然是地理位置重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完成对北平的包围非占此地不可;二是要控制平汉铁路,也非占此地不可。

7. 西安事变哪一年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哪一年

8. 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