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景陵是谁的墓

2024-05-13 09:40

1. 清朝景陵是谁的墓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同奉安地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掩闭地宫。
《钦定大清会典》卷42: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仁孝皇后(孝诚皇后)合葬,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将其母敏妃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和其谥号)从葬景陵地宫。

清朝景陵是谁的墓

2. 清景陵是怎样设计的?

清景陵皇贵妃园寝的建筑布局是,从南至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东西配殿、享殿、园寝门,后院内东、西并建两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清景陵皇贵妃园寝的大门以内建筑以绿琉璃瓦盖顶,厢房及值班房用灰布瓦盖顶。按照清朝的建制,妃园寝本来是不该建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的,但这个园寝却一应俱全。
另外,妃园寝享殿前本来也不该有丹陛石,而这座园寝享殿前却设置了一块“丹凤朝阳”的丹陛石,这些乾隆皇帝为尽孝道而升级的规制,使清景陵皇贵妃园寝成为了清朝等级最高的妃园寝。
景陵妃园寝是清五朝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妃园寝,坐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享殿、园寝门,后院内是宝顶群,院内共建有大、小宝顶49个,分7层排列。
宝顶下的墓室结构有石券、砖券、砖池三种。大门、享妃、燎炉等以绿琉璃瓦盖顶,厢房、值班房覆以灰布瓦。建筑格局成为了清代妃园寝的样板。
清王朝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就是顺治帝的皇后的孝东陵。孝东陵的建筑布局是由南往北的。
这些建筑一次是一座三孔拱桥,各5间东西朝房,各3间东西值班房,一座5间隆恩门,各一座东西燎炉,各5间东西配殿,一座5间隆恩殿,3座陵寝门,一座石五供,还有方城、明楼、宝城和宝顶。
方城前的神道两面,还各有14座小宝顶,都是南北纵向排列的,每旁两面三刀行,东旁的外侧是10座小宝顶,内侧是4座小宝顶。西旁的外侧是11座小宝顶,内侧是3座小宝顶。这种宝顶排列形式继承了关外盛京妃园寝的遗风。
以顺治皇帝的清孝陵为轴心,向西就是乾隆皇帝的清裕陵。清裕陵的陵堂局开阔,建筑宏伟,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富丽堂皇,堪称皇家陵墓中的上乘之作。
清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其圣德神功碑亭是重檐歇山式的建筑,以黄色琉璃瓦覆盖顶,厚重的墩台四面,各辟了券门。
亭内高6.64米的两统石碑分别竖立在两只巨大的石雕龙跃之上,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字。碑文由仁宗嘉庆皇帝撰写,文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亲书。此碑始终保存完整无损,字迹清晰。
亭外广场四角各竖一根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华表。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身、云板、承露盘和蹲龙组成。柱身上雕刻着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屈曲盘旋,奋力升腾,寓动于静,栩栩如生。
八角须弥底座和栏杆上也雕满了精美的行龙、升龙和正龙,一组华表上所雕的龙竟达98条之多。

3. 景陵的景陵规制

景陵宝城至隆恩门规制于孝陵同。   《昌瑞山万年统志》记:地宫周建宝城,前起方城,上建明楼,楼额恭书曰:景陵内碑一,恭书曰:圣祖仁皇帝之陵。宝城阶下前设祭台,上陈石五供,前为琉璃花门三,又前为飨殿五间,重檐悬额,恭书曰:隆恩殿。左右庑各五间,东西燎炉各一。前为隆恩门五间,门外左右班房各三间,东西朝房各五间,东厢迤南为神厨库,垣北为井亭一,中为三孔石桥三,东西便桥二,前为神道碑亭一,恭书曰: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之陵,以上匾额碑文恭奉世宗宪皇帝御书,均刊刻不便钩镌,成择吉撰文告祭敬谨悬挂。又前为龙凤门五间,文臣、武士、马、象、狮子石像各二,望柱二,下马石牌二,左右序列。前为五孔石桥一,前为圣德神功碑亭一,溯考雍正三年遣大学士、侍郎等相度立碑方位,谕曰:世祖章皇帝碑文字迹似小,我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余年,功德隆盛,文章字数甚多,一碑不能尽载,宜建立二碑,一刻清文,一刻汉文,然此碑若比孝陵碑亭宽展,恐有未安,即或加宽必不可以加高,尔等详议论,务期合宜。遵议详加相度,照依孝陵规制建立二碑,镌刻告成,择吉建立,亭前后擎天石柱各二。又前神路转西,逹于孝陵七孔桥迤北神路之左。 隆恩门内即宝山砂山、均按形势栽种仪树,以资阴护,每行株数目因地制宜,惟孝陵神路两旁仪树每行十株,景陵、裕陵、定陵,神路两旁均系每行九株。景陵共仪树二万九千五百株。

景陵的景陵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