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有什么区别

2024-05-12 14:38

1. 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有什么区别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应其性质不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着区别的。行政单位会计与事
业单位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来源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的取得应当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同时结合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情况的进度、资金的结余情况,应该按规定用途来申请,按预算级次申请取得拨入经费。为核算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应当设置“拨入经费”总账科目,收到拨入经费时借记“经费支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拨入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记余额转入“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拨入经费的累计数。该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用途和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书时,确认拨入经费,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拨入经费,并将具体情况登记在拨入经费明细账的贷方。有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拨入经费拨入情况下拨入经费取得时,行政单位应当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贷记拨入经费。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平时不结转,在年终时才结转。因此“拨入经费”总账科目平时的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或执行进度。预算外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为核算预算外资金,行政单位应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总账科目。
     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比较多,有财政补助、上级补助、业务活动、附属单位交款以及一些其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或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为核算财政部门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科目,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时,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事业支出”、“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财政补助收入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平常贷方余额表示财政补助收入的累计数。年终结账后,该科目无余额。事业单位在开展也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
(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支出用途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及损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支出主要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等。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实现国家管理职能,完成行政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是行政单位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资金保证,其经济性质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为核算经费支出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经费支出”总账科目。行政单位发生经费支出时,借记该科目,贷记“拨入经费”、“零余额用款账户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结转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转账后,该科目无余额。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表示经费支出的累计数。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根据核定的预算拨付给其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为核算拨出经费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拨出经费”总账科目。行政单位转播预算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单位,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贷记该科目。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表示拨出经费的累计数。年终将该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该科目应按拨出基本支出经费和拨出项目支出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结转自筹经费是自己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事业单位的支出用途相对于行政单位来说要多一些,主要有开展业务活动支出、上缴上级支
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转播经费支出以及缴纳销售税金。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支出主要分为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这两种支出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是其核算方法差不多。
(三)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净资产处理的区别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等。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它体现国家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为核算固定基金,行政单位应当设置“固定基金”总账科目。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和投资产权等。在核算事业基金时,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基金”总账科目。该科目按核算的业务内容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一般基金”主要用以核算滚存结余资金,投资基金用以核算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四)其他 
①、在会计基础方面上,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科采用权责发生制。 
②、在成本核算方面,行政单位采用不进行成本核算,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视情况进行成本核算。目前,科学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广播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等都提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进行成本核算。 
③、行政单位会计不设置专用基金。事业单位会计设置专用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等几种。
④、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与行政单位相比,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也有一些特点。在资产方面,企业的对外投资区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事业单位不加区分,统称为对外投资;企业没有事业单位固定基金的核算内容;行政单位没有事业单位诸如无形资产和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在负债方面,企业没有事业单位诸如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内容;事业单位没有企业应付债券的核算内容;企业的借入款项区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事业单位不加区分;行政单位没有事业单位应交税金的核算内容。

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有什么区别

2. 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比较,有哪些区别

这个问题有点大。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应其性质不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着区别的。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来源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的取得应当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同时结合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情况的进度、资金的结余情况,应该按规定用途来申请,按预算级次申请取得拨入经费。为核算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应当设置“拨入经费”总账科目,收到拨入经费时借记“经费支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拨入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记余额转入“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拨入经费的累计数。该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用途和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书时,确认拨入经费,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拨入经费,并将具体情况登记在拨入经费明细账的贷方。有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拨入经费拨入情况下拨入经费取得时,行政单位应当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贷记拨入经费。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平时不结转,在年终时才结转。因此“拨入经费”总账科目平时的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或执行进度。预算外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为核算预算外资金,行政单位应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总账科目。
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比较多,有财政补助、上级补助、业务活动、附属单位交款以及一些其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或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为核算财政部门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科目,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时,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事业支出”、“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财政补助收入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平常贷方余额表示财政补助收入的累计数。年终结账后,该科目无余额。事业单位在开展也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
(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支出用途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及损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支出主要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等。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实现国家管理职能,完成行政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是行政单位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资金保证,其经济性质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为核算经费支出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经费支出”总账科目。行政单位发生经费支出时,借记该科目,贷记“拨入经费”、“零余额用款账户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结转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转账后,该科目无余额。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表示经费支出的累计数。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根据核定的预算拨付给其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为核算拨出经费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拨出经费”总账科目。行政单位转播预算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单位,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贷记该科目。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表示拨出经费的累计数。年终将该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该科目应按拨出基本支出经费和拨出项目支出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结转自筹经费是自己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事业单位的支出用途相对于行政单位来说要多一些,主要有开展业务活动支出、上缴上级支
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转播经费支出以及缴纳销售税金。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支出主要分为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这两种支出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是其核算方法差不多。
(三)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净资产处理的区别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等。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它体现国家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为核算固定基金,行政单位应当设置“固定基金”总账科目。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和投资产权等。在核算事业基金时,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基金”总账科目。该科目按核算的业务内容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一般基金”主要用以核算滚存结余资金,投资基金用以核算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四)其他 
①、在会计基础方面上,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科采用权责发生制。 
②、在成本核算方面,行政单位采用不进行成本核算,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视情况进行成本核算。目前,科学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广播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等都提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进行成本核算。 
③、行政单位会计不设置专用基金。事业单位会计设置专用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等几种。
④、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与行政单位相比,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也有一些特点。在资产方面,企业的对外投资区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事业单位不加区分,统称为对外投资;企业没有事业单位固定基金的核算内容;行政单位没有事业单位诸如无形资产和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在负债方面,企业没有事业单位诸如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内容;事业单位没有企业应付债券的核算内容;企业的借入款项区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事业单位不加区分;行政单位没有事业单位应交税金的核算内容。

3. 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比较,有哪些区别


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比较,有哪些区别

4. 简述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都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笔者通过多年在企业和机关从事会计工作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进行简要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精神实质,并利用它来管好各项会计事务,对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该对比对在企业和机关之间互换工作的会计人员有所帮助。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会计都是指企业会计,而很少人会想到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称预算会计),这与我国的体制有关,社会上企业的数量和事业单位的数量有天壤之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20多万个事业单位及有限的行政单位,而企业的数量则不计其数,但是随着这些年国家在预算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这让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的支出有了更多的关注,自然事业单位的会计向更加透明的方向转变中。与事业单位会计相比,企业会计更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企业的效益直接牵涉到各方的利益。事业单位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本身发生的业务的一种记录,并没有对后期的业务有多大的影响。首先谈一谈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不同:
  一、定义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单位会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行政单位核算、反映、监督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企业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核算特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特点:
  (1)一般不进行成本(或完全的)核算。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营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外界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无偿的,不求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2)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会计核算组织结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本身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按照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分为主管、二级和基层单位会计等几级;同时,就单个事业单位来看,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支出方向也不单纯地用于本单位的支出需要。(3)资金(经费)来源多渠道,要为多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多,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在增加,除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及消费者等。(4)资金来源多样化,决定了往往不能单纯以一个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有时要以有特定来源、同时有特定作用的基金作为会计主体。(5)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虽然任何一种会计的结账基础都不可能是固定的、排他的,但应该有一种是基本的。少数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收付实现制,或者是少数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做法,在现实中并不鲜见,但这主要由主管部门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能由单位自行其是。而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会计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特点。
  企业会计的核算特点是:
  (1)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2)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3)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
  三、核算的一般原则有所不同
  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而企业会计核算会计还注重统一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权益性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也有不同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处理,而企业会计要求根据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2)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企业会计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五、在其他会计处理上的不同
  事业、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而是采用对无法收回的坏账直接列支核销的办法,故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的“应收账款”科目没有备抵账户。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根据账龄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从而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
  六、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又有其不同之处
  (1)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之后行政单位只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而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而事业单位则既可以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还可以对外担保。(2)事业单位设有“投资基金”科目,而行政单位则没有。(3)对于在存货采购过程中产生的差旅费、运杂费,事业单位计入材料成本而行政单位直接计入当期支出。
  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会计的重要分支,都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都具备了会计的基本框架,都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会计核算应当按会计期间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实行历年制,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以公历起讫日期为准。在相关的会计要素中都有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项目。
  通过以上简单的比较,我们可以从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里互相学习借鉴。将企业会计里边更为合理的处理方法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比如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用成本核算来比较是否要公车改革、是否将某些业务外包等等;将行政事业单位相对科学的会计程序延伸到企业会计里边来,例如把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要经过“二上”、“二下”的预算等程序融汇到企业。

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哪些?

有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净资产类科目、收入类科目、支出类科目
一、资产类科目
第一,往来款项中,行政单位会计只有一个“暂付款”科目,而事业单位会计则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科目。
这是因为行政单位往来业务内容比较单一,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在会计核算中简化为暂付款项的核算,而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科目同企业会计一样。
第二,行政单位的存货仅有“库存材料”一项,而事业单位有“材料”和“产成品”两个科目。
二、负债类科目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负债类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对应事业单位“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都纳入“暂存款”科目核算,包括临时暂存(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和应付未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等,而且对于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账,不得长期挂账。
而事业单位“借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事业单位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负债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核算。
三、净资产类科目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行政单位净资产类科目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科目。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用的资金,固定基金的数额与固定资产的数额始终是相等的。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正常经费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而事业单位净资产除固定资产的净资产形态用“固定基金”表示外,还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等五个会计科目。事业单位用事业基金来核算其所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用专用基金来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四、收入类科目
行政单位收入类科目包含“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收入范围非常广泛,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多个科目。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包括:
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计入“拨入经费”,事业单位则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为核算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事业单位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需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计入“拨入专款”科目;
因事业单位有市场取得的收入,因而分别设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科目;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下来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将其并入“事业收入”核算,而行政单位则单独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来进行核算。
五、支出类科目
行政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设置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多个科目。
行政单位的“拨出经费”对应事业单位“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两个科目,用来核算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经费转播给下属单位的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因为只有在采用实拨资金方式时才会有这类业务
因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这类科目基本不再使用;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对应事业单位“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等多个科目,来对单位为完成各项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进行核算。

扩展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会计科目的名称与核算内容应具有统一性
为了便于会计资料在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全国范围内汇总分析,特别是为了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应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会计科目的名称未经财政部同意不得改变和合并;其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亦不得随意改变;如因自身业务活动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可以增设科目,报请财政部同意;对于明细科目,可由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按一定要求自行规定。
(二)会计科目要适应各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一样,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也有各自不同,
如部分事业单位实行有偿服务,有一定的业务收入,行政单位只按规定履行公务,没有自身业务收入;有的事业单位要求进行成本核算,行政单位则不存在成本核算问题等。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各单位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也便于将核算结果同政府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加强预算管理。
(三)会计科目要适应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
会计科目提供的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需要,又要满足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为单位领导预测、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详尽有效的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既有统一性,又要因地制宜。如有些单位内部的二级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设置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就需要增设一些会计科目,增加会计科目的级次。
参考资料:中国会计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哪些?

6.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

一、拨入经费和拨出经费 
    1、拨入经费(总帐)帐户,用来核算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预算经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拨入经费的累计数。应设“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明细科目。 
    ①收到经费拨款单时,借:银行存款贷:拨入经费 
    ②缴回拨款时,借:拨入经费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借:拨入经费    贷:结余 
    2、拨出经费(总帐)帐户,核算主管会计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拨出经费的累计数。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的“财政拨款凭证”四联单,不得用支票拨付和所属单位打收条的方式拨款。 
    ①转拨经费时,借:拨出经费-××单位
             贷:银行存款 
    ②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银行存款
                贷:拨出经费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借:结余    贷:拨出经费 
    本帐户应按所属单位设置明细帐。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 
    1、应缴财政专户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①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②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应按照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帐。 
    2、预算外资金收入(总帐)帐户,用来核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预算外收入的累计数。 
    ①收到从财政专户拨入的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②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应通过“暂存款”帐户核算。 
    收到时,借:银行存款
         贷:暂存款 
转拨时,借:暂存款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借:预算外资金收入,贷:结余 
    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三、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零星杂项收入,如变卖旧报刊杂志的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是指财政部门规定不用上交的收入;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利息的收入。 
    ①经财政部门批准不上交的零星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和残值变价收入,借:银行存款(现金)贷:其他收入 
    ②冲销其他收入时,借:其他收入贷:银行存款(现金)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借:其他收入贷:结余 
    四、经费支出 
    经费支出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经费支出按开支对象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费、其他;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其他;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其他。 
    经费支出(总帐)帐户,用来核算本单位预算经费的实际支出数,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经费支出的累计数。 
    ①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年终应根据《财政直接支付入帐通知书》和代发工资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 
    主管部门:借:经费支出(本单位) 
                拨出经费(转拨所属单位) 
            贷:拨入经费 
    所属单位: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②对实行集中支付的政府采购,可根据《政府采购支付转移通知书》作相同的分录,属于固定资产的同时记: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③依据支出的原始凭证,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④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 
    借:结余
      贷:经费支出,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帐户应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帐。 
    五、结转自筹基建 
    结转自筹基建(总帐)帐户,核算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入建设银行的资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①转存建设银行时,
    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 
    ②基建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结转自筹基建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 
    借: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 
    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六、现金 
    现金(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库存现金的数额。 
    ①收到现金时,借:现金,
              贷:有关收入科目 
    ②提取现金时,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③支出现金时,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 
    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出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余额,并将余额与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
    七、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银行存款数额。 
    ①通过银行结算取得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贷:有关收入科目 
    ②将现金取存入银行时,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③通过银行结算支出时,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结出余额。应定期与银行对帐,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单位帐面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出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未达帐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八、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①购入有价证券时,借:有价证券,
             贷:银行存款 
    ②兑付本息时,借:银行存款,
            贷:有价证券(本金)、其他收入(利息) 
    九、暂付款 
    暂付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待核销的结算款项,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①发生暂付款时,借:暂付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②结算收回时,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暂付款 
    ③核销转列支出时,借:经费支出等有关科目,
            贷:暂付款 
    本帐户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帐。 
    十、库存材料 
    库存材料(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材料,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库存材料的实际库存数。办公材料随买随用的,可不设本科目。 
    ①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借:库存材料,
                    贷: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 
    ②领用出库时,借:经费支出,
             贷:库存材料 
    购入材料以购价作为入帐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记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 
本帐户应按照库存材料的类别、品种设置明细帐,并根据库存材料入库、出库单逐笔登记。 
    ③库存材料至少每年应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盘盈时,借:库存材料,
          贷:经费支出 
    盘亏时,借:经费支出,
          贷:库存材料 
    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十一、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单位价值未达到以上标准,但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所有固定资产的总值。 
    ①购建固定资产时,借:经费支出-办公设备,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
                贷:固定基金 
    ②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③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值价,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④调出变买的固定资产,按帐面价,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⑤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帐面原值销帐。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⑥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残值收入, 
    借:现金,
      贷:其他收入 
    发生的支出,借:经费支出,
            贷:现金 
    本帐户应按固定资产分类设置明细帐或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入帐价值的确认: 
    ⑴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加上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记帐。 
    ⑵自己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帐。 
    ⑶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照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⑷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记帐,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⑸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应当按估计价格记帐。 
    ⑹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值完全价值记帐。 
    ⑺已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记帐,待确定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5、已入帐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⑴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 
    ⑵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 
    ⑶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 
    ⑷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 
    ⑸发现原来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的。 
    十二、应缴预算款 
    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应缴预算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家的预算款,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①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应缴预算款 
    ②上缴时,借:应缴预算款
          贷:银行存款 
    应按照应缴预算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帐。 
    十三、暂存款 
    暂存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①收到暂存款时,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暂存款 
    ②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暂存款,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应按照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帐。 
    十四、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因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固定基金总额。 
    ①增加固定基金时,借:固定资产等科目,
               贷:固定基金 
    ②减少固定基金时,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等科目 
    十五、结余 
    结余(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累计余额,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单位滚存结余。 
    ①年终将“拨入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结余的贷方,  
      借:拨入经费(不含专款)
         贷:结余 
             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②将“经费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的余额转入结余的借方,
     借:结余
        贷:经费支出(不含专款) 
            拨出经费(不含专款) 
            结转自筹基建 
    有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

7.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使用的会计科目都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科目具体包括:
  1.资产类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存货、长期投资、待处置资产损溢
  2.负债类
  短期借款、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1)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3)“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包括应缴税费、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等等。
  (4)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3.净资产类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其中,事业基金是指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可由非营利组织自主调配使用,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4.收入类
  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缴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平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年终结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非财政的补助。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年度终了,将“上级补助收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5.支出类
  事业支出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业务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经营支出
  其他支出
  上述内容中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的五类科目: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以及支出类,每类科目都包括了各自的内容。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使用的会计科目都有哪些?

8.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使用的会计科目都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科目具体包括:
  1.资产类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存货、长期投资、待处置资产损溢
  2.负债类
  短期借款、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1)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3)“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包括应缴税费、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等等。
  (4)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3.净资产类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其中,事业基金是指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可由非营利组织自主调配使用,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4.收入类
  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缴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平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年终结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非财政的补助。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年度终了,将“上级补助收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5.支出类
  事业支出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业务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经营支出
  其他支出
  上述内容中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的五类科目: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以及支出类,每类科目都包括了各自的内容。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