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战略的全球化战略的优缺点

2024-05-17 06:37

1. 全球化战略的全球化战略的优缺点

全球战略的优点在于能集中力量建立公司统一的竞争优势:1、能将其生产经营设施安排在最有利的国家内,或集中或分散,并对他们的战略行动统一协调。2、能将位于不同国家的活动连接起来,及时转移在技术开发、管理创新上的成果,更充分地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可选择在何处挑战竞争对手最为有利,这些都便于公司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全球战略的缺点:是难于适应各东道国的特点,适应各国不同的情况。

全球化战略的全球化战略的优缺点

2. 全球化战略的全球化战略定义

指某些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的扩张计划。也指出某些跨国企业企图垄断世界经济市场的战略计划。举例说明李世安在《1945年至1954年年间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一文中认为,二战后美国对台政策随着其全球战略的变化,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人民日报》1995年3月15日)从美国加大在亚洲的战略投入,可以看出美国加大推行全球战略中欧亚并重的趋。(《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7日)

3. 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从易到难的战略途径

从易到难.可先从发展中国家做起.
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进入门:
1、可先于当地码头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据了解有些发展中国家都 制定了帮助中国企业的一些政策,帮助中国企业 快速进入和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等,降低 投资风险. 
2、直接通过资本运作.可通过购买现有的码 头股份,互换股份逐步进入海外,降低实施国际化 的战略过程中的风险:或者与国内航运企业如中 远,中海等结成战略联盟,运用他们已有的投资经 验来帮助我们减少投资的风险. 
3、 投资欧美国家.初期应主要以成立合资企 业为主.可购买现有欧美码头企业的股份,成立 合资企业.这意味着大陆集装箱码头企业将购买 现有的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 力的欧美码头企业的部分股份.这样外方企业还 负有责任,仍将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市场,管 理及技术方面做贡献.中方按照这个模式操作 年后,这样也为管理团队提供练兵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购买股份,直至完全收购. 
4、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加速自身管理团队的 建设 在集装箱企业实施国际化进程中,最终要落 实到具体的人去实现国际化的相关目标.人才的 缺乏,使人世后的中国港VI 更加需要通晓国际航 运制度和规则的复合性人才. 集装箱企业要抓紧机会,通过合作,换股,合 资,战略联盟等方式,"请进来,走出去",并加深 与国际集装箱码头企业巨头的合作,加速培养具 有国际化眼光和思维的人才,加快管理团队的建 设,积累经验,使管理团队不仅既懂管理,会语言, 熟悉和通晓国际惯例,了解不同的文化,又懂业 务,熟悉自身的管理特点和文化,这样才能满足国 际化的战略目标的需要. 
5、理顺管理机制和制度,顺应国际化战略实施 的要求 大陆的港El 企业目前基本已实现政企分开, 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 好.在实施国际化的进程中,母体如果没有规范 的运行模式,就很难实现对所投资和并购企业的 控制和管理,更难实现国际化的目标. 集装箱码头企业可以通过上市等形式,不断 理顺和规范管理制度,建立透明的运行模式,增强 企业的透明度,在不断实践中建立能够在全球范 围内,通行的管理规范和制度. 
6、 建立管理操作软件,为国际化战略实施打下 基础 大陆的集装箱码头企业,现在还很少既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又能够形成市场标准的集装箱业 港口科技动态?港口探索 务管理操作软件.从国际上看,目前主要有两大 软件公司,COSMOS 和NAVIS,这两种管理软件产 品已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尤其是NAVIS AtMT结成战略联盟,借助于APMT 在全球的布 局,把其推广到全球的集装箱码头,在国内一些集 装箱码头企业中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黄港 口(HPH)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推广和应用自有 的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在国际 化进程中,融合当地的文化,减少投资风险,有利 于集装箱业务的不断推广,增强在投资企业中的 控制力,并可在输出资本的同时,输出管理模式. 
7、 加强资本运作,为进行国际化积累资本运作 经验 目前主要是船公司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对集 装箱码头企业进行注资或者投资,满足船公司自 身规模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码头企业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集装箱码头企业,不能紧紧 满足于吸收投资,更应当投资于海外市场,条件许 可时,更可实行前向一体化战略,投资于船公司, 使船公司选择挂靠自有的码头. 
8、 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渴望中国能够帮助他们 发展集装箱码头.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集装 箱码头企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集装 箱制造,集装箱码头的建造,集装箱码头的运营和 管理,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体系,中国的航运企业如 中远,中海等,这为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国际化创造 了条件.同时2005 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创 记录的8000 亿美元,要为这些资金增值.中国政 府最近也加大了对本土企业海外投资的鼓励,并 积极扶植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行国际化.集装箱 码头企业应在这股浪潮中,乘势而上.

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从易到难的战略途径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主要有哪些企业层面的竞争战略

合理运用一切可控的营销因素去积极地适应不可控因素——营销环境。企业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必须面临着新的国际营销环境,特别是国际竞争环境。当今国际营销竞争环境发展格局如何,国际竞争同以往的竞争比较具有何种特点,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如何分析国际竞争环境,并针对国际竞争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国际竞争战略。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如何推动国际市场竞争战略——国际战略联盟的产生,国际战略联盟如何推去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这些是本部分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际竞争时代
  1.国际竞争的特点
  国际竞争即具有一般竞争规律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1)国际竞争不同于自由竞争。从现象上看,国际竞争与自由竞争最大区别是自由竞争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在自由竞争中的落后企业、落后部门要破产和被淘汰,而国际竞争中的落后国家、落后部门和落后企业不一定破产和被淘汰。从理论上分析,国际竞争不同于自由竞争的基本前提,是世界经济中存在着各个国家主权政府,只要有国家政府存在,它们必然以各种方式干预国际竞争格局,可见,国际竞争表现为一种有保护的竞争。
  (2)国际竞争又不同于垄断竞争。从现象上看,国际竞争与垄断竞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垄断竞争的目的是以垄断排斥竞争或消灭竞争。而国际竞争的目的则是以竞争作为获取本国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因此,国际竞争不是消灭竞争,而是强化竞争。从理论上分析,国际竞争不同于垄断竞争的基本前提,在于国际竞争的主体囊括了世界市场上各种经济实体,诸如关心本国经济利益胜于关心他国经济利益的国家政府;为实现国家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国有企业;以本集团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广阔存在和发展的众多大中小私人企业。可见,国际竞争比垄断竞争范围更大,它表现为包括垄断竞争在内的强化型竞争,是在政府保护下的强化竞争。
  2.国际经济关系相对平等是国际竞争的根本前提
  国际经济关系相对平等是国际竞争关系存在的前提。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斥着以残酷的暴力进行殖民的掠夺。在垄断资本主义即*****主义时期,通过商品输出带动资本输出,残酷掠夺殖民地。在上述时代,相对平等的国际竞争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才出现了相对平等化的过程。
 (1)一系列国际经济机构的建立,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相对平等化
  1949年7月,四十四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的布雷顿森林,签约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10月底,二十三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这三个国际经济组织,后来被公认为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这些国际经济组织虽然一直被少数发达国家所控制,但它们毕竟注重以经济自由化为宗旨,因而,在客观上有利于国际经济关系朝着相对平等化方向发展。
除上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机构外,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济理事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它们对推动各国间经济交流,推动发展中国家贸易和改变国际贸易关系也起了巨大的作用。尤其70年代中期以来,贸发会议日益成为谈判国际经济和贸易问题的一个主要场所。
 (2)发展中国家经济集团的形成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的相对平等化
 (3)原材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相对平等化
 (4)贸易优惠制度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关系平等化的发展
  3.经济全球的发展是国际竞争扩展至全球的强大动力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连成一体,国内市场竞争拓展为全球市场竞争,使国际市场竞争变成更加广泛、复杂和激烈。换句话说,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竞争扩展至全球的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
 (1)经济全球化内容的深刻化和广泛化推动着国际竞争的发展,这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在生产领域方面,由于新技术革命成果的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大规模的调整。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促进国际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实行大调整。
  在销售领域方面,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科技的运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内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国内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向多层次化发展。国内市场这些竞争特点延伸到国际市场的竞争。
  在金融领域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高新技术应用于金融业,建立起资金转移的全球网络和国际标准化的信息网络。
 (2)各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出现合流趋势使国际竞争更加复杂。
  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与二战后,消费和市场的全球化。
 (3)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从而推动国际竞争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90年代全面地展开,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当代经济的开放型,信息产业一开始便是全球化的产业经济。当今高技术信息产业在改造或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主导部门。互联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使全球经济的连接更加广泛和快捷。可见,高新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国际竞争。

5. 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战略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国际化战略的种类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全球中心战略是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取最佳的资源并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采用全球中心战略的企业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连接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这种战略既考虑到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又可以顾及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战略也有缺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高,管理资金投入大。国际化战略的模式纵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外设厂,生产本地化,如海尔;第二种是自有产品直接出口,如华为和中兴;第三种是并购国外企业,如联想;第四种是产品贴牌出口,这类企业以浙江温州企业为多。当然,上述分类是按照企业的主导战略类型,企业国际化战略有时会采取多种战略,即组合战略来进军海外。前三种方式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方向,也代表了中国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这三种类型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战略

6. 全球化战略的介绍

全球化战略是指某些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的扩张计划,也指某些跨国企业试图垄断世界经济市场的战略计划。其目标是指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下从全球范围考虑公司的市场与资源分布,提高竞争能力,增强竞争地位,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总体利益。它能将其生产经营设施安排在最有利的国家内,对他们的战略行动统一协调,能将位于不同国家的活动连接起来,及时转移在技术开发、管理创新上的成果,更充分地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7. 全球化战略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实施手段

实现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在全球战略下不再严格区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而是对全球各地市场一视同仁,所以公司可以有各种手段选择:① 规模经济与灵活经营的平衡。规模经济对全球公司来说是很易做到的,也只有全球性公司才能够做到完全的规模经济,因为它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大规模生产有助于公司获得规模效益,也能积累生产经验,而这将大大降低成本,把诸如产品的研究发展费用、广告费用及促销和管理费用分摊于不断增长的产品销售之中。但企业规模大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世界经济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规模经济对于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进行竞争来说,已不如灵活性和机敏性那样至关重要。大批量生产正让给制造批量小、品种多的产品的灵活制造系统。一家大公司要靠生产数量比竞争对手多的低成本标准产品就可兴旺发达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大公司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把大公司能提供的最佳条件与小企业的最好特点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大小企业的混合体。②标准化生产与差别生产的兼顾。公司必须对全球市场的不同部分的不同需求给予极大的注意。为了满足市场对特殊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差别生产所得到的优势,必然会与标准化生产所获得的单位成本大大降低的好处相比较。在当地环境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公司应尽量避免为满足当地市场需要而对产品作过细的调整,同时,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应充当变革的中介角色,以便在全世界各地传播其企业文化。实际上,公司经常要调整生产与销售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各国市场的不同需求,问题在于确定何时市场之间在需求上的差异已大到足以补偿由于放弃标准化生产而造成的损失。侧重标准化生产还是差别生产,最终取决于这两种生产方式在收益和成本上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为满足特殊市场需要而对产品生产进行调整的费用不高,而且产品的最初设计已经把各个重要市场的差异考虑在内了,那么企业就容易转而进行差别生产。标准化生产与差别化生产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考虑价值增值链在全球范围的布局问题,亦即利用各国的投入产出差异,实行所谓“一体化——调整” 模式。然而在权衡投入与产出比率时要考虑到风险。高效益很可能总是同高风险联系在一起,公司从成本角度出发进行价值链细分,这使得它的某些活动,如研究与开发、制造等集中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但销售却是面向全世界的。因此,就某一活动而言,成本的投入和收益的获得之间可能存在着汇率的风险。另外,这种增值链的布局导致公司内部、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加大,很容易引起东道国警觉而导致政府干预,带来外部政策性风险。③协作优势与多元化政策。联合制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可能比单独制造它们所需要的成本低,这就是协作经济效益。实行多元化的公司具有共享投资的能力,在部门、产品和市场之间,公司可共享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诸如制造设备、现金、商标;其次可共享知识,研究开发成果。所以协作优势可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日本的“系列结构”或叫企业联盟,以出名的第一流公司命名系列,系列内部在全球实现联合,以实现对全球市场的控制,被称为“把竞争对手置于死地的机器”。不过,协作优势的取得也需付出代价。不同的市场细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环境要求。为此,企业需要保证自己的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取得一致,而协作追求的是企业活动间的内部一致性。在创造这样一种协作优势的同时,必然会对外部一致的目标作些让步。另外,这一过程也加剧了管理的复杂性,某些时候甚至会超出企业的管理能力。

全球化战略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实施手段

8. 成功的企业应如何实现全球化战略的布局?

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也就是说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陈湛匀从案例中指出: 小米融资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零部件采购,扩大生产规模。小米手机的成功上市,获得了极大的市场关注,虽然当时小米只有34万部手机的订单,一部手机都没卖出去,但小米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C轮融资从2011年9月30日开始,到2011年11月10日,历时两个月,募集金额达9010万美元,估值达到10亿美元,包括C、C+两个小轮次,分别募集8800万美元、210万美元。此次投入最多的是顺为资本,占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另外还有IDG资本、启明创投、晨兴资本,除了这些此前就参与投资的机构之外,高通和淡马锡也加入了投资。高通是手机领域最主要的芯片提供商,同时也是小米的芯片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机构投资者,DST的创始人Yuri Milner还以个人身份参与本轮融资。此次融资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零部件采购,扩大生产规模。小米手机的成功上市,获得了极大的市场关注,虽然当时小米只有34万部手机的订单,一部手机都没卖出去,但小米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
D轮融资是2012年6月22日,本轮融资由DST领投,启明创投跟投,共募集资金2.16亿美元,此时公司估值40亿美元,估值较上次翻了4倍。这期间,小米手机增加了多样化配置,丰富了用户选择,同时,MIUI等软件和应用产品以及互联网服务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关注,小米的品牌认知度大大提高。融资依旧是针对公司产品的研发。
E轮融资是2013年8月5日,本轮融资依旧是DST,融资金额1亿美元,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此时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地位已渐趋稳固,融资主要针对于硬件系统生态链的投资,如路由器、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等。
F轮融资是2014年12月23日,此时公司估值450亿美元,超越了当时联想和索尼的市值总和。相比此前融资的一帆风顺,此轮融资小米却不太顺利,一直到2017年8月24日才结束,共融资11.34亿美元。投资者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全明星投资(All-stars)、DST、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机构。此次融资的实现,保障了小米全球化战略的布局,当年,小米成功进入印度市场;同时也为其对生态圈企业的投资并购提供了支持。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并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与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国家名校进行学术交流,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陈湛匀教授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陈湛匀教授长期专注于地产金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对这些领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丰富的实际经营经验。他擅长实用解决具体方案,将广泛的商业知识和特定行业的深入了解相结合,致力于运用金融专业技术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赢利能力,放大企业价值并创造价值,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