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薪酬绩效管理

2024-05-16 19:19

1. 如何做好薪酬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如何做好薪酬绩效管理

2. 如何做好薪酬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3. 如何进行企业薪酬绩效管理

企业进行薪酬绩效管理步骤:
1、绩效目标体系
2、绩效管理过程体系
3、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4、绩效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

具体如下:
1、绩效目标体系
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析,找出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然后分解为业务单位、岗位和个人指标,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建立起基于公司战略的绩效目标体系,使每个部门、岗位的努力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相一致,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绩效责任。

2、绩效管理过程体系
通过企业上下级间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对绩效目标达成共识,在上级和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绩效指导下,使绩效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让企业所有工作都围绕着提高整体绩效展开,部门的工作支撑和服务公司整体绩效的实现,个人的工作为公司的整体绩效的实现创造价值。同时,及时解决绩效目标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目标实施的情况及时进行监督和调整,保证目标顺利实现,从而使企业战略落到实处。

3、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建立与绩效管理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公司和部门的绩效考评管理规定,员工申诉制度,奖惩、培训和人事调整制度等。使绩效管理制度化、流程化,通过制度体系保证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

4、绩效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
建立以公司高层为负责人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绩效管理组织,由上到下层层贯彻实施,对企业的绩效工作实行统筹管理,通过组织保障和支持,使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如何进行企业薪酬绩效管理

4. 如何做绩效管理


5. 如何管理绩效工资?

标准制定: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不能细化的流程化
确定考核主体—考核谁、谁来考核
确定考核周期—多长时间考核一次
确定考核维度—考核那些方面
确定考核指标—具体考核什么
—考核主体
考核层级
高层:总经理、副总经理
中层:部门经理
基层:主管、职员
考核机构
考核薪酬委员会—考核最高权力机构,负责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申诉的最终审定 
人力资源部 —考核日常办公机构 ,负责公司考核具体执行工作
各部门正职—协助人力资源部,负责部门考核相关工作
考核关系
直接上级考核
     即基层员工由所在部门经理考核,部门经理由直属副总考核,副总由总经理考核考核周期
高层:年度考核加中期回顾
中层: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基层:月度考核、年度考核
考核指标
关键业绩指标(KPI)的制定
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通过目标完成情况来衡量被考核人工作效果的一种考核方法。

首先由公司高层在明确公司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找出公司的业务重点,确定关键业务领域的KPI指标,即企业级KPI。
      其指标应包括:销量、利润、费用预算、客户增长率、品牌推广计划、人员引进及安置、阶段重点任务等,并根据公司的相关要求确定权重比例。
关键业绩指标(KPI)的制定
各部门根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要素、考核指标及相关资源要求。
各部门经理与员工协商将部门KPI分解到各职位,作为员工考评的要素和依据。
2/8比例
SMART原则

所谓SMART原则,即是:
  S:(Specific) 目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 目标要量化,考核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准确衡量;
  A:(Attainable) 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
  R:(Relevant) 目标要和工作有相关性,不是被考核者的工作,别设定目标;
  T:(Time bound) 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指标指管理人员的计划与组织、目标管理、管理控制、管理决策、沟通合作、授权管理等各项能力。
定量指标:销量、利润率、成本控制、完成时间等
定性指标:工作态度、能力指标、效果评估等
指标权重
权重表示单个考核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该指标针对不同的考核人评价时的相对重要程度。
 业务部门侧重关键业绩
 职能部门侧重管理能力和工作表现
确定权重

如何管理绩效工资?

6. 如何做绩效管理?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按管理主题来划分,绩效管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另一类是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考核方式,其核心都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而不应在指标的得分上斤斤计较。 绩效管理几种模式 通过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德能勤绩”式 “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曾一度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年终考评中普遍采用,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还在沿用这种思路。 “德能勤绩”式的本质特征是:业绩方面考核指标相对“德”“能”“勤”方面比较少;大多情况下考核指标的核心要素并不齐备,没有评价标准,更谈不上设定绩效目标。本文借用“德能勤绩”的概念,就是因为这类考核实质是没有“明确定义、准确衡量、评价有效”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从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执法监督员的工作绩效考核表可以看出,任何一项指标都没有评价标准,考评者打分没有评价依据。 “德能勤绩”式除了上述典型特征外,往往还具备如下特点: 很多企业是初始尝试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重点往往放在绩效考核上; 没有部门考核的概念,对部门负责人的考核等同对部门的考核,没有部门考核与部门负责人考核的明确区分; 考核内容更像是对工作要求的说明,这些内容一般来源于公司倡导的价值观、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 绩效考核指标比较简单粗放,大多数考核指标可以适用同一级别岗位、甚至适用所有岗位,缺少关键业绩考核指标; l绩效考核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战略目标导向。 对于刚刚起步发展的企业,通常基础管理水平不是很高,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太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是有其积极作用的。这种方式对加强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增强员工责任意识,督促员工完成岗位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是简单粗放的绩效管理,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作用有限,虽然表面上看来易于操作,其实绩效考核过程随意性很大。企业发展后,随着公司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绩效管理将对精细性、科学性提出更高要求,“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就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了。 2、“检查评比”式 国内目前绩效管理实践中“检查评比”式还是比较常见的,采用这种绩效管理模式的公司通常情况下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公司决策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绩效管理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绩效管理的公平目标、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战略导向作用不能得到实现。 “检查评比”式典型特征是: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详细列出工作要求及标准,考核项目众多,单项指标所占权重很小;评价标准多为扣分项,很少有加分项;考核项目众多,考核信息来源是个重要问题,除非个别定量指标外,绝大多数考核指标信息来自抽查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公司组成考察组,对下属单位逐一进行监督检查,颇有检查评比的味道,不能体现对关键业绩方面的考核。 “检查评比”式考核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有很大作用的,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员工会感受到压力,自然会在工作要求及标准方面尽力按着公司要求去做,对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其积极意义。 这种模式的考核,有两个重大缺陷:一是绩效考核结果没有效度,也就是说考核结果好的不一定就是对组织贡献最大的,绩效水平低的不一定考核结果差,这样自然制约着公平目标和激励作用的实现;二是由于考核项目众多,缺乏重点,实现不了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员工会感到没有发展目标和方向,缺乏成就感。 考核没有效度以及不能实现战略导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考核项目众多,员工感觉不到组织发展方向和期望的行为是什么,同时由于每项指标所占权重很小,因而即使很重要的指标,员工也不会过于在意; 第二、考核操作实施过程中,检查抽查是普遍采用的方式。对于检查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被考核者往往不从自身工作本身找原因,而往往认为自己倒霉而坚持认为别人考核成绩好,是因为别人运气好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发现,被考核者从心里就不会接受这样的考核结果; 第三、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偏差,这样会导致绩效考核出现“无意识误差”;另外考核者往往不是被考核者的直线上级,不必对被考核者业绩负责,会导致绩效考核的随意性,这样会导致绩效考核出现“有意识误差”,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绩效考核者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质疑。 3、 “共同参与”式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见,这些组织显著特征是崇尚团队精神,公司变革动力不足,公司领导往往从稳定发展角度看问题,不愿冒太大风险。“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宽泛,缺少定量硬性指标,这给考核者留出很大余地;二是崇尚360度考核,上级、下级、平级和自我都要进行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往往占有比较大的权重;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发放联系不紧密,绩效考核工作不会得到大家的极力抵制。 “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对提高工作质量,对团队精神的养成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以维系组织稳定的协作关系,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督促个人完成各自任务以便团队整体工作的完成。在以绩效提升为主要目标,团队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组织中是适用的。但这种绩效管理有其适用范围,如果采用不当会带来严重负面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部分考核指标不需要过多的考核信息,一般被考核者根据自己的印象就能打分,考核随意性较大,人情分现象严重,容易出现“有意识的误差”和“无意识的误差”; 第二、在自我评价占有太大的份量的情况下,由人的本性决定,在涉及个人利益关系的情况下,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可能公正客观,“吃亏”的往往是“实在”人; 第三、这种评价一般与薪酬联系不太紧密,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 第四、表面和谐氛围,实则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这对创新要求高的组织中是非常致命的。往往最终结果是,最有思想、最有潜力的员工要么被迫离开组织,要么被组织同化不再富有创造力。 4、“自我管理”式 “自我管理”式是世界一流企业推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假设坚持“Y”理论:认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自我管理”式显著特征是:通过制定激励性的目标,让员工自己为目标的达成负责;上级赋予下属足够的权利,一般很少干预下属的工作;很少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大都注重最终结果;崇尚“能者多劳”的思想,充分重视对人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结果除了与薪酬挂钩外,绩效考核结果还决定着与员工岗位升迁或降职。 “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激励效应较强,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能激发有关人员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目标,对提高公司效益是有好处的,但这种模式应注意适用条件,如果适用条件不具备,可能会发生严重的问题和后果,不能保证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有如下特点: 第一,由于“自我管理”推崇的是“Y”理论人性假设,在中国社会目前发展水平情况下,如果缺乏有效监督检查,期望员工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个人目标有时是不现实的。因为有的员工自制能力差,不能有效约束自己,如果不实行严格管理将不能达成其个人目标; 第二,“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缺乏过程控制环节,对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和危险,等发现问题时可能已经太迟,没有挽回余地了,因此可能会给组织带来较大损失; 第三,绩效辅导实施环节工作比较薄弱,上级领导往往不能及时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辅导,也不能及时给与下属资源上的支持,因此绩效管理提升空间有限; 第四,被考核者通常小集体意识严重,不能站在公司全局角度看问题,被考核者绩效目标与组织目标往往不一致,不能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绩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1.工作标准健全、精细。 2.绩效管理需要沟通与反馈。 3.正确引导员工理解绩效管理。 4.注意绩效管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绩效管理实施原则 清晰的目标。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所以目标一定要清晰。要什么,就考核员工什么。 量化的管理标准。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客观,量化是最客观的表述方式。很多时候企业的绩效考核不能推行到位,沦为走过场,都是因为标准太模糊,要求不量化。 良好的职业化的心态。绩效考核的推行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底蕴,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化的素质。事实上,优秀的员工并不惧怕考核,甚至欢迎考核.。 与利益、晋升挂钩。与薪酬不挂钩的绩效考核是没有意义的,考核必须与利益、与薪酬挂钩,才能够引起企业由上至下的重视和认真对待。 具有掌控性、可实现性。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是企业表达要求的方式,其过程必须为企业所掌控。 “三重一轻”原则绩效考核只有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如此,应遵循以下“三重一轻”的原则: 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今目标针对并不复杂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在通过轻量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和积累考核素材。

7. 绩效管理如何做?

不少企业,特别是国企,通常是不做的。理由很简单:我不做不也这么走过来了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大家都省事。
不少企业喜欢跟风,既然说绩效管理是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手段,国内很多企业都搞,那么我们也搞一下。搞好了是我HR经理的政绩;搞不好也无所谓,新东西嘛,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有些企业引入绩效管理是真的想提高工作绩效的,但他们的老总和HR经理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高绩效是考核出来的,所以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总之,跟风也好,有心实施也罢,推行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据专家说还真不多。绩效管理确是个难题。
本人所在的单位于2006年开始实施绩效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从上到下将目标层层分解到个人。一年来回头看,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计划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二是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三是使员工认识到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同样重要。 同样,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是宣传培训力度不够,一声令下一下子铺开到集团总部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不少单位因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心有抵触,但是不能不做,于是就流于形式;二是考核形式千篇一律,所有岗位都进行月度考核,而且所有岗位(包括事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业绩与工作表现所占的考核比重都是八二开(虽然人力资源部允许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绩效管理,但不想做的单位为了省事都采用了人力资源部推行的考核模式)。
上述的成绩与不足是在我阅读同事奉命对公司推行绩效考核一年来所做的总结报告后,根据我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我曾跟该同事讨论过如何修改完善目前实行的绩效考核办法,她一声叹息轻声道,未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你受过此方面的系统培训,你来想吧。随后又说了句,不过再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又有什么用呢?
无意的一句话说出了一个大道理:现在企业有那么多的专业管理,如果每个专业管理都做得十分出色,绩效自然就提高了。——绩效原来是管理出来的。

绩效管理如何做?

8. 绩效管理如何做?

  1、根据岗位描绘查核目标。

  不一样的部分、不一样的岗位承当不一样的使命,对公司的作用也不一样,公司在描绘查核目标时,应根据每个部分、岗位特点来描绘,而不是一切岗位都用一样的目标。比方公司中出售职工和客服职工的查核目标若是设置一样的话,显然是可行的。

  2、查核成果客观实在。
  首要做到不为量化而量化。有些公司一味的寻求量化,而不思考量化后对公司能否有价值。更有的公司老板只在乎查核的成果,而对进程一窍不通、漠不关怀,这样一定做欠好绩效查核。其次查核成果只对准查核人,只会影响查核人的薪酬水平。为使查核成果实在的反响作业作用,需要让查核人对考核成果担任。

  3、注重查核的质量和数量。
  对绩效查核目标,应寻求质量而非数量。而对查核内容,应质量和数量偏重。描绘查核目标要防止“做多错多,不做不错”的结果,应该数量和质量两手抓。

  4、合理运用查核办法。
  公司在进行绩效查核的时分,挑选合理的查核办法是十分重要的,详细选用什么样的办法,公司无妨联系本身实践和职工层次等状况进行归纳剖析使用。还有绩效查核的办法要尽量固定,有些民营公司的老板或许HR司理一旦发现一种办法不对,立刻就要修正办法,这其实是最好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