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

2024-05-07 15:51

1. 丝绸之路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中国的丝织品、凿井等技术传人西方。西方输入中国的有毛织品以及胡麻、胡萝卜、大葱等作物,水仙、茉莉等花卉;还有佛教、魔术、音乐、舞蹈等,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丝绸之路的开通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

扩展资料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
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随从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奉命出使西域。他率吏士36人首先到了鄯善,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使鄯善为之震服。
之后他又说服于阗,归附中央政府。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并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

2. 丝绸之路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中国的丝织品、凿井等技术传人西方。
  西方输入中国的有毛织品以及胡麻、胡萝卜、大葱等作物,水仙、茉莉等花卉;还有佛教、魔术、音乐、舞蹈等,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且丝绸之路的开通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
  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随从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奉命出使西域。
  他率吏士36人首先到了鄯善,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使鄯善为之震服。
  之后他又说服于阗,归附中央 *** 。
  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并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3. 丝路文化有哪些

丝路文化是中国的丝绸、瓷器、陶器、茶叶等大量珍贵产品和科学文化,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路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之外,也通过海上源源不断地销往东亚、大洋洲、美洲和世界各地。因此,学界习惯于将这些陆上与海上的交通路线区域称之为"丝绸之路"。海上的称"海上丝绸之路",陆上的称"陆上丝绸之路。"而沿这些丝路所传播和衍生的文化则被称之为"丝路文化"。


丝路文化有哪些

4. 丝绸之路游的文化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中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著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拜火教(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 导演: 王星军编剧: 王星军主演:王玉梅 Yumei Wang  王星军 Xingjun Wang  奥登高娃 GaowaESDUN影片类型: 剧情片长:95分钟国家/地区: 中国 / 中国上映 1997年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色彩: 彩色混音: 立体声剧情:张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西汉初年,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联合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国抗击匈奴。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千辛万苦,历尽周折终于到达大月氏国,发现了辽阔的西域。张骞将大汉文明带到了西域,同时也将西域的葡萄、胡桃、西瓜、黄瓜和音乐、文化带回了长安,开拓了一条闻名世界的,从长安至古罗马的丝绸之路,将自古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5. 丝路文化的介绍

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而是指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贯穿古今的海上和陆上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区域。中国的丝绸、瓷器、陶器、茶叶等大量珍贵产品和科学文化,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路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之外,也通过海上源源不断地销往东亚、大洋洲、美洲和世界各地。因此,学界习惯于将这些陆上与海上的交通路线区域称之为“丝绸之路”。海上的称“海上丝绸之路”,陆上的称“陆上丝绸之路。”而沿这些丝路所传播和衍生的文化则被称之为“丝路文化”。——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丝路文化的介绍

6. 丝路文化的简介

丝绸之路最早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陆上商路,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出使西域并再次拓展和延伸了丝路的范围,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其中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直达欧非大陆,这条路线遂被延伸到了欧洲和非洲,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7. 丝路文化的起源

无论是陆上丝路还是海上的丝路,都与水运和海洋有关,与依水而居的人类的科技发明密不可分。人类历史,按生产工具的性质被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磨制石器,即先将石头打制成一件毛坯然后再用另一石头雕琢至磨光,石头便成了石器。新石器的出现,使制造工具和别种器物有了可能。新石器时代约出现在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我国水运的形成和发展,当始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及相互联系充分说明了这点。那么水运,当无疑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交换了。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多以游居采集为生,而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却已经能够从事生产了。就已发现的古遗址来看,多近于江河湖泊。浙江河姆渡就发现了7000年前的木桨,并伴出有大量鱼骨;陕西宝鸡出土的舟型壶上还绘有渔网;浙江钱山漾发现的木桨,还伴出有鱼篓。甘肃洮河流域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曾经发现过海贝。而洮河流域并不产贝,显系来自悬远之处。人类的繁衍生存离不开水,除饮用外就是用作交通了。一苇之航自比徒步翻山越岭更易,这就是为什么古人类文化遗址总是在河流沿岸和近水地方的原故。同其他交通工具一样,船舶也是承载人和物的运载工具,只是它是在水上作业,其本身也是一件可以从事生产活动的工具。舟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但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舟船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在新石器时代。制造舟船必须要有相应的工具。历史证明:劳动工具越先进,制造出来的船舶型体和性能也就随之越大越强。也就是说船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当然,行船离不开水。水是这一工具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江河湖海兼备的国家,自古水运条件优越。在距今11000年到7500年前,当地质历史进入第四纪全新世时,由于地球在冰后期的气候变暖,海平面回升,海水西浸数百公里。以后随着黄河、长江等河流东向的泥沙冲积,海岸线又逐渐东移,直到距今6000年前,便呈现出略似海岸线的状态。人类的水运就是在先于这一时期的水域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丝路文化也就缘此而生。——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1977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出土了五支木桨。其中:一支残长62.4厘米,残宽10.8厘米;另一支残长92厘米,残宽9厘米。经测定同层(第四层)木炭,五支木桨的距今年代为6960+-90年,属于母系氏族社会遗物。伴出的还有近百种动植物和带有榫卯及企口板结构的房屋建筑所用的木料遗存,还有炭化稻粒。这证明渔猎和采集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姚江从遗址的西南部流过,南为四明山,与河姆渡隔江相望。遗址海拔3—4米,在古代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出土木桨的桨叶与桨柄结合处,阴刻有弦纹和斜线纹图饰。由此推断:如此精工雕刻的木桨,决非最原始的。原始木桨的出现,当会更早,可能在8000年前左右。无独有偶,在2003年,在杭州萧山竟真的就出土了8000年前的独木舟。这当然是一个更为惊人的发现!这意味着,中国水运历史要从7000年提前到8000年前。 在没有舟船之前,人们只能在水边捕鱼,有了舟船便可以剥开迷雾驶进汪洋到深水中渔猎。尽管至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还较少,但却出土了许多舟型陶器。陕西宝鸡发现了一件彩陶壶其形如船,上面绘有展开的渔网纹。这当是古人以船涉水渔猎的有力物证。能将一件生活用品升华为艺术品,足见古人对舟船的一往情深。母系氏族社会,渔猎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方式。近年,山东胶县又出土了距今5000年前、产于远海的蓝点马鲛和鳓鱼等骨骼及鱼鳞。既是远海,当非舟船所莫能为也 。在丹东东沟县马家店乡后洼滨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出土有仿舟陶器,距今时间为6000年前。1976年,在大连沿海的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出土有仿舟陶器,平底艏部突起尾部齐平,首尾微翘,两舷成弧型。同时还伴出有骨鱼钩、骨鱼叉、重达两公斤的石网坠及大量的鱼骨和鲸鱼的第一颈椎骨,年代距今为5000年左右。此前,在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出土了杯底舟型器。在依河面海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中,也发现有鲸鱼和鲨鱼骨及喜欢在滨海生活的鲻鱼和裸顶鲷遗骸。著名的太平洋黑潮暖流进入东海后,便分成了两大支流。其中一支就是台湾暖流。它在舟山群岛附近与长江径流所形成的岸流交汇,这便是著名的舟山渔场。哪儿离河姆渡并不遥远,遗址出土的海鱼骨骸就有可能来自浩瀚的舟山海域。1976年,在试掘的舟山本岛十字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果然就出土了大量具有河姆渡第二文化层类型特征的陶器。凡此均已证明: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进入远洋深海从事渔猎(李二和《舟船的起源》)。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江水流经的路线与今天大体相似。大溪文化遗址即分布在上游南岸。中游两岸也有屈家岭等文化遗址的发现。今武昌、汉阳等地也发现了数千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说明当时长江两岸的人群十分密集。1973年,湖北宜都红花套出土了距今5600多年的陶船,表明巴人先祖在那里定居过。该船可能是方艏、方艉平底式独木舟的仿制品。《世本》就记有巴人廪君种驾土船胜败定君长的故事。足见巴人对水运的依赖和重视。距今五六千年前,长江下游的氏族部落已开始从事农耕并普遍使用舟楫进行渔猎活动。玉、石、木、竹等手工业也发展了起来。太湖形成后,由于有那么多河流交汇自然给时人开辟了新的渔猎水域。距今4700余年的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一只青枫木木桨,翼叶呈长条形,长96.5厘米;宽19厘米;柄长87 厘米,翼长柄短,与今桨相比,桨肩显得平直,显系独木舟所用。这种木桨在杭州水田畈等地的新石器晚期遗址中也有所发现,与河姆渡遗址早期的木桨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伴出的还有鱼篓、石网坠等捕鱼器物,这显然是当年人们从事渔猎活动的遗存。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等地的良渚居民,已乘坐渔船到遥远的水域捕捞。舟楫之便,不仅扩大了渔猎空间,而且也促成了同邻族部落之间的交流。 1991年2月,在泉州举行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讨论会上,根据各国学者提供的最新考古报告证明:濒临西太平洋的中国,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海上航行,与地中海国家一样,中国也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当然,这仅仅是以海上航行为标志来认识海洋文化起源的。其实,海洋文化产生的根本条件,是源于人和水和海洋的接触。在没有舟楫之前,傍河面海的山顶洞人、大汶口人、河姆渡人,在渔猎劳动中就已经创造了海洋文化。这是因为从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中,发现有“穿孔的海蚶壳三个,孔是在石头上磨出的,长期佩带,边缘已磨的很光滑,只有一部分还保留着原来的锯齿状”。尽管这些器物还如此的原始粗糙,但毕竟是当时人们有意制作的海洋工艺品,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位于渤海中的山东长岛县,更是海洋文化的摇篮。这里出土了从旧石器到铁器时代一系列的文化遗存。其中,仅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33处。在黑山北庄遗址中发现了两座四五十人的合葬墓,有一座居然是以海螺铺身,显为古代的海洋葬俗。出土的彩陶以红衣黑彩的波浪形纹为主,当也与水居有关。更有大量的贝壳和鱼骨。凡此,无不反映出当时具有着显著海洋文化特征的母系氏族社会渔猎活动的情状。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彼此浸润。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水上的舟船。同样,航海活动与水运也推动了天文技术以及力学、材料力学、动力学等一系列相关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并进而确立了新的科学与技术体系。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能力和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开辟了一个崭新纪元;人类从此而拥有了海洋,从此进入了水陆文化交融的文明时代。中华文明就是由大陆和海洋两种文化融合而成的。(李二和《舟船的起源》)丝路文化也正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合。

丝路文化的起源

8. 丝绸之路上有几座文化名城?

丝绸之路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中国的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西安、洛阳、榆林、敦煌、武威、天水、张掖、喀什等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