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爱因斯坦晚年为什么投身于宗教?他们发现了什么?

2024-05-02 05:47

1. 牛顿、爱因斯坦晚年为什么投身于宗教?他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人说,牛顿,爱因斯坦晚年突然有了宗教信仰,然后以此来证明神学要比科学高明许多。那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客观地说,以上这两条都是谣言,用谣言来证明某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说说牛顿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再来说爱因斯坦。
关于“牛顿”的谣言
牛顿出身于17世纪初的英国。我们知道,英国属于西欧,在西欧还有许多其他的国家,比如:法国,德国(当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如果我们再往前去追溯,我们就会发现,这片土地是原来的西罗马帝国。

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南下的蛮族各部落占领了西欧各个地方。

当时的蛮族人是没有文化的,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原本是游牧民族,到处游荡,追逐水草就行。如今却要和西欧的当地人共同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他们其实缺少很多东西,比如:制度,法律,文化等等。这个时候,基督教的传教士成为了当时西欧为数不多的知识阶层,他们开始辅助蛮族管理西欧,后来甚至发展到国王都需要教皇来加冕。

所以,我们要知道的是,西欧在公元476年之后,就进入了基督教世界。他们的人民从小就受洗,要每周礼拜。这就好比中国古人从小就要遵守儒家的那一套习俗是一个道理。
在牛顿出生之前,欧洲发生了很多变故。首先是古希腊的经典重新流回到西欧,产生了欧洲的学术复兴;其次是学术复兴又引发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开始提倡人文精神,倡导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的自由;文艺复兴之后,西欧又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最早是马丁路德发起的。

后来英国因为亨利八世的原因,最终也发起了宗教改革,如今的英国国教就是安立甘宗。

但无论是不是出现了宗教改革,有一点是不变的,那个时代的人都是信仰基督教的,只是有的人是天主教,有的人是新教而已。而且在那个时期,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是学习神学出生。神学在当时是最热门的专业,这就有点像现在的通信和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毕业意味着“前途”和“钱途”。哥白尼就是一位神父,伽利略、开普勒、第谷等当时的学者其实都有宗教信仰,这是贯穿他们一生的。

牛顿也是如此,牛顿从小就有宗教信仰。只不过,牛顿的宗教信仰比较特别,他信奉的是阿利乌教,在当时被主流的宗教看成是异端。所以,牛顿一生都在隐藏自己的宗教信仰,直到近代,因为经济学家凯恩斯买下了牛顿的日记,才发现牛顿原来是信奉阿利乌教的。

所以,说牛顿晚年才有宗教信仰,本身就是对牛顿的一种误读。相反,宗教信仰对牛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牛顿的宗教信仰让牛顿坚信基督教的经典曾经被人篡改过,而每个时代都有一位被上帝选中的人来把篡改过的经典修改回来。牛顿是圣诞节出生的(当时英国还采用的是就历法,而不是新的格里高利历),因此,牛顿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子。他希望通过自然哲学(也就是如今的科学的前身),炼金术,魔法术等方法来寻找整理。

所以,牛顿这个人不仅留下了我们所熟知的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光学,其实他还有上百万字的神学笔记和炼金术笔记。

客观地说,牛顿受到时代的局限。他一直很纠结,因为根据他的万有引力定律,物质之间都有引力,那应该都往中间聚集。可问题是,根本没有观测到这样的现象。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首先他认为宇宙可能是无限大的,于是处处是中心,引力平衡;其次,他认为可能是上帝的推动,使得天体可以运转,这也被称为第一推动力问题。
客观地说,如今解决了牛顿的问题的一部分,那就是宇宙是膨胀的,第一推动力其实是宇宙大爆炸时的巨大能量。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完全解决牛顿的问题,首先,我们没有搞定“宇宙到底多大?”的问题,其次我们也没有搞清楚“第一推动力”到底是咋来的?

我相信,未来科学很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我同时相信,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还会产生更多的问题。科学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当我们多知道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知道得更多了。
关于“爱因斯坦”的谣言
很多人认为科学和神学是冲突的,这种看法其实太过于简单了。实际上,科学和神学本质上是两套世界观,他们并不矛盾,你可以两者都相信,你也可以自信一套,当然,你也可以都不相信。牛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同时也没有阻碍他搞出伟大的科学。
而爱因斯坦则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证。爱因斯坦是一个无神论者。即便是到了他的晚年,他也没有相信过任何的宗教。爱因斯坦眼里的“上帝”其实就是科学家追求的终极理论或者是自然界的终极规律,而非宗教中的“上帝”。

目前市面上对于“他晚年有信仰”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地摊文学和断章取义。这样的一位无神论者,也搞出了可与媲美牛顿的科学理论。牛顿和爱因斯坦其实很好地证明了“宗教信仰”其实和“科学”并不矛盾和对立。

牛顿、爱因斯坦晚年为什么投身于宗教?他们发现了什么?

2. 爱因斯坦的宗教观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位哲学家,他在研究物理世界的同时,对于人类社会也进行深入的思考,概括出过很多至理名言。比如“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能畅游整个世界。”又如“不曾犯错的人,是因为他从来不曾尝试新事物。”关于宗教方面,他曾经发表过《科学和宗教》的演讲及《宗教和科学》的文章。在第一篇演讲中,他不谈宗教是什么,只谈信仰宗教的人具有哪些特征。在他看来,一个人信仰宗教,他就摆脱了自私的欲望,全神贯注,追求崇高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上,他提出,科学离开宗教就像瘸子,宗教离开科学就像瞎子。最后,他说人类精神的终极目标不是对生和死的恐惧,也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对理性知识的追求。这一点和苏格拉底倡导的爱智大体是同一意思。
  
  
 在后一篇文章中,他开宗明义,指出了人类一切所作所为和脑子中所想的,无非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缓解痛苦。他将宗教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时期来源于一种恐惧大自然的情感。第二个阶段是社会冲动,包含道德宗教。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宗教感情。在他看来,科学研究背后巨大的动力便是宇宙宗教感情。真正的科学家忍受着来自周围的非议,但还是坚定不移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知道迫使这些科学家忘我研究背后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宇宙宗教感情。

3. 牛顿和爱因斯坦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牛顿的多张肖像没有笑容,有冷漠。他的世界是机械论的。他喜欢各种手工。他是以最高的计算力获得了人生的安全感。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爱因斯坦,肖像里都有笑容,他显得雍容、从容。他出生在一个相对优渥的家庭,一生不缺各种爱。他喜欢音乐。他是以美学的形式突破了人格与人生的精神束缚。
  牛顿的学术历程,遇到过很多好老师,同时代也有许多伟人,但他基本上单打独斗,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需要一个人必须具备强大的力量。牛顿确实也是一个力的巨人。这与他的学说贡献非常吻合。
  牛顿的学说,是人类第一次以最为强大的计算力,展示了思维所能达到的精确世界。它可以把玩一个偌大的空间。
  爱因斯坦的学术历程,则有很多协作。相对论学说进入最后阶段时,他在数学论证上陷入困局。虽然他的数学修养很好,但他一直很羡慕一名同班同学。最后,他央求这位同学给予支持,后者无私地从数学角度提供了帮助。爱因斯坦日记里提到了这件事,显示了一种坦诚。固然这有学术分工细密背景,但也跟爱因斯坦身上某种精神契合。比如,音乐就给了他一种包容力,它能给人一种强大的洞察力、想象力。没有这层因素,爱因斯坦最重很可能只是一个二流的学人。
  爱因斯坦体现了计算力与美学。在科学史上,他大规模地拓展了科学与哲学、人文世界的链接,学术开放性更强。
  我这不是贬低牛顿,抬高爱因斯坦。事实上,每个时代的伟人,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从心底来说,牛顿时代的经济发展条件远弱于爱因斯坦时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也差,我相信许多人都更加敬重更像是单枪匹马的他。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他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家。
  一个困顿、黑暗的时代,最需要牛顿这样的人。他一人能照亮人类世界的千军万马。
  牛顿冷峻、孤僻。他让我想到乔布斯。他们大概都有弃儿情结。乔布斯由养父母抚养成人。牛顿1642年出生时,父亲刚去世几个月,母亲随后很快弃他改嫁。他跟着祖母长大。
  这样的人孤独、不安,偶然抓住一次机会或为一种梦想照亮,他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乔布斯一生崇拜鲍勃。迪伦,有着飞蛾扑火般的热情,期望年轻时就能扬名硅谷。而牛顿为证明自己,在万有引力学说完善过程中,时时担心成果泄露,他只争朝夕。
  跟乔布斯类似,牛顿身上也有一种卡里斯马人格特征。他自恋、缺乏安全感,而又有强大的现实扭曲力场。他控制欲强烈。他认为世界可以计算出来。最后时刻,牛顿将决定世界运转的最终源头与上帝做了置换,后期他不断论证上帝的存在。
  那当然已经是一种科学崇拜了。
  爱因斯坦要温和得多,虽然他的少年、青年时期也曾不羁过。即便中老年时,他对全球政治也非常热衷。日记里,涉及德国法西斯的政治评论、关于美国民主与犹太文明的论述,以及原子弹对人类的影响,有好多。
  而他对科学变革现实的力量同样十分痴迷。相对论里的数学形式,看上去弱于牛顿万有引力里的部分,融入了哲学、美学观念,有更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但后期的爱因斯坦,跟后期的牛顿一样,似乎同样相信一种类上帝的存在在发挥普遍作用。
  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是:“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这里面就透露出一种通达必然王国的强烈意志。一切似乎都是必然、确定的。他的计算力在学说中的基础地位,看上去不像数学在牛顿学说里更甚,但同样是种基石。
  虽然时代不一,呈现方式不一样,牛顿与爱因斯坦所能整合的学说、理念有差异,对于一代的认知也有很大不同,但你能看出,微笑着的爱因斯坦与一脸孤独的牛顿,骨子里都视科学为必然力量。
  这让我再度想起前不久记下的一段文字。就是三种不同的骰子。顺便再度贴一下。

牛顿和爱因斯坦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4. 爱因斯坦是怎么评论世界上的宗教的?

1、上帝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人类软弱和胆怯的产物,圣经是一系列光辉事迹的集合,但仍然是极为天真幼稚的原始传说。不管多么狡猾精明的解释都没法让我改变这一看法。(来自于最近拍卖的手稿)
2、犹太教,在我看来和别的宗教一样,是孩童般的迷信的具体化身。而作为一个犹太人—我很高兴自己这一身份,并且深深赞同这一民族所具有的精神—我并不觉得犹太民族比其他人具有高人一等的特质。据我经验看来,我也不觉得犹太人比其他民族更优越,尽管他们因为缺乏权力而避免了腐败。我没有看到什么特性能够说明犹太人是上帝‘选定’的子民。(来自于最近拍卖的手稿)
3、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 (爱因斯坦1954年3月24日给一位机工的回信)
4、我不相信个体的永生,我认为伦理纯粹只是人类自身的关怀,并没有超人的权威躲在后面。 (爱因斯坦1953年7月17日给一位浸礼会牧师的回信)
5、1929年4月24日,纽约犹太教堂牧师哥耳德斯坦从纽约发出一份海底电报到柏林,问爱因斯坦:“您信仰上帝吗?回电费已付。请至多用五十个字回答。”爱因斯坦在接到电报的当天,就发了回电:“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6、这种信仰在我12岁那年就突然中止了。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我很快就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其结果就是一种真正狂热的自由思想,并且交织着这样一种印象:国家是故意用谎言来欺骗年青人的;这是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印象。这种经验引起我对所有权威的怀疑,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我,即使在后来,由于更好地搞清楚了因果关系,它已失去了原有的尖锐性时也是如此。(来自《自述》)
7、我很清楚,少年时代的宗教天堂就这样失去了,这是使我自己从‘仅仅作为个人’的桎梏中,从那种被愿望、希望和原始感情所支配的生活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个尝试。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在向我们提供的一切可能范围内,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以及他们已经达到的真知灼见,都是我的不可失去的朋友。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但是,它已证明是可以信赖的,而且我从来也没有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后悔过。(来自《自述》)

5. 牛顿与爱因斯坦理论之间的关系,

要克服牛顿理论的困难,就必须根据向量合成规律改造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希来哲对牛顿定律提出了一项修正,其中假定,对于很大的距离而言,两质量之间的吸引力比按照平方反比定律得出的结果减小得更加快些。这样,物质的平均密度就有可能处处一样,甚至到无限远处也是一样。而不会产生无限大的引力场。这样我们就摆脱了物质宇宙应该具有某种象中心之类的东西的这种讨厌的概念。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第三部分关于整个宇宙的一些考虑 30.牛顿理论在宇宙论方面的困难
=================
  1.牛顿理论的基本困难在于,它只有一个参照系即绝对参照系,没有第二个参照系即相对参照系,它只研究物体相对于绝对参照系即惯性系的引力定律,不研究物体相对于相对参照系即非惯性系的引力定律,因此它的引力定律只对惯性系有效,而对非惯性系无效,一旦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非惯性系,必然出错。要克服牛顿理论的这个基本困难,就必须引入第二个参照系即相对参照系,并根据向量合成规律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加以改造,使之不仅对惯性系有效,而且对非惯性系也有效,从而当把它应用于非惯性系时不至于出错。可是希来哲并没有根据向量合成规律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加以改造,反而毫无事实根据地“对牛顿定律提出了一项修正”,并得出了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处处一样”的错误结论。事实上宇宙是无限的,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质量上无穷无尽。所谓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作为无穷无尽的质量与无边无际的空间(无限大体积)之比没有任何意义。
  2.由于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所以物质周围的空间即引力场无限大,引力场中的其他物质离该物质越近,所受到的该物质所施加的引力就越大,无限近,则引力无限大;反之,引力场中的其他物质离该物质越远,所受到的该物质所施加的引力就越小,无限远,则引力无限小。无限大引力场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产生”出来的,无论说“会”还是“不会产生无限大的引力场”都是错误的。
  3.任何物质都处于它周围引力场的中心,但这并不等于说宇宙有中心,恰恰相反,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牛顿理论也从来没有提出过“物质宇宙应该具有某种象中心之类的东西的这种讨厌的概念”,“这种讨厌的概念”不过是爱因斯坦捏造出来强加给牛顿理论的“莫须有”,无论我们“摆脱了”还是没有摆脱“这种讨厌的概念”,它都是毫无意义的虚构。

牛顿与爱因斯坦理论之间的关系,

6. 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为什么晚年都转信了宗教呢?

科学与迷信是对立面,为何牛顿与爱因斯坦晚年反而去研究神学了?

7. 爱因斯坦与牛顿指的理论争斗

俩人没有理论争斗,不是一个时代,怎么争斗。


牛顿的三定律是在低速宏观条件下使用的,微观(粒子级别)或高速(百分之一光速以上)条件下就无法使用了,误差太大。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已知的除黑洞之外一切条件均可使用,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普适的,牛顿的只是特定条件才可以使用。

还有牛顿暮年的时候信上帝了,爱因斯坦始终认为认为宗教是幼稚迷信的化身,他只是赞叹宇宙和自然的美丽。

爱因斯坦与牛顿指的理论争斗

8. 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晚年相信宗教 相信神学了

牛顿是相信圣经中神的存在是没错,但是不是晚年才相信,他本身就出生在牧师家庭中。从小就是基督徒,

爱因斯坦吗,不像有些佛弟子说的那样说过佛教怎么怎么好,LZ可以搜索一下【爱因斯坦有没有说过赞扬佛教的话】,自己看,爱老不是基督徒也不是佛教徒,而是一位自然神论者,

盲目的相信科学,把科学当做神可是迷信啊,其实科学和宗教完全是两码事的,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宗教呢,精神世界,科学解释世界运行的规律,宗教解释世界存在的意义,所以说,正确的信仰与正确的科学是和谐的,不互相冲突的。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信仰(或神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像伙伴,而非像敌人。

宇宙如此宏恢,又这样精确,很难让人相信是自然碰撞形成的。对天文了解越多,越叹服造物主的大能,所以不少天文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牛顿是基督徒,但他的一位好友却总不相信神的存在。据说有一次他到牛顿家作客,见到一具精美的太阳系模型。只要摇动曲柄,众星球就各按其轨道运转起来。他玩弄良久,爱不释手。他问牛顿,这模型是哪一位能工巧匠设计、制作的。不想牛顿却不经意地说:“没有人。”他的朋友大惑不解:“怎么会没有人呢?”牛顿问道:“如果一具模型必须有人设计、制作的话,为什么象这具模型这样实际运转著的太阳系却会是偶然碰撞形成、而没有一位设计者、创造者呢?”这位朋友一时语塞,顿然醒悟,遂接受了有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