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吴造劣币掠夺财富,三国时的货币战怎么打?

2024-05-05 08:26

1. 蜀吴造劣币掠夺财富,三国时的货币战怎么打?

三国时期的货币是政府统一发售,然后稳定市场,推出了统一的钱币,全国通用,使百姓脱贫,进入了平稳的钱币时代。
秦王扫六合,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体系,将"半两钱"推行到了六国,成为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汉承秦制,但币制却没能直接的继承下来,反倒改革的相当频繁。吕后推行"八铢钱",汉文帝允许私人铸币,景帝收回铸币权,禁止民间铸币,又经历"郡国五铢钱"、"赤仄五铢钱",最后终于确立了"三官五铢钱"为汉朝官方流通货币,并一直沿用。

随着中央集权的分崩离析,货币这种需要强大信用后盾的事物就遭遇了极其严重的危机,在三国时期产生了一场"货币贸易战"。最后官府出面,稳定市场,使这种一百倍的钱——直百钱得以正常流通。

这种制定规则的人参与游戏的情况实属少见,刘备用自己手里的刀剑完成了这项政策的推广。从而获得了无限购买益州地区军用物资的能力。在蜀国这种来势汹汹的"撒币"进攻下,孙权也开始在钱币上鼓捣起来。百姓们很快稳定下来,最后可以安居乐业。

三国看似风云激荡,人才辈出,但战争的背后,离不开经济的支持,蜀国最先开始铸"直百钱",东吴紧跟,曹魏死扛,东吴紧跟,曹魏才死扛,这些措施和国内的经济实力是紧紧挂钩的,蜀汉后期的"直百钱"越铸越薄,若是诸葛亮再多活几年,恐怕也无力回天。想到这些,三国最后一统于由魏而生的晋,也并非偶然了。

蜀吴造劣币掠夺财富,三国时的货币战怎么打?

2. 三国时期的货币之战

孙吴虽然统治着江南,但是经济主体仍以江南豪门为主。孙权对江南豪族并无控制权。豪族们都有自己的军队,父子相承。孙吴本地流通的主要货币是江南豪门私铸的五铢钱。而孙权铸造的官方货币,大多流向了蜀汉和曹魏。孙吴朝廷先后三次铸钱,打算以货币形式打击对手。
  
 第一次是建安七年,所铸的钱被运往曹魏。
  
 孙权打算利用江南铜矿量多的优势大力铸钱,以击溃曹操的货币体系。于是,孙权开铸重四克的“大泉五十”并规定一枚大泉五十抵五十枚五铢钱。
  
 大泉五十最主要的用途是被化装成商人的士兵拉到曹操的地盘换取粮食和其他物资,试图以五十倍的力度抢劫敌人财富。
  
 结果出乎预料,曹魏并不认可这样的比例,只得以1比1的比例兑换。曹魏的百姓拿到大泉五十后反而经常到孙吴地盘上来购买物品。大泉五十铸行不足一年就被迫停止。孙权回收所有的大泉五十进行重铸。
  
 孙权偷鸡不成蚀把米。
  
 有人说认为孙权应当禁止粮食等物资出境。这是货币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但是由于这些贸易权都控制在江南豪门手中,孙权并不能为所欲为。
  
 第二次铸币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吴蜀之战后,这些钱被运往了蜀汉。当时吕蒙刚刚打败了盘踞在荆州的关羽,孙权就运来了一亿枚直百五铢,让他弄到蜀地去交换物资。这些钱重比当时蜀地的钱质量更佳,于是很快就成了成都的主要交易货币,给蜀汉统治造成了致命打击。诸葛亮不得不下令,禁止民间再以铜钱作为交换媒介,蜀汉交易退回到物物交换时代。这一局货币较量,蜀汉几乎丢掉了所有财富。
  
 孙权在246年第三次铸币,并运往蜀汉。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落在蒋琬手中。
  
 当时,孙吴与蜀汉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曹操。蒋琬不断派士兵化装成商人,带着孙吴的钱到孙吴的地盘购买粮食物资,捞了些实惠。随后,江南豪门、坞堡乃至小农又用这些赚来的直百五铢到蜀汉去购买粮食。还试图用这些钱购买江南本土的铁矿,引起江南豪族的反感和抵制。最终只能将这些大额货币回炉重铸。孙吴的货币计划再次失败。

3. 魏蜀吴三国的货币


魏蜀吴三国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