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在教育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024-05-06 17:01

1.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我觉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家长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跟风”。我就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来说一说。 
  
 在孩子4岁以后,我看着周围的同龄的孩子都上了特长班,就开始着急了,“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童年”的愿望开始动摇了。都说学舞蹈能提升孩子的气质,首先给孩子报了舞蹈班。在孩子5岁的时候,给她报了英语班。这两个班坚持的时间都不长,孩子因为腰太硬下不了腰,所以放弃了学舞蹈。因为孩子年龄小,背单词费劲儿,所以放弃了学英语。
  
 上小学后,先后带孩子学习了电子琴、书法、乒乓球,英语。只有英语坚持到了初中毕业,其他的特长班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
  
  结果造成了“孩子学了很多特长,却没有拿得出手的特长”的尴尬局面。现在想一想,就是我太着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落下,所以学了很多,却都没学好。如果刚开始就能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跟风,只学孩子擅长的一样特长,效果一定比现在好。 
  
  家长的“跟风”还体现在孩子的补课上。一看别人家的孩子补课就着急,就忙着给自己的孩子报班。我自己也是如此。 
  
 孩子上初中后,学习成绩很好,可是看其他学习好的孩子都在补课,就着急了,让孩子补了数学、语文和英语。物理和化学还是在孩子的强烈反对下,才没有补。
  
 有一次,我和孩子谈起她初中补过的课,她自己觉得没什么作用,就是跟着老师做习题了,其实这些完全可以在家完成。
  
 放眼我的周围,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在补课,家长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真正效果特别好的没有几个,就是花钱买心安吧!
  
  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能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孩子的教育,孩子一定是既快乐又有很大的收获,希望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环境也越来越好! 
  
     
  
 中国父母在现实招生体制下(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上到理想的学校。因此,父母亲们在孩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得了“焦虑症”,成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你苦六年就享福一辈子”。如果父母有点文化,能够懂初高中课本知识,那么他们除了上班就是辅导孩子各个科目,甚至晚上加班回来也要把孩子从睡梦中叫醒,讲课本!我有一个学生她的数学课本被她爸爸在开学前讲了三遍,还在津津乐道准备讲第四遍!原来她很聪明好学,总喜欢问“为什么”,后来,书中的题目都会背了,但是碰到有点难的题目就不会,除了问爸爸也不爱动脑筋。每次考试都只是80几分,很难上90分,然而看见这分数父母亲又着急了,接下来的是又一番恶补,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学生,家长没什么文化,看见同学的家长不是自己上阵教学就是送孩子上补习班,心里那个急啊!到处打听哪个补习班好,每到双休日,到处赶着去上补习班。使得学生被拉到东、拉到西,完全没有自己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疲于奔命的结果大家都可想而知吧?!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上,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破解。
  
 我们深知,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还包括 社会 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驾马车齐驱并驾,才可完成育人造材的使命。
  
   
  
  
  
 首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太高。
  
 近年虽然放开二胎,但独生子女仍占绝大多数。一家一孩,牺牲不起,故每家每户都指望子女成龙成凤。必须肯定,期望孩子成材,成器,成栋梁之材,成治国大器,无可厚非。
  
 事实是,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上清华北大,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985、211。国情摆在那里。
  
 生而为人,千差万别,先天基因更是无可比。必须承认这种现实。总有人成为普通劳动者,不是都做精英。
  
 总有父母不服气,我这辈没出息,认啦,可是为什么偏偏又是我的后代成不了龙凤?
  
 没有为什么,事实就是如此,如此残酷,如此无情!有什么办法呢?!
  
 还是现实一些,聪明一点,是块料,别耽误,不是那样的,认头绪吧。
  
   
  
  
  
 其次,随之而来的是揠苗助长。
  
 报各种课外培训班,全面开花。学音乐,学美术,学书法,学外语,不一而足。孩子在校已经够累的了,课后、节假日,没有休息,永远奔走在补习的路上,疲于奔命,何谈快乐童年?
  
 虽然国家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取消不规范的课外培训机构,杜绝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时至今日,收效甚微。试问,谁家孩子不补习?包括各级教育官员,你家孩子不也在课外补习吗?
  
 补习班,提前超纲越材,压榨式教学,违背规律。父母们都在推波助澜。
  
 参加课外培训,首先看孩子喜不喜欢这门学科,有没有兴趣爱好,然后看孩子是否具备素质,不可凭父母的想当然来拍脑袋。
  
   
  
  
  
 再次,教育支出超过家庭生活费用。
  
 为什么允许二胎,应者寥寥?养不起,是根本原因。托幼费,特别是补课费,天价,负担不起啊!
  
 外甥女家,男孩上4年级,放学后,老师家托管,周六周日各2小时补习,每学期4000元,觉得挺便宜。
  
 高中英语一对一,每小时600元。再参加数学语文补习班,得银子了啦。父母节衣缩食,子女教育投入不计血本。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父母!大马哈鱼样的奉献。
  
 都在补,你不补,起跑线上不战自败。
  
 什么时候,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以一张考卷定终身,课外补习方可休。但愿不是画饼。
  
 中国每个家庭,中国每对父母期待着!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中国父母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
  
 我是七秩老松树。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现在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于“放纵”与过于“紧逼”的两个极端。 
  
 现在不少家庭对孩子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过于“放纵”:孩子打人、骂人甚至打自己,不严加训斥和管教,受到旁人“指教”,还要为孩子申辩;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让其任意买零食、买玩具或做其它,一点也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老师批评了孩子、甚至只是公布了孩子的成绩,就认为伤了孩子自尊,要找老师“理论”,不愿孩子有任何挫败感;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让做,孩子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看电视、打 游戏 没有管束、没有控制等等。
  
   
  
  首先是在学习上急于求成,处处“紧逼”孩子 :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试题的难以程度,给孩子定考试成绩的目标必须达到多少分;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特长班等。
  
  在对待孩子的错误上,“紧逼”孩子: 不少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分析原因,不做思想工作,不给孩子“缓冲”的时间,强加自己的意志和方式要求孩子立即改正。比如孩子哭着要买某个玩具,有的家长就会说:“不许哭!不许买!马上走!”
  
   
  
  在孩子的爱情婚姻上“紧逼”孩子: 当孩子到了初高中阶段,对爱情有朦胧的意识和向往时,大多数家长不是正确指引,而是以影响学习为名,“紧逼”不与异性同学往来或者频繁交往;当孩子参加工作后,又“紧逼”孩子快谈恋爱、快结婚、快生儿育女等。
    
 父母对孩子各个阶段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幼儿园阶段,大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尽早开始学习,例如学习拼音、学习写字、学习数数等知识性的学习,希望孩子们能越早接收这些知识越好,从而忽视了孩子一个性格和礼仪方面的培养,例如:怎么去交朋友、怎么去和他人交流等等。
  
 (2)小学阶段,已经正式开始接触了学习,此时很多的父母迫不及待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一些各科知识,而容易忽视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一个培养,有些父母可能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送孩子去上一些补习班,给孩子补习一些超前的知识,甚至提早上奥赛班,揠苗助长;另外还有一些父母可能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在自己交际圈里听说小王家孩子学习了钢琴,小李家孩子学习了舞蹈,张三家孩子学习了书法,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示弱,于是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最后可能导致孩子自己都分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导致各种特长知道一点但是又不擅长,孩子的时间浪费了,家长的金钱也浪费了。
  
 (3)初中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关乎升学,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成绩都还挺不错的,到了初中也就觉得,孩子比较会读书,开始放松孩子的学习,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多没有父母的严加管束,可能会发生360度大转变;还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成绩不是很好,到了初中阶段可能没多大希望了,从而放弃了孩子的培养,殊不知初中阶段也是孩子智力的上升期,忽视了孩子的学习信心的一个培养,导致孩子容易自暴自弃。
    
 (5)大学阶段,不用多说家长容易放养孩子,忽视孩子在大学也要学习。
  
 有些是自己任教所遇到的情况,有些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每个人站的立场不同,对此看法也不一样。
    
 我觉得中国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教育问题是觉得孩子归属于自己,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势俯视孩子,很难从内心深处对孩子平等相待。
  
 我们都是从孩子而来,慢慢长大,做人父母。试想我们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样“居高临下”的父母很难养出真正乖巧的孩子,而且到了青春期更容易叛逆,有的甚至有离家的想法,长大了就根本不愿与父母联系。
  
 之前网上就曾经报道过这样的事例:北大留美学霸万字长文“讨伐”父母,12年不回家过春节。何之过?
  
 看了相关报道,我虽为人母,但内心深处更加同情这个孩子,是何等的父母、何等的做法竟然逼得孩子如此?
  
 就如同近期发生的“奔驰女”撒泼讨公道事件一样,是何等的不合理,竟然逼得一个研究生文化人做出那样“不要脸”的事情来讨还自己的公道,通过“撒泼”才得以见到奔驰的相关负责人!
  
 有一件我亲身经历,至今无法忘记的事情,是和家人们一起聚餐,大家都是一家三口,本来是开开心心的,结果就不知道怎么了,一位妈妈突然就说了一句:“什么害羞,就是装的!”她在说坐在对面,和爸爸挨在一起坐的儿子。儿子也不吃饭了,眼泪直掉,大家都看着他,性格温和的爸爸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安慰他,孩子的妈妈是一个性子急且非常强势的人,心直口快,她何曾想到,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言语严重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场的我,特别同情那个的孩子,说大一点,也为孩子的以后担忧,到了青春期,如果这位母亲还是如此毫无顾忌地数落孩子,孩子不是叛逆就有可能变得越来越怯懦。
  
 孩子虽然是自己所生,但他也有自己的心理、自己的感受,以后也会有自己的路要走,所以,不要因为是孩子的父母,管着他的吃住,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对待孩子。
  
 还有一位朋友,因为自己的婚姻是重组家庭,双方都带了一个女儿,也许朋友是为了保住这次得来不易的家庭,所以,对女方及女方的孩子一味包容,让母女俩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伤害自己的女儿,他不管不问,觉得总归是自己的女儿,怎么样她还是会认他这位父亲,觉得谁都有可能离开他,唯独这个被他时时忽略的女儿不会,于是他才会处处包容对方母女,害怕她们的离开……
  
 想想这位父亲,确实令人可恨,可也对他有些许的无奈,他为了保住这个重组的家庭,让属于自己的人——女儿受尽委屈,导致女儿心里与他疏离,只想快快长大逃出那个没有温情的家,因为唯一的亲人——父亲不能保护他!
  
 不要觉得自己生的孩子就可以任意受委屈,没事,对孩子而言,往往这是伤害最大的!因为在孩子的心中,觉得自己的父母应该是最疼自己的人,怎么会容忍别人的孩子或女人欺负自己呢?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但希望我们为人父母的,既然生了孩子,就请善待他,孩子降临人间做你的孩子,这是一种缘。
  
 “我在天上挑妈妈……”不要让孩子最纯真的初衷换来的是无尽的委屈……
  
 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教育方面,首先父母没有达成一致,这不光是在学习方面,生活各方面都能提现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童年时期尤为重要,为他以后做人做事打下基础!这就需要父母言传身教,我们的行为举止就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是坚持,做为亿万万奋斗的父母,奔波生计的同时都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不管跟风还是盲从,学习特长应根据经济条件和孩子兴趣综合考虑,我们不能道德绑架孩子,因为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是他的依靠!
  
 教育育人,为人父母一直在学习中,有问题不可怕,关键要学习改正!我们不但是父母更是子女!
  
 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和孩子说事,但是他们没有反省自己的言论是否恰当。
  
 ‘‘我们那时候……别个孩子……’’等等成了中国部分父母的口头禅。我们不妨这样改一下‘‘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是怎样勤奋学习的……诺贝尔是怎样敢于实践的……’’。
  
 如果我们买了关于名人的书籍,孩子没有阅读,事与愿违。如果父母先去阅读,然后和孩子讲故事一般的说说,孩子的兴趣来了,也许他会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这时你故作神秘地说,是名人传记的书籍告诉我的,孩子一定会去看一看。
  
 所以说我们父母的教育要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可行性。
  
 我们说教育是酿成的,所谓酿成就不是一个行为就产生一个相应的结果。
  
  
  
 父母往往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全部的世界,但实际上,你所说的话往往在他的系统或他的方程式里头,只是一个变量之一,最后的得数根本与此无关。
  
  
  
 父母做什么不重要,关健是要知道自己的行为在他的整个系统里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父母总是偏向于为孩子做些什么,而没去想所做这些在他的整个系统运行里到底占多大的份额,以及它最终会成为什么东西,有时候你的一个行为最终导致的结果正好相反。
  
  
  
 但是,很多父母总是想给小孩安排好一切,这是中国文化的思维。事实上,孩子的命运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上,这叫外在的遭遇;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即孩子对待外在遭遇的心智能力。对于前一半,父母真的无能为力。千万不要以为金钱、权力、关系就能够解决,父母的方法越多,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复杂。我们父母所能做得就是祈祷;对于后一半是正确的教育,使其心智变得真正的优秀,让他们自己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同时又能承受人生中必要的苦难。
  
  
  
 然而在现实中,为人父母不需要上岗证、可能在能力和知识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开始做这样一件事情。很多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有了孩子,父母们被迫进入到教育孩子这样一个场景中。
  
  
  
 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没有别选择,必须用枪顶着这孩子脑袋,你给我上,你不上这个家族就没有希望了,我个人所有的理想就无从附着,这就是计划生育带来了一个始料未及的 社会 后果。
  
  
  
 每一家孩子,不管适合不适合,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都必须往这个都要去冲锋的山头,冒着必死的精神,完成一次青春的冲锋,而绝大多数会倒在半道,
  
  
  
 我第一次看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先知》第四章这首诗,心灵受到不小的震慑,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教育思想。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其实,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这样的思想。文化虽然不同,但智慧却是相通的。
  
  
  
 老子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如果用这样的思想来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这样理解,即:生养孩子而不占为已有,为孩子做点什么但不自持有功,让孩子成长但不去主宰他,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孔子也说过:“天何言哉,风雨兴焉”,老天爷什么也没有说,吹吹风、下下雨,万物就生长了。
  
  
  
 是的,这才是最恰当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然而,许多父母的爱,不过是以爱的名义的摆布、主宰、驱使、甚至奴役,这样的亲子关系一定会恶化。孩子不是父母打造出来的,而是在提供各种营养保证的条件下,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自己生产出来的。法国思想家西蒙曾说:“纯洁去爱,就是接受距离。”
  
  

3. 我国的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过分宠爱
过分宠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有什么要求,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都会无条件满足。孩子总是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骄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著名心理学专家郝斌分析说,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根据孩子的特点寻求合适的教育方法,既要防止 "简单粗暴",又要防止 "过度放纵"。我们应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解决问题。不能让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最终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为他们做一切。孩子什么都不用做,所以他们往往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到,不能容忍和照顾自己。即使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顺从、很温和,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需要面对困难的问题,性格也会发生变化。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父母的安排。有些父母对孩子顺从,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这等于是剥夺了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2.父母错误的价值感。
教育成果是周期性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学习、初中、高中和大学教育、人际交往等每个阶段的教育成果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服气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心想要书,一心想要清华大学和清华读博,等等。随着人们对教育价值的无止境追求,无目的的教育荣誉升级,任意妄为的教育现实观念,一些不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做,在强大的压力下,导致一些孩子走向绝望的结局。

3、父母忽视对孩子的关爱,亲子关系淡漠。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因忙于工作、学习和进修,无暇顾及孩子。相反,他们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顾。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更多的亲子沟通不仅可以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绪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缺乏与幼儿的接触和互动,幼儿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

切记:教育是把孩子改造成适应社会和时代的人,而不是摇曳父母的虚荣。

我国的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4. 我国的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我国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存在着一些态度上的问题,而且有些爸爸妈妈总是想要控制孩子的一切。有些爸爸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愿意听孩子的声音,久而久之孩子似乎就真的没有了自己考虑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孩子很有可能就会成长为一个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做决定的性格,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这种教育方式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也会打消孩子的决策能力。

不要企图控制孩子这样的小孩子对于爸爸妈妈来讲可能是非常懂事的孩子,而且也是让爸爸妈妈觉得非常满意的孩子。但是孩子今后有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孩子今后很可能也会对爸爸妈妈的教育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这一方面过于强势的话,那么孩子今后就会渐渐的失去自己的想法。

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小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自己的想法同样也特别的重要,如果说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忽略掉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可能就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总而言之爸爸妈妈一定要懂得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随随便便就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否则的话孩子今后的道路也不会特别的好走。

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一些,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使用更合适的方式,否则孩子就有可能会被耽误。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也要懂得引导孩子去自己做相应的决定,只有这样孩子今后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的方式,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影响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孩子也会变得更积极向上一些。

5. 国内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教育孩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父母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那就会让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可以学习一些专家提出的教育方法,然后再去教育孩子,是不能够盲目的教育孩子的。那国内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国内父母总是不倾听孩子的意见,随意的为孩子做决定。国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不听听孩子的意见,他们以孩子年龄特别少,并不懂事为理由来拒绝孩子提意见。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小孩子的意见也是比较重要的,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如果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意见,孩子就会变得不爱讲话,也不会再积极的和父母交谈。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确的教育孩子,在孩子想提意见的时候要孩子去提意见,不能够忽视孩子的意见。相关研究表明,多倾听孩子意见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能够养育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因为很多孩子的意见也是比较好的,他们对于父母的帮助也是比较大的,所以父母是要听孩子的意见的。

国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国内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说我这样做是为你好,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根本不会为孩子考虑。比如很多父母听了一些人说现在学习书法是比较好的,就让自己的孩子去上书法课。其实很多孩子是不喜欢学习书法的,但是在父母的强迫之下只能够去上书法课,这对于孩子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好的。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做了很多不喜欢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变得特别的抑郁,也会出现性格方面的缺失。

国内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6. 在中国,父母的教育普遍存在怎样的问题?

中国的家长教育存在很多共性问题。我就从来源、过程、价值三个方面谈一些问题。
第一,根系意识不强。成龙的每个家庭,但是父母不明白龙有六级,潜龙在渊的道理。不使用潜龙的做法更加缺乏。他们想着天上飞龙,结果是康龙有悔;每个人都想看到一个女孩变成凤凰,但是父母不懂凤凰涅槃的道理。孵鸡到涅槃凤凰是最原始的错误。俗话说,孩子教育最根本的就是“留根”。只有让孩子的教育之根渗透到沃土里,浇水施肥,疏松土壤和阳光,通过艺术、读书、编程、运动来丰富自己的根,才能等到开花。

放松
第二,过程意识不强。谁也不否认种树十年,育人百年,但“分秒必争”的心态凸显了父母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做的演讲。他的极端观点是“熊海子要打”。浙江某学校也在试图将尺子还给老师。相反,江苏农村一个孩子考了7分,父亲买了1000多块钱的烟花。原因是他考试只考了0分,但激励结果是他后来考了57分。一个知名教授对教育过程的认识没有一个农民的父亲那么强烈。除了玩,没有什么教学方法。语文教育怎么能不令人担忧?

收货
第三,价值意识不对。教育成果是阶段性的,如早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等继续教育。每个阶段的教育成果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学习成果的价值。不足和不满的现象比较普遍。我想考两次,想考一次,想去清华,想去清华读博等等。,并对教育价值有着无尽的追求。一些武断的教育现实主义观点根本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做什么。在强大的压力下,一些孩子走向了绝望的尽头。

小伙伴
在中国,父母培养和教育孩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鼓励和表扬。缺乏独立人格。缺乏自信。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爱。强加父母的意志等,儿童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大多数身体虚弱。这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对每个家庭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要做好自己。

7.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8. 你认为中国的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自己不努力,却逼孩子上进!有一种女人,在她们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她本人仿佛就消失了。
她的头像,不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孩子。她没有自己的网名,QQ、微信上就叫XX妈。
她不再是她,她只是XX的妈妈,只是一个孩子的代言人。她在朋友圈晒的,永远是孩子。孩子哭了,孩子笑了,孩子在游戏,孩子在学习,孩子去比赛,孩子得奖了,孩子真棒??
如果参加聚会,话题也永远是围绕着孩子,孩子多聪明,多可爱,多孝顺,多天才??每个妈妈在自己独家的故事里沉醉,可以讲足三天三夜。很爱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骄傲。这是母性的本能,无可厚非。
然而许多人,往往不是刻意要隐匿掉自己。只是认为自己人生已经乏善可陈,所以把寄托和希望放在孩子身上。
我国的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揽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对大孩子我就不说了,你们可以自己对号入座。像去哪玩,玩什么,交什么盆友,找什么样的对象,你能想到的所有事情,父母几乎都想插一脚。
对待小孩子更甚,孩子都4、5岁了,还帮孩子喂饭,帮孩子穿衣,帮孩子决定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暖。甚至孩子的爱好,都是大人一手包办的。走在外面,你会看到有些家长怀里抱着的孩子已经很大了,因为父母嫌他们走的慢,还是抱着方便。最后,他们辛辛苦苦养育出的孩子,到幼儿园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流能力差,脾气暴躁,对他人的反馈信号没有任何反应。
从小被父母教导,你只要读书就好了,什么都不用你做!结果我就真的只读书。
从小被父母灌输听话的观念,结果我就真的很听话。只读书,不交友,不娱乐,不看武侠,不堪言情。课外书只看作文优秀素材。青春期被反复的教导读书的时候不要谈恋爱。并在我询问性方面的知识的时候遮遮掩掩羞于启齿,直接导致我认为性是肮脏的,面对女生表白的不知所措,不明白谈恋爱是要干什么。因为本能的害怕和逃避亲密的关系,拒绝和任何人交流,唯恐会发展出更亲密一些的关系(包括挚友、恋人等)。
上研究生了突然要开始催我找对象,我心理建设才刚刚开始你叫我现在就选择一个共度一生的人并维持这段关系?扯淡!忽视孩子的心理建设和成长,缺少交流,只有说教。他们也曾经想了解过我的内心世界,可方式却是直接翻看我的日记和手机。在我说出我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的时候,嘲笑我:小孩子也有隐私?直接导致我到现在都有受迫害妄想症,没有安全感,成天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