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2024-05-17 08:06

1.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近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意外”吃紧,给市场极大震撼,虽然暂时平复,但银行的“钱荒”真的过去了么? 从表面上看,这次“钱荒”事件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博弈。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在此期间坚持“盘活存量”的大原则,而这个原则是基于对市场资金总体充裕的判断。对于央行的这个判断,笔者表示认可,但问题关键在于盘活存量资金是否可行。笔者认为,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替代传统储蓄产品,已经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践行了多年,大多数储户也获得了远高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的收益。对于银行来说,要想吸纳市场上的存量资金,只要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即可。但是银行不能无限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因为提高了资金成本后,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资金运用压力。 如果没有合适的信贷资产做支持,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就是无本之源。因此,笔者认为,此次银行“钱荒”背后更重要是资产质量存在问题。这里说的资产质量不是不良贷款的概念,而是银行资产的收益和期限结构与银行资金的成本和期限结构不匹配。从2009年至今,银行将太多的钱投到长期低成本的资产上,如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等,为今天银行流动性风险爆发埋下隐患。这背后反映了银行近几年来重规模、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思路。所以,盘活存量资金从方法上看不难,难在银行能否获得足够的高收益资产支持。 为了盘活存量资金,银行需要提高吸储能力;为了提高吸储能力,银行需要提高信贷资产收益,也就是提高贷款利率。因此,有不少人提议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解决手段。根据本文前述观点,利率市场化似乎也是盘活存量资金的理想措施。但笔者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应该积极推进,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当前的经济形势,注意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非对称影响,避免采用行政手段推行利率市场化。 当前金融脱媒趋势明显,大企业主要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因此银行要想提高贷款收益,只能开发中小企业客户。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调整,外需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小企业普遍效益下滑,企业贷款需求下降与融资渠道狭窄并存。不幸的是,大部分从事实业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对银行议价能力弱。在此现实环境下,如推行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势必抬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小企业势必成为银行最主要的成本转移对象。 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似乎与解决银行“钱荒”无关,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只有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发展了,实现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才能使中小企业摆脱当前申请银行贷款时面临的“最后通牒式”的被动局面,才有望形成相应合理的风险定价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得到保障。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如果中小企业风险定价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辅之以相应的偿债保险机制,那么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银行才有可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才能降低对国有企业、政府平台贷款等长期低收益资产的依赖度。只有银行贷款收益提高了,银行盘活存量资金的能力才有保证。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2. 钱荒为什么又来了

钱荒的背后实际是常态化的“钱紧”
理财收益率提升、吸储竞争白热化,都是“钱紧”的标志
在我国,只有银行才能吸收存款,同时存款利率非常低,目前年利率只有3%。另一方面,贷款市场却非常火爆,愿意出高价贷款的机构有的是。这就意味着,哪个银行能吸收到更多存款,则其通过放贷赚取的利润就会更多。为了吸储,各家银行都在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它们推出的“保本”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变相揽储的手段。据银监会数据,2004年以后理财产品每年有达到50%以上的增长。益普财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而银率网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148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7943款,全年超过4万款无悬念,比去年又井喷式增长。这种变相揽储相比正规储蓄还有特别的优势,那就是前者的去向自由,而后者受到中央政府的种种政策限制,比如不许贷给房地产业、不许贷给地方政府等等,而变相揽储得到的资金却可以突破限制使用,因此更受银行青睐。
而希望分得一杯羹的并不只有银行,目前各种基金、信托、券商甚至电商都以“代理财”等手段加入到了变相揽储大军,竞争日趋白热化。
伴随着竞争的,是理财收益率的提升。数据显示,从年中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五个月走高,继10月份创下全年高点4.9%后,11月再次刷新纪录,达到5.07%。而如果不走银行的渠道,接受各种“财富管理公司”的招揽,则收益率上7%根本不成问题。
如果把钱看成商品,则这5%或7%的收益率就是钱的价格,收益率上涨说明钱贵了。为什么贵?物以稀为贵嘛,也就是因为“钱紧”了。
钱荒只是“钱紧”的一种特殊表现
在“钱紧”这个大趋势下,如果赶上年中岁末这种结算的日子,阶段性的对资金需求会猛增,于是就钱荒了。所以,钱荒背后的真问题还是“钱紧”,这个问题是一以贯之的,并非只是6月或12月才有的问题。
根本上,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在为另一些机构四处找钱,造成了“钱紧”。到底是哪些机构在驱动银行们,这要从一个“笑料”说起——
地方政府的大拆大建是造成“钱紧”的重要原因
财政收入4亿元的县政府要打造“东方迪拜”
在川东有个小县城叫武胜,去年这个县因为“要建迪拜风光”而成为笑料。实际上这个县的财政收入才4.25亿,却要投入45亿打造“东方迪拜”,而且确实已经聘请了一个参与迪拜设计的设计师来担任总设计师。
而中国想打造“东方迪拜”的城市不止这一家,据统计中国多地的十余个项目提出了打造“东方迪拜”的口号。
想打造“东方迪拜”不奇怪,因为敢于大拆大建的官员获得了政绩和口碑的双丰收
小县城喊出大口号,是有原因的。因为近年有一种趋势,就是敢于大拆大建的官员,不仅因发展了GDP而获得了政绩,也因改造城市而获得了口碑,甚至在落马后都成了“好贪官”。洛阳落马官员孙善武、重庆落马官员雷政富,在当地都口碑极佳,二人获得声誉的共同原因就是大搞建设,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大同原来的“造城市长”耿彦波更是受到“万民拥戴”,仕途上也获得升迁。
“造城市长”获得拥戴
大拆大建需要钱,地方政府普遍借债搞建设
耿彦波的“造城运动”为大同留下了百亿债务,而这只是中国各地方政府借钱搞建设的缩影。2011年的审计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而到目前这个数字是多少呢?各界普遍的估算是已经超过20万亿。
中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目前地方债务的数额可能超出中央预期。因为,2011年的审计3月启动、6月就公布了结果;而今年8月启动的地方债务审计,到目前还迟迟不公布结果,这可能说明情况很严峻。而本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上证实了“情况严峻”,会议在明确明年工作任务时首次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该任务位列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的第三位。
其实防止地方债务风险的工作早就在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指出,地方平台贷早在2011年就开始被整顿,银行表内对此限制贷款、占比只能下降不能增加。
但实际上,地方政府通过项目公司的模式走表外理财产品的通道,依然能够融到资金大搞建设。有媒体考察了某股份制银行公布的季度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报告,结果发现该行处于投资期内的71只信托受益权类理财产品中,约20只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包括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还有一部分则投向了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国有银行也有此问题,一家国有银行公布的信托贷款型理财产品投向显示,该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包括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湘投控股、青岛公路建设集团、大连长兴岛港泰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
基建、开发吞没天量资金,钱焉能不“紧”
实际上,有业内人士称银行理财是这类以城市基建为投资目的的债务最大的买单者。基建、开发不仅本身就需要天量资金,而且这些资金用起来非常昂贵,7%的利率经过银行等中介的手给到地方政府,利率至少要达到10%左右。由此可见地方政府要背上多重的偿还压力,可现任官员只管借,该还的时候他早不在此地了,他可以做借钱的受益者却不用做风险的承担者,这种权责脱节驱使地方官员对资金狮子大开口,这种强劲的需求是造成“钱紧”的重要原因。
房地产的开发热潮是造成“钱紧”的另一原因
资金是如何通过理财产品流向房地产开发的
今年7月,一部叫《同业鸦片》 的金融小说在网上流传,其作者是一位金融业资深人士。金融业界普遍认为这本小说“太真实了”,显然是借假说真。小说中介绍了一次银行和房地产公司的合作:甲房地产公司拿到了一个大项目,想从A银行贷款。由于调控政策不允许银行给房地产行业贷款,所以A银行需要通过自己的信托公司给甲公司注资,为了进一步避开监管,又请B银行协助。办法是让B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吸收资金,然后把资金注入信托公司,辗转交到甲公司手中。最后结果是A银行得到超额利息收益,甲公司得到资金,B银行得到 “过桥费”。
说这样的“桥段”真实,是因为有事实支撑。根据《中国证券报》最近的调查,今年以来成立或者发行的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资金规模占比最高。“我们现在都喜欢发行房地产类信托产品,主要是信托普遍给投资者的收益率在10%左右,信托公司会加3个百分点的价格,发行成本在13%以上。现在除房地产行业以外,很少有行业能够承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西南地区一家信托公司告诉记者。
信托公司成为房地产重要融资渠道
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加剧了“钱紧”
雪球财经CEO方三文指出:“从2005年开始的,以房产为代表的资产升值,造就了一代人的财富盛宴。年度30%以上的涨幅,1:3甚至更高的杠杆,可以支持多高的资产回报率?这能吸引多少资金进入?这个事情的后果当然是资金成本水涨船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均超过20%,这也是四大一线城市连续3个月涨幅超20%。在房地产行业如此高的回报之下,资金涌向这个行业而造成金融市场上可用的钱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3. “钱荒”是怎么来的

近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流动性频频告急。但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快速扩张,M2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也较快,按理说不应出现“钱荒”。
        近年来,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金融机构的钱并没有放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过度集中在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就造成了目前的“钱荒”。
        看来房地产是造成目前钱荒的重要一个成因,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银行转手将我们的钱拿给房地产,接下来问题来了:房价暴涨,物价跟着飞涨,老百姓买不起房,生活还要精打细算,再看看银行的存款,悄然间贬值了,存钱进银行,变相的坑了自己.....

“钱荒”是怎么来的

4.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近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意外”吃紧,给市场极大震撼,虽然暂时平复,但银行的“钱荒”真的过去了么? 从表面上看,这次“钱荒”事件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博弈。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在此期间坚持“盘活存量”的大原则,而这个原则是基于对市场资金总体充裕的判断。对于央行的这个判断,笔者表示认可,但问题关键在于盘活存量资金是否可行。笔者认为,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替代传统储蓄产品,已经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践行了多年,大多数储户也获得了远高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的收益。对于银行来说,要想吸纳市场上的存量资金,只要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即可。但是银行不能无限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因为提高了资金成本后,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资金运用压力。 如果没有合适的信贷资产做支持,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就是无本之源。因此,笔者认为,此次银行“钱荒”背后更重要是资产质量存在问题。这里说的资产质量不是不良贷款的概念,而是银行资产的收益和期限结构与银行资金的成本和期限结构不匹配。从2009年至今,银行将太多的钱投到长期低成本的资产上,如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等,为今天银行流动性风险爆发埋下隐患。这背后反映了银行近几年来重规模、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思路。所以,盘活存量资金从方法上看不难,难在银行能否获得足够的高收益资产支持。 为了盘活存量资金,银行需要提高吸储能力;为了提高吸储能力,银行需要提高信贷资产收益,也就是提高贷款利率。因此,有不少人提议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解决手段。根据本文前述观点,利率市场化似乎也是盘活存量资金的理想措施。但笔者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应该积极推进,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当前的经济形势,注意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非对称影响,避免采用行政手段推行利率市场化。

5.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近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意外”吃紧,给市场极大震撼,虽然暂时平复,但银行的“钱荒”真的过去了么?从表面上看,这次“钱荒”事件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博弈。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在此期间坚持“盘活存量”的大原则,而这个原则是基于对市场资金总体充裕的判断。对于央行的这个判断,笔者表示认可,但问题关键在于盘活存量资金是否可行。笔者认为,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替代传统储蓄产品,已经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践行了多年,大多数储户也获得了远高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的收益。对于银行来说,要想吸纳市场上的存量资金,只要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即可。但是银行不能无限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因为提高了资金成本后,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资金运用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信贷资产做支持,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就是无本之源。因此,笔者认为,此次银行“钱荒”背后更重要是资产质量存在问题。这里说的资产质量不是不良贷款的概念,而是银行资产的收益和期限结构与银行资金的成本和期限结构不匹配。从2009年至今,银行将太多的钱投到长期低成本的资产上,如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等,为今天银行流动性风险爆发埋下隐患。这背后反映了银行近几年来重规模、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思路。所以,盘活存量资金从方法上看不难,难在银行能否获得足够的高收益资产支持。为了盘活存量资金,银行需要提高吸储能力;为了提高吸储能力,银行需要提高信贷资产收益,也就是提高贷款利率。因此,有不少人提议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解决手段。根据本文前述观点,利率市场化似乎也是盘活存量资金的理想措施。但笔者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应该积极推进,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当前的经济形势,注意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非对称影响,避免采用行政手段推行利率市场化。当前金融脱媒趋势明显,大企业主要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因此银行要想提高贷款收益,只能开发中小企业客户。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调整,外需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小企业普遍效益下滑,企业贷款需求下降与融资渠道狭窄并存。不幸的是,大部分从事实业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对银行议价能力弱。在此现实环境下,如推行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势必抬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小企业势必成为银行最主要的成本转移对象。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似乎与解决银行“钱荒”无关,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只有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发展了,实现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才能使中小企业摆脱当前申请银行贷款时面临的“最后通牒式”的被动局面,才有望形成相应合理的风险定价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得到保障。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如果中小企业风险定价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辅之以相应的偿债保险机制,那么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银行才有可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才能降低对国有企业、政府平台贷款等长期低收益资产的依赖度。只有银行贷款收益提高了,银行盘活存量资金的能力才有保证。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6.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近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意外”吃紧,给市场极大震撼,虽然暂时平复,但银行的“钱荒”真的过去了么? 从表面上看,这次“钱荒”事件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博弈。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在此期间坚持“盘活存量”的大原则,而这个原则是基于对市场资金总体充裕的判断。对于央行的这个判断,笔者表示认可,但问题关键在于盘活存量资金是否可行。笔者认为,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替代传统储蓄产品,已经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践行了多年,大多数储户也获得了远高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的收益。对于银行来说,要想吸纳市场上的存量资金,只要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即可。但是银行不能无限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因为提高了资金成本后,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资金运用压力。 如果没有合适的信贷资产做支持,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就是无本之源。因此,笔者认为,此次银行“钱荒”背后更重要是资产质量存在问题。这里说的资产质量不是不良贷款的概念,而是银行资产的收益和期限结构与银行资金的成本和期限结构不匹配。从2009年至今,银行将太多的钱投到长期低成本的资产上,如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等,为今天银行流动性风险爆发埋下隐患。这背后反映了银行近几年来重规模、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思路。所以,盘活存量资金从方法上看不难,难在银行能否获得足够的高收益资产支持。 为了盘活存量资金,银行需要提高吸储能力;为了提高吸储能力,银行需要提高信贷资产收益,也就是提高贷款利率。因此,有不少人提议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解决手段。根据本文前述观点,利率市场化似乎也是盘活存量资金的理想措施。但笔者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应该积极推进,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当前的经济形势,注意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非对称影响,避免采用行政手段推行利率市场化。

7.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近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意外”吃紧,给市场极大震撼,虽然暂时平复,但银行的“钱荒”真的过去了么?从表面上看,这次“钱荒”事件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博弈。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在此期间坚持“盘活存量”的大原则,而这个原则是基于对市场资金总体充裕的判断。对于央行的这个判断,笔者表示认可,但问题关键在于盘活存量资金是否可行。笔者认为,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替代传统储蓄产品,已经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践行了多年,大多数储户也获得了远高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的收益。对于银行来说,要想吸纳市场上的存量资金,只要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即可。但是银行不能无限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因为提高了资金成本后,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资金运用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信贷资产做支持,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就是无本之源。因此,笔者认为,此次银行“钱荒”背后更重要是资产质量存在问题。这里说的资产质量不是不良贷款的概念,而是银行资产的收益和期限结构与银行资金的成本和期限结构不匹配。从2009年至今,银行将太多的钱投到长期低成本的资产上,如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等,为今天银行流动性风险爆发埋下隐患。这背后反映了银行近几年来重规模、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思路。所以,盘活存量资金从方法上看不难,难在银行能否获得足够的高收益资产支持。为了盘活存量资金,银行需要提高吸储能力;为了提高吸储能力,银行需要提高信贷资产收益,也就是提高贷款利率。因此,有不少人提议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解决手段。根据本文前述观点,利率市场化似乎也是盘活存量资金的理想措施。但笔者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应该积极推进,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当前的经济形势,注意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非对称影响,避免采用行政手段推行利率市场化。当前金融脱媒趋势明显,大企业主要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因此银行要想提高贷款收益,只能开发中小企业客户。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调整,外需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小企业普遍效益下滑,企业贷款需求下降与融资渠道狭窄并存。不幸的是,大部分从事实业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对银行议价能力弱。在此现实环境下,如推行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势必抬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小企业势必成为银行最主要的成本转移对象。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似乎与解决银行“钱荒”无关,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只有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发展了,实现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才能使中小企业摆脱当前申请银行贷款时面临的“最后通牒式”的被动局面,才有望形成相应合理的风险定价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得到保障。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如果中小企业风险定价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辅之以相应的偿债保险机制,那么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银行才有可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才能降低对国有企业、政府平台贷款等长期低收益资产的依赖度。只有银行贷款收益提高了,银行盘活存量资金的能力才有保证。

“钱荒”真的过去了吗?

8. 什么叫“钱荒”?

就是没钱了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自2010年底以来,第三次攀上如此高位,随着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
“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而利率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则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2013年6月,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