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财税学相关原理,阐述公共需要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内在关系

2024-05-19 20:36

1. 请结合财税学相关原理,阐述公共需要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内在关系

税收的意义: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国家依靠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和单位以及自然人强制无偿征收,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商品的需要。税收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税收是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适度的宏观税收水平,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和税收制度,规范的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促进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合理的税制,统一的税法,公平的税负,对于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对于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税收作用:
税收作用是对象化了的税收职能,是行使税收职能产生的效果,是税收职能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有条件的,具有因时因地而异的特点,可以随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税收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家财政极为困难,再加上投机商人引发了物价波动的浪潮,为了克服财政困难,消灭预算赤字,平抑物价,政府统一全国税政,广泛开辟税源,充实和加强税务机构,到1951年,终于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赢余把国家财政置于稳固可靠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随着税收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为之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之,这一时期的税收,在消灭预算赤字、平抑市场物价、恢复国民经济、争取整个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税收的作用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因此,这个时期的税收,根据“公私区别对待,繁简不同”的原则,在配合“三大改造”,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经济,有步骤、有条件、有区别地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批发商业中对私商征税,对国有商业不征税,帮助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迅速占领了商业批发市场;对当时新成立的手工业合作社给予不同程度的减税,并将所减税金转作合作社公共积累,从而使个体手工业迅速走上合作社道路;等等。
三、计划经济时期税收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奠定后的1957年至1978年的22年间,由于受高度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加以受“左”的思想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是不断遭受贬损的。但是,在中央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抵制下,税收在为国家集中大量财政资金,保证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中,仍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同时,在与价格杠杆相互配合,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逐步摆脱了旧的传统体制观念,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经济条件起了重大的变化,税收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税收作用日益扩大。特别是1992年l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形势的新的重大变化,税收可以起的作用更为扩大。
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作用主要有:
一、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税收来源的广泛性。
税收不仅可以对流转额征税,还可以对各种收益、资源、财产、行为征税;不仅可以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征税,还可以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征税;等等。税收保证财政收入来源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拟的。
(二)税收收入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因此税收就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及时、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成为国家满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财力保障。
二、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但市场配置资源,也有它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市场失灵(如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等)。这时,就有必要通过税收保证公共产品的提供,以税收纠正外部效应,以税收配合价格调节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和行业的生产,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三、调节需求总量的作用
税收对需求总量进行调节,以促进经济稳定,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运用税收对经济的内在稳定功能,自动调节总需求。累进所得税制可以在需求过热时,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自动增加课税,以抑制过度的总需求;反之,亦然。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二)根据经济情况变化,制定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紧缩性的税收政策,包括提高税率、增加税种、取消某些税收减免等,扩大征税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压缩社会总需求,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反之,则采取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如降低税率、减少税种、增加某些税收减免等,减少征税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
四、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对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税收涉及面广,通过合理设置税种,确定税率,可以鼓励薄弱部门的发展,限制畸形部门的发展,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促进产品结构合理化。通过税收配合国家价格政策,运用高低不同的税率,调节产品之间的利润差别,促进产品结构合理化。
(三)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通过对生活必须消费品和奢侈消费品采取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此外,通过税收调节,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流通交换结构等的合理化,同学们可以自己对此做出总结归纳。
五、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决定的分配机制,不可避免地会拉大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客观上要求通过税收调节,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公平收入分配。通过开征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可以适当调节个人间的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鼓励平等竞争。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由于价格、资源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平等竞争,需要通过税收进行合理调节,以创造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六、保护国家权益的作用
税收是对外开放进程中保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税收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一)根据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各国进行税收谈判,签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交往。
(二)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产业,维护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利益。
(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某些出口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以限制国内紧缺资源的外流,保证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
(四)为扩大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制度,鼓励国内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根据发展生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
(六)对外国人和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的收入和所得征收所得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七、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因此,必须加强税收监督,督促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有:
(一)保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偷逃税款的现象,使国家财政收入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税收监督,严肃税收法令和纳税纪律,才能保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保证经济杠杆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税收监督,可以了解税收政策的效应,有利于协调税收活动同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相吻合,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同时,将搜集到的税收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可以使税收更好地发挥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1] 
(三)保证国家税法的正确贯彻执行。通过税收监督,可以揭露、制止和查处违反国家税法的行为,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从而保证国家税法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
(四)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良好秩序。通过税收监督,积极配合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自觉维护社会主义财经纪律,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良好秩序。

请结合财税学相关原理,阐述公共需要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内在关系

2. 结合“财政与税收”的知识,分析说明你对国家采取上述做法的认识。

我也蓝缨的 蓝缨脑子有病  我给你几点税收:税法与国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财产权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税收收入需要得到有效保障,而纳税人财产权也不能受到不当干预,因此税法必须具有规范性。刘剑文表示,税法的规范性首先表现为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一法一税”,国家一般按单个税种立法,作为征税时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而且税种的开征与否一般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制定税收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使得税法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  税法作为和人民财产权直接相关的法律,应主要由立法机关制定,这也是税收法制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刘剑文说,中国的情况和这些国家不尽相同,据粗略统计,现行的税收行政法规大约有30部,有关税收的部门规章大约有50部。现行有效的法律却只有3部,即《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这直接导致中国税收法律体系的整体效力级次不高。“中国税收法律制度存在税收法律偏少,税收行政法规和税收部门规章偏多的状况,需要通过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加以改变。”刘剑文说。  刘剑文特别指出,中国目前还缺少一部在税收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税收基本法或者是税收通则法。在税收实体法领域,也存在诸多缺失,如中国对证券交易征税是通过印花税的形式进行的,有些税种目前还没有依法开征。  刘剑文说,当务之急是以税收法定原则为指导,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基本思路,加快税收立法的步伐,构建一个更加规范、透明、法治化,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法体系。财政: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同时,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点调控的优势,大力支持推进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增长6.3%的情况下,安排30611亿元,增长7%。落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要进一步扩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增添经济发展的后劲,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632亿元,增长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环境保护支出1412亿元,增长22.7%。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二是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促进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引导消费的财政政策要加以完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进一步增加农民补贴,中央财政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指出1334.9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的付息和生活补助标准。安排补助资金846亿元,努力扩大就业,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对就业困难家庭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健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加上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09年新增的5038亿元,可以实现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的计划。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的成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L及以下乘用车征收5%购置税。   三是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安排8077亿元,增长8.8%。  其中,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14.8%。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增长12.8%。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重在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同时,大力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深化财政体制、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改革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制度,公平税费负担,完善增值税、消费税和房产税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其他重点领域的改革。同时,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注重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是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把加强财政调控、深化财税改革与加强财政管理结合起来。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一级财政职能作用的更好发挥,牢固树立现代财政管理观念,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密切跟踪政策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分析,及时完善相关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风险的意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完善债务和融资管理制度,努力防范和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是什么?请你论述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

税收就是国家凭借国家强制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
一是从实际意义来讲,财政是“理财之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二是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的其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国债,支出主要有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支出。
税收和财政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和基础,如果没有税收,财政支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收入,何谈支出?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
税收的法律级次
中国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主要包括: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并发布的税收法律。
(二)国务院根据授权制定和颁布的各种税收法律的实施条例、暂行条例、征收办法等税收行政法规。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和发布的各种税收暂行条例的实施细则,有关税收问题的具体规定、征收办法、通知、批复、注释等税收规章。
(四)地方政府或各地税务机关制定和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或所管辖区域内的地方性税收规章、具体税收规定。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是什么?请你论述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

4. 结合公共财政理论和中国现实谈谈对税收三性的理解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理解税收的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二、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三、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四、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5. 税收与经济发展什么关系财政学论述题

您可参考《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分析》,该书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张伦俊著作的实体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部经济理论研究专著,内容涉及导论、税收与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构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等,适合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质量、结构决定着税收总量、增长速度和税收结构。另一方面,税收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通过税率、税负、税收优惠等在投资、消费、分配和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就越密切。过去长时期里,我国税收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税收政策取向以收入为首要目的,调节社会经济关系效应不明显,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中央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级税务部门以加强税收分析为重点,从完善经常性税收收入分析方法入手,不断拓宽税收分析思路,实现了由税收进度、增减情况等简单对比分析,向宏观税负、增长弹性等征管质量情况分析的转变。尤其是利用税收与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等数量方法,来判断税收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业内学者也对税收分析给予热情关注,一些凸显数量特色的论著先后出版发表。税收数量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总体上看,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受到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税率、税负、税收收入等数量概念清晰,与相关经济变量联系密切,适宜运用计量模型等数理方法进行研究。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税收数量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50多篇相关论文;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有的研究成果被推荐供全国人大和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以及受到近百位专家学者的评价引用或文献参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依据税收经济数据,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从经济基础理论角度,简要介绍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税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税收分析的基本概念,税收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等。第二章是关于税收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分析,着重讨论税收与GDP总量、税收与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通过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第三章是对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的变化特征、以及产业税负、地区税负等,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税负的借鉴比较,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我国宏观税负的最优区间估计。第四章是从结构关系角度,探讨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包括税收与产业结构、税收与区域结构、税收与所有制结构之相互影响等。第五章侧重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包括税收与政府关系,促进循环经济,以及税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税收乘数与我国税收乘数效应等。第六章是从计量角度,讨论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预测与估算问题,介绍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方法、以及博弈论原理在税收数量分析中的应用等,并给出各种方法的应用例证。 注重数量分析是本书所追求的写作特色,比如说: 1.在分析税收与GDP等指标关系时,本书不仅运用了常见回归模型等,还引用了岭回归分析法,解决了GDP、居民消费等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借助软件筛选岭回归系数,解决了税收模型中自变量系数与实际意义不相符的符号问题。 2.在讨论税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时,本书运用了典型相关分析法,选择了一组税收经济变量和一组居民消费变量,即所谓两个典型变量,进而通过典型变量的研究,揭示两组变量之间影响关系。无疑,这比只考虑单个变量关系,信息量之凝聚,结论之相对全面,均具明显优势。 3.在结构关系分析中,作者构造了“协调系数’’指标,用以反映产业税收贡献与经济贡献的协调程度。定义:产业税收协调系数。产业税收比重/产业GDP比重。协调系数明显大于1或小于l时,说明税收贡献与经济贡献不协调,否则基本协调。类似地,还有地区税收协调系数等,为客观评价产业、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否协调提供了参考。 4.聚类分析法应用。对地区税负作聚类分析,结果使一些较发达地区与较贫困地区聚成一类,由此反映地区税负的不平衡。实际上,一些多因素多指标的分类问题,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非常方便。聚类分析还可以对于其他方法确定的数据分类进行检验,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取得更好的分析效果。 5.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都可以简化数据结构,即把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但主成分分析重点在于从观测变量到主分量的变换上,将主成分表示为原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因子分析的重点在于从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到观测变量的变换上,将原观测变量表示为新因子的线性组合。本书给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例子,共10项指标,用两个主成分就可以拥有原10项指标93.7%的信息量。而因子分析通过‘旋转”,载荷结构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合理解释。进而可计算出因子得分,排出地区位次。 6.关于博弈论原理的应用,本书给出两个例证:一是税务稽查与偷税逃税的博弈分析,结果:无论是静态模型,还是动态模型,遏制偷逃税,关键在处罚力度。二是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成比例的博弈分析,这实际上是对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的一个数量诠释。从讨论得结果来看,似乎难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博弈解”,由此映射出现行财税体制的一个难题。 以上所提及的一些方法并非本书的创新,但就税收分析的应用而言,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也使我们有所启发。说明将数理方法应用于税收分析,推进税收分析的数量化科学化是可行的。 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错漏与不妥在所难免,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建议;如您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税收与经济发展什么关系财政学论述题

6. 求财政与税收的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公共产品,任何人都可以消费它,但每个消费者可以消费的量各不相同。(  错误  )

2、社会保障基金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 错误   )

3、政府总是可以靠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 错误    )

4、财政投资有助于客服市场失灵,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正确    )

5、政府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财政的收支计划。(   错误 )

6、法定准备金率的降低可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正确    )

7、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正确    )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基建项目时,应视同销售,计征增值税。(错误   )

9、教师校外授课的讲课费应征收营业税。(   正确 )

10、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错误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内在稳定器”在收入方面的调节,主要体现在(     )
B. 累进税制的调节


2、在世界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A. 税收收入


3、国债最基本的功能是(    )
B. 弥补财政赤字


4、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
A. 教育支出

5、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     )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C. 政府预算

6、下列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是(    )
B. 降低利率


7、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
A. 免征额

8、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的是(    )
C. 电梯销售商销售电梯并负责安装电梯


9、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造成的少征或漏征关税,海关在(   )年内可以追征。
B. 3

10、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目前减按(    )税率征收。
A. 10%

7. 公共经济学 税收题目

工资薪金税率属超额累进税率,答案是两种算法。
首先你晓得本题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100吧,再继续啊:
第一种:直接计算  500对应税率5%,500-2000部分也就是1500对应10%税率,2000-5000部分,本题中就剩100了,对应的15%税率。各自相乘之和就是所求。
第二种间接计算: 因为第一种计算太麻烦了,所以又搞了一种算法。把每级税率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先计算出来,本题中2100对应最高税率为15%,相应速算扣除数为125,明白了吧

公共经济学 税收题目

8. 公共经济学 税收题目

第一种是按不知道扣除数的情况下,算所得税的一种方法,他把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金额2100元,按税率分开计算了,100*15%就是这应纳税的2100元中,有100是应该按15%税率计算缴纳的意思。第二种是为了人们计算方便,直接把扣除额写出来的一种算法。实际上第一种算法和第二种算法的结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