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

2024-05-17 10:33

1.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的航天事业都经历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

2. 中国航天事业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经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整(UTC+8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
嫦娥一号”(Chang'E1)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家、地区。 嫦娥二号,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它是建基于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且命名为嫦娥二号。嫦娥二号主要是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往後工程的风险,同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嫦娥二号突破了六大关键技术,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已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其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嫦娥三号”的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因此其绕月飞行高度将由“嫦娥一号”时的200公里降低到100公里。“嫦娥二号”CCD相机的精度也将由“嫦娥一号”时的120米的分辨率提高到10米以内。考虑到探月二期工程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和实施难度大,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决定将“嫦娥一号”的备份星改造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旨在试验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积累经验,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嫦娥二号”奔月飞行约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进行2-3次轨道修正。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特定位置时,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周期12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近月点制动,进入高度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在完成在轨测试和技术验证后,“嫦娥二号”卫星将进入100公里×15公里绕月椭圆轨道,拍摄“嫦娥三号”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并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1-2天后,卫星返回100公里轨道,开展科学探测任务。

3. 关于航天事业的资料

  载人航天: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重要标志

  据美国的一份官方报告称,载人航天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仍对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地位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在科技力方面,载人航天集当今世界航空航天的技术之大
  成,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就不可能发展载人航天;在经济力方面,载人航天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科学技术,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就不可能发展载人航天;同时,载人航天还与防务力、社会力等密切相关。

  1961年4月12日,当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太空轨道飞行的航天员时,前苏联人民举国欢庆,他不仅对前苏联人民是一个极大的精神鼓舞,而且使他们整个国家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时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前苏联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世界头号强国。而对美国人来说,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美国这个号称世界的头号强国竟会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二流国家,会排在前苏联之后。美国人一直认为,他们的国家无论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方面都比苏联强大,可为什么苏联的航天员会先上天?当时的美国举国上下垂头丧气,连美国的盟友也对美国的处境感到非常茫然,而对前苏联的成功表示无比惊讶。

  当时,刚刚入主白宫不到4个月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对前苏联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感到震惊,立即要求他的高级顾问们为其制定一项能够迅速战胜前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根据肯尼迪总统的意图,当时的美国宇航局局长韦伯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提出了把“登月计划”作为美国战胜前苏联的国家目标。他们认为,让美国航天员登上月球,不仅将会引起全世界的震动,而且将会提高美国的国际威望、鼓舞美国民众的信心、挽回美国的面子,让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重新树立新的形象。

  为了实现这一国家目标,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很快向全美国公民宣布,美国要投资250亿美元,集中全国最好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航空航天公司,一定要在10年之内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经过美国近40万科技专家8个年头的艰苦努力,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两名航天员顺利登上了月球,美国人终于如愿以偿。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不仅确立了美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又重新恢复了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科技强国形象。所以说,发展载人航天,不仅是对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宏伟气魄、远见卓识的考验,同样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发展水平、参与国际事务能力和树立国家形象的挑战。

  空间产业:制造加工独领风骚

  载人航天虽不能直接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载人航天对科技的发展确实有重要影响。

  从美国和前苏联的实验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空间材料加工中比较成熟和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主要是半导体材料加工、金属材料加工、玻璃(包括陶瓷)和光学元件加工、化学物质加工和生物材料加工等。比如:在地面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的光学器件,光学表面层常常受到破坏,而且内部常有杂质迁入,这种光学器件表面的缺陷密度要比内部高得多。但是在失重条件下进行加工,就避免了地面上机械加工这些缺点,表面形状主要取决于表面张力,固化时没有热对流的干扰,也没有容器的污染,因此表面层完美无瑕,质地精良。

  在空间环境中除了可加工一般的材料外,还可进行生物材料的加工。目前,在空间生产的药物已达30多种,能有效治愈多种疑难疾病。诸如尿激酶,这是一种抗血栓制剂,能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干扰素,一种抗病毒和治疗癌症的药物;生长激素,能刺激骨骼的生长,用于治疗侏儒症;抗胰蛋白酶,能延缓肺气肿的发展,增强癌症化疗的效果;抗血友病因子,用于治疗血友病;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胰腺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表皮生长素,用于治疗烧伤。可以说,在空间制药,不仅生产速度快,而且产量高,药品疗效和质量也高。

  载人飞船:展示高精尖最新科技成果的“摇篮”

  各国发展载人航天不仅有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战略目的,而且还有其科学技术的垄断目的。这是因为,载人航天不仅可以带动和促进科学技术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它是高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尖端科学技术,博采了现代科学技术众多领域里的最新成果,同时又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探明地球的资源,预测地震、洪水、飓风、火山爆发、海啸和其他自然灾害,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美国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上进行了146项地球观察,其中包括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的蔓延、森林火灾、积雪的覆盖和融化情况等。将观察到的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的专家,就可以对地质、地理、农业、生物、水文、环境污染和矿藏等进行研究和估计。航天员还拍摄了大量的地球照片,使用这些从空间拍摄的照片可以绘制新的地图和纠正老地图上的错误。

  当今世界,载人航天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就拿我们日常生活用品来说,很多都是载人航天技术转为民用的产物。比如:传统的手术室是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21世纪最先进的手术室是机器人协助医生做手术。再如,很多心脏病人的身上都植入心脏起搏器,以便使心脏保持正常的节律。现在有一种新型起搏器,是利用航天技术研制而成的,通过双向遥测和两路卫星通信技术,使医生可以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监测,并对起搏器进行调控。

  美国航空航天局要为长期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员提供新鲜美味的水果,因此需解决水果的保鲜问题。航空航天局有一项研究成果,既能为长期生活在太空的航天员服务,也能为地面上的老百姓服务。使用这种水果保鲜技术,只需30秒钟就能将水果全部催熟,现在这种技术已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推广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十多亿人不能饮用到清洁卫生的水,每年有几百万人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急需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水处理系统,以便向老百姓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现在有一种水处理系统,既可以在航天飞机上使用,也可以在地面使用。这种系统是上个世纪70年代研制的,80年代开始在航天飞机上使用,1993年决定在国际空间站上使用。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已引进了这种技术,解决了老百姓的饮用水问题。

  载人航天产生了许多新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在天上使用,也可以在地上使用。为了减少飞机或航天器表面的气动阻力,必须在其表面材料上做一些浅表的罗纹。这种技术被用来制作游泳运动员穿的游泳衣,可以有效地减少液体动力阻力。1995年,穿着这种游泳衣的运动员在阿根廷马德普拉塔泛美国家运动会上夺得13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好成绩。现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航天新材料,不胜枚举。

  总之,发展载人航天不仅可以提高国家威望,而且还有利于开发利用空间产业,带动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的巨大实际应用潜力,不仅是美国、前苏联、西欧、日本和其他已经发展和准备发展载人航天国家的长期战略,也是我们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威望,展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的世界舞台。

关于航天事业的资料

4.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

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

5.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神舟”一号是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

资料拓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除去早期的风暴火箭,长征火箭总共发射115次,其中成功109次,失败6次,成功率94.783%。应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6.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神五:目标载人飞行,白天发射。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神舟5号选择了白天。以往神舟飞船的发射时间一般在凌晨和子夜。据有关专家介绍,航天发射需要确定一天中的某一个时间段作为飞船发射的时机,这个时间段被称为“发射窗口”。原来神舟系列的发射窗口选择在夜晚,主要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而神舟5号选择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到白天温度将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充分保障宇航员的人身安全。
3、神六:“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4、神七:“神七”飞行还将进行太空中继终端的试验。这项任务的完成,将为我国建立天地测控网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测控网的覆盖率和效率,为载人航天今后从事交会对接等对测控覆盖要求更高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7. 有关航天事业的资料

  载人航天: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重要标志

  据美国的一份官方报告称,载人航天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仍对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地位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在科技力方面,载人航天集当今世界航空航天的技术之大
  成,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就不可能发展载人航天;在经济力方面,载人航天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科学技术,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就不可能发展载人航天;同时,载人航天还与防务力、社会力等密切相关。

  1961年4月12日,当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太空轨道飞行的航天员时,前苏联人民举国欢庆,他不仅对前苏联人民是一个极大的精神鼓舞,而且使他们整个国家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时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前苏联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世界头号强国。而对美国人来说,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美国这个号称世界的头号强国竟会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二流国家,会排在前苏联之后。美国人一直认为,他们的国家无论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方面都比苏联强大,可为什么苏联的航天员会先上天?当时的美国举国上下垂头丧气,连美国的盟友也对美国的处境感到非常茫然,而对前苏联的成功表示无比惊讶。

  当时,刚刚入主白宫不到4个月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对前苏联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感到震惊,立即要求他的高级顾问们为其制定一项能够迅速战胜前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根据肯尼迪总统的意图,当时的美国宇航局局长韦伯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提出了把“登月计划”作为美国战胜前苏联的国家目标。他们认为,让美国航天员登上月球,不仅将会引起全世界的震动,而且将会提高美国的国际威望、鼓舞美国民众的信心、挽回美国的面子,让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重新树立新的形象。

  为了实现这一国家目标,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很快向全美国公民宣布,美国要投资250亿美元,集中全国最好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航空航天公司,一定要在10年之内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经过美国近40万科技专家8个年头的艰苦努力,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两名航天员顺利登上了月球,美国人终于如愿以偿。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不仅确立了美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又重新恢复了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科技强国形象。所以说,发展载人航天,不仅是对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宏伟气魄、远见卓识的考验,同样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发展水平、参与国际事务能力和树立国家形象的挑战。

  空间产业:制造加工独领风骚

  载人航天虽不能直接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载人航天对科技的发展确实有重要影响。

  从美国和前苏联的实验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空间材料加工中比较成熟和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主要是半导体材料加工、金属材料加工、玻璃(包括陶瓷)和光学元件加工、化学物质加工和生物材料加工等。比如:在地面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的光学器件,光学表面层常常受到破坏,而且内部常有杂质迁入,这种光学器件表面的缺陷密度要比内部高得多。但是在失重条件下进行加工,就避免了地面上机械加工这些缺点,表面形状主要取决于表面张力,固化时没有热对流的干扰,也没有容器的污染,因此表面层完美无瑕,质地精良。

  在空间环境中除了可加工一般的材料外,还可进行生物材料的加工。目前,在空间生产的药物已达30多种,能有效治愈多种疑难疾病。诸如尿激酶,这是一种抗血栓制剂,能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干扰素,一种抗病毒和治疗癌症的药物;生长激素,能刺激骨骼的生长,用于治疗侏儒症;抗胰蛋白酶,能延缓肺气肿的发展,增强癌症化疗的效果;抗血友病因子,用于治疗血友病;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胰腺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表皮生长素,用于治疗烧伤。可以说,在空间制药,不仅生产速度快,而且产量高,药品疗效和质量也高。

  载人飞船:展示高精尖最新科技成果的“摇篮”

  各国发展载人航天不仅有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战略目的,而且还有其科学技术的垄断目的。这是因为,载人航天不仅可以带动和促进科学技术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它是高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尖端科学技术,博采了现代科学技术众多领域里的最新成果,同时又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探明地球的资源,预测地震、洪水、飓风、火山爆发、海啸和其他自然灾害,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美国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上进行了146项地球观察,其中包括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的蔓延、森林火灾、积雪的覆盖和融化情况等。将观察到的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的专家,就可以对地质、地理、农业、生物、水文、环境污染和矿藏等进行研究和估计。航天员还拍摄了大量的地球照片,使用这些从空间拍摄的照片可以绘制新的地图和纠正老地图上的错误。

  当今世界,载人航天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就拿我们日常生活用品来说,很多都是载人航天技术转为民用的产物。比如:传统的手术室是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21世纪最先进的手术室是机器人协助医生做手术。再如,很多心脏病人的身上都植入心脏起搏器,以便使心脏保持正常的节律。现在有一种新型起搏器,是利用航天技术研制而成的,通过双向遥测和两路卫星通信技术,使医生可以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监测,并对起搏器进行调控。

  美国航空航天局要为长期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员提供新鲜美味的水果,因此需解决水果的保鲜问题。航空航天局有一项研究成果,既能为长期生活在太空的航天员服务,也能为地面上的老百姓服务。使用这种水果保鲜技术,只需30秒钟就能将水果全部催熟,现在这种技术已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推广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十多亿人不能饮用到清洁卫生的水,每年有几百万人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急需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水处理系统,以便向老百姓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现在有一种水处理系统,既可以在航天飞机上使用,也可以在地面使用。这种系统是上个世纪70年代研制的,80年代开始在航天飞机上使用,1993年决定在国际空间站上使用。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已引进了这种技术,解决了老百姓的饮用水问题。

  载人航天产生了许多新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在天上使用,也可以在地上使用。为了减少飞机或航天器表面的气动阻力,必须在其表面材料上做一些浅表的罗纹。这种技术被用来制作游泳运动员穿的游泳衣,可以有效地减少液体动力阻力。1995年,穿着这种游泳衣的运动员在阿根廷马德普拉塔泛美国家运动会上夺得13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好成绩。现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航天新材料,不胜枚举。

  总之,发展载人航天不仅可以提高国家威望,而且还有利于开发利用空间产业,带动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的巨大实际应用潜力,不仅是美国、前苏联、西欧、日本和其他已经发展和准备发展载人航天国家的长期战略,也是我们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威望,展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的世界舞台。

有关航天事业的资料

8. 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