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024-05-04 10:38

1.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008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面临重组,中国为什么不在此列?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 2009年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通货膨胀 导致 美国的次贷危机 拖累全球。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发生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在去年极大地冲击了全球经济 我想美国经济衰退已成必然 美元也持续的疲软 次级债危机只是一个现象,它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没有新的增长点,美国经济还能走多远 GAI GAI 回答采纳率:41.4% 2008-10-07 11:17 检举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 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 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 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3. 简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过程

(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上各国的实力对比和意愿。具体说来,推动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原因有:①历史地看,多极化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没有改变这一大势。②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60%;此后其份量不断下降,到2001年,美国国内总产值只占世界的28%。据估算,15、20年后,该数字还会进一步降低到15%~20%左右。以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的份额试图控制其余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显然是做不到的。③反对单极、主张多极的力量强大,并且越来越强大。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都是多极世界的主张者。可以说,美国的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违背人民的意愿,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不得人心。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互需要也构成了制约单极世界的现实力量。

但是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美国凭借其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阻碍世界多极化进程。克林顿政府明确将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作为其对外战略的目标;北约东扩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出台,是实施其战略的重大步骤。小布什上台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加强,“先发制人”军事战略具有极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退出“反导条约”,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都表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和行动在膨胀和加剧;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表明美国要把自己的力量伸向中东、巴尔干及中亚这些原来它没有控制的地区,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以实现单极格局的图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简单否定多极化趋势是不对的。我们也要对实现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有正确的估量;盲目乐观或者放弃斗争也是错误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发展趋势只能在曲折中发展。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2)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在 “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敌对和对抗为主调。“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个大国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大国关系中出现了合作与斗争并存的新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纷纷建立多种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大国关系的调整及重新定位,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影响。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同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是共同对付第三国的,而现在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则具有鲜明的冷战后的时代特点: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着重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贸易、环保、科技等众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国发展关系,而是推动整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不结盟,不搞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因此,大国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冷战”时期,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这个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4)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国家间的军事冲突依然存在,加上近来美国频繁地对外用兵,这些都表明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依然对世界和平构成现实的威胁。

在传统安全威胁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等被视为当今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具有威胁性的因素,尤其是恐怖主义。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对于恐怖主义,第一,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第二,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时表现还非常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本质上与战争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把本国的意志、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意志、利益之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9?11 事件之后,美国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维护本国安全的旗号,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政策,紧锣密鼓地对外用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没有充分理由和合法性的情况下,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有显著战略意义而它以前又无法控制的地区,表明在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的状况下,美国的霸权主义进一步恶性膨胀。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

简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过程

4. 2008年金融危机的特点是什么?首先发生于哪里?

其一.影响波及面广:
     地域上,席卷整个发达资本主义世界,并影响到全球不同
国家;
     产业上,重在金融等虚拟经济领域,再向实体经济部门扩
散。
    其二,危机程度深:
公司、银行的破产倒闭;
实体经济(房地产、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受到的冲击;
甚至一些国家濒于破产边缘(冰岛、匈牙利、乌克兰、巴基斯坦,等)

此次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是一场以银行信用危机为起点,进而扩展的实体经济的有别于以往的新型金融危机。

5. 2008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2008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如下: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
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趋势。从出口金额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
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
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其中,2008年理赔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525.6%,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具体到行业,保险业近年来总体处于上升状态,除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保费增速降低,但仍超过10%。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9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较8月份减少近6亿美元,较上年同月仅小幅增加约3亿美元,9月份出口延续了8月份微幅增长的趋势。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出口接近零增长,以人民币汇率计价的出口额持续负增长,20%的纺织企业出现亏损;汽车行业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表现低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从8月份的汽车销量来看,欧洲同比锐减16%,北美降幅达15.5%,日本汽车销量下降14.9%。
而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5.4%,环比下降了6.0%;船舶行业也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机,世界船舶融资的形势也日益严峻,欧洲许多银行都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预订船舶但未获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
一些船东被迫取消船舶订单,如香港金辉船务取消了在大连船舶重工订购2艘VLCC的订单,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亿美元散货船订单,韩国、印度中小船东也相继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所受损失相对较严重。
广东有2万至3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倒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玩具加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
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
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目前,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统一的经济调整口径,但仅依靠个体经济行为(个人与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
实践表明,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预期衰退时,(我国仍处于良性轨道上,但经济下滑)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应该说,从不久前的“反通胀”到今天的“保增长”政策突变,正在考验着政府宏观经济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他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排山倒海般到来的金融危机不啻于美国经济领域的“9·11”。美国人开始质疑美国政府的决策能力,美国数家新闻媒体2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8%的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当前美国国家路线不对。
民心的这种微妙变化,无疑将在即将白热化的美国大选中发挥“威力”,因此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在不遗余力地批评现政府的决策之余,还热情洋溢地发布解决经济困境的“妙招”,为的就是争取这部分选民。
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普通美国人抱怨,连日常开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缩减。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
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
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
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
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
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2008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6. 2008年金融危机的特点是什么?首先发生于哪里

首发于美国。
由次贷危机引发。所谓的次贷危机就是次级贷款危机。美国银行大量对没有偿还能力、工作不稳定的人群发放房贷。美联储自2001年执行不当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内需求,加剧资产泡沫化。而连续的加息,抑制了市场需求,引发了房价下跌,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加大。终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
不正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状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忽视了资产质量,成为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
部分美国银行与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盲目进行金融创新。一些银行与金融机构为追求高额利润,利用房贷证券化的机会将风险转嫁到投资者身上,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投资市场的风险过大。
政府监管不到位——监管滞后。
2008年金融危机的特点便在由次贷引发。大量的次级贷款,导致银行破产,金融系统严重受创。

7. 对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看法

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贷 金融创新 CDS 金融监管 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12.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17.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对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看法

8.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一旦违约,中国资产缩水。2、绑架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还债只能靠借新还旧,讲白了就是继续发债,然后来还以前的欠款。如果哪天没人买美国国债了,美国就违约了,世界大部分国家资产都要缩水,所以形成死循环,即使中国明知不能再买了,但也不得不买,只能尴尬的维持泡沫不会破灭。这也是为什么美债评级调低后全球股市大跌的基本原因之一。3、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要继续印钱,美元贬值似乎已成定局,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中国似乎没得选的也只能印钱,通货膨胀可能性加大。4、世界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美元一旦持续贬值引起抛售,有可能导致世界货币基础崩溃,后果不堪设想,是否重新与黄金挂钩,或者一揽子货币组合,尚不得而知。但确定的是,美元崩溃,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5、从微观上说,大量外贸,加工企业破产风险加大,但内贸,房地产等行业由于政府调控仍有很大空间,所以存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