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 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2024-05-06 06:38

1.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 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2022年开年以来,一个半月时间,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深度调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企稳信号。
中原地产研究院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国各地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近80次,其中,释放稳定楼市的支持性政策发布已接近40次。
一方面,国家部委继续出手稳定楼市资金链。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表示,这一政策在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房企资金链。
2022年上半年依然是房企债务到期的高峰阶段。标普信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16家样本企业年内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3月和7月是到期高峰。如果考虑到海外美元债,上半年房企面临的债务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各地方也密集发布各种支持性政策,包括直接给予购房补贴、调整公积金政策以及降低落户门槛等。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肇庆、泸州、合肥、昆明、玉林、珠海、保定等地都出台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补贴对象包括人才、农民工、新市民等。同时,福州、株洲、北海十余个城市放宽了公积金政策。另有中山、嘉兴、天津等地放宽落户条件,这有利于吸纳人口,为当地楼市注入活力。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2022年开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基调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暖风频吹,随着信贷政策稳定,各地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去年楼市在供求两端融资双双收紧的背景下,快速进入调整期。今年,随着个人按揭贷款数据逐渐稳定,楼市也有望加速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融资大幅收缩之后,近期,房企融资传出积极信号。
首先是房地产并购融资动作频频。日前消息,平安银行将于近期启动首期50亿元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券的发行工作,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投放。此外,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也接连启动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支持计划。据机构统计,房地产并购融资领域合计资金规模已接近500亿元。
最近几天,房企融资也出现开闸迹象。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16笔累计逾600亿元的房企各种融资获得资本市场反馈。16日,就有郑州地产集团、首开集团、无锡太湖新城发展、金地广场等多家企业或项目的融资出现新进展。
政策暖风会一下子就吹热楼市吗?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需要看到所有的政策支持都是有限度的,并未突破限购、限贷等硬约束。作为长效机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三道红线”等管理是不会退出的。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刚性预期已经被打破,加之二手房参考价、资金来源穿透式监管等举措,“加杠杆”炒房已成过去式,房地产市场很难再重复过去的“疯牛”行情了。
当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仍持相对谨慎态度,过去各路资金大量涌入地产的情境也难再现。中指研究院日前面向金融机构进行了2022年一季度市场调研,从机构反馈来看,48%的机构决定缩减投资规模,其中有22%的机构投资额同比收缩15%以上;有33%的机构基本维持上年水平;仅有19%的机构的投资额会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完)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 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2. 地产政策暖风频吹,房地产市场能否“否极泰来”?

地产政策暖风频吹,房地产市场能否“否极泰来”?受疫情影响,房价短期进入下行通道;无论是刚需购房者还是持币观望者,绝大多数人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二手房不好卖了,新房价格企稳或略有下降。这些释放的信息是房地产的大概率拐点已到。接下来的数月房地产企业为了自救,补充企业现金流,肯定推出去库存的优惠促销政策,短期内房价应该是下行阶段。政府调控的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房地产供过于求的情总已经出现;前中国的房子就已经供过于求了,随着房企继续拿地开发,未来房子供过于求的状况难以扭转。而现在价格高企,真正的刚需已经挡在外面了,只是些投机客而已,许多人手里几套房成了社会常态,如果房价转低,这些房子会在市场流通,届时,二手房难卖,新房也难卖。

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会趋于平稳发展,不会再像前10多年那样子火爆,这是必然走向,市场会被时间冷却,慢慢回归理性。中国近20年发展成功之处在于把超发的货币从通胀领域赶出去,导入进房地产市场,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及各类基建投资,近20年货币超发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影响普通商品的价格变为房地产价格膨胀,过去15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了超过400%,成为了吸收货币和创造信用货币的主要载体。从现有的数据可以看出,3月M2同比增长10.1%,环比增长2.47%,目前涨幅不大,货币并没有严重超发。但是,如果传言中的20万亿新基建计划真的大规模实施,M2将维持高位增长,如果M2连续3-6个月以上维持高位增长,房价必然大幅上涨。

3. 今年来发布超450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多地楼市成交回暖

近期多个城市的楼市政策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多地楼市成交出现好转。6月以来,一线城市成交率先复苏,多数二三线城市成交量环比有所放大。业内人士指出,预计下半年楼市成交将呈现逐月修复态势,同比降幅有望不断收窄。
成交环比上升
中指研究院指出,6月以来,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环比上升。上海、北京、广州成交量环比增幅居前。二三线城市中,有超过八成的城市成交量环比上升,苏州涨幅显著。
从库存量指标看,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7个代表城市库存总量平稳。福州、广州、北京地区的库存环比有所下降,深圳、温州、杭州、南京库存环比略有上浮。6月以来,重点城市总体供应量环比有所增加。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以来,重点监测的50城二手房成交量连续出现环比增长。二季度成交量整体比一季度增长约15%。长三角地区中,南通、合肥等地成交率先复苏。杭州、成都、南京、苏州等强二线城市发布楼市调整政策后,二手房成交明显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性较强。
对于房价走势,贝壳研究院预计,今年8月普通二线城市房价有望企稳,年底部分低能级城市房价也将有所企稳。
稳楼市政策持续增多
从近期各地发布的稳楼市政策看,政策调整涉及的内容较多。
近日,六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六安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双职工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60万元提高到70万元;单职工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执行时间自2022年6月23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
《通知》指出,缴存职工在六安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提取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父母、子女)的住房公积金。职工所购新建商品房是一次性付款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父母、子女)合计提取金额不得超过购房总价;职工所购新建商品房办理住房按揭贷款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父母、子女)合计提取金额不得超过商品房备案合同记载的首付款金额。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手商品房的,贷款期限加房龄由最长不超过30年调整到最长不超过40年。
龙岩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出台政策支持职工合理住房需求及提高二孩以上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对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职工家庭,首付款比例由不低于40%下调为不低于30%。提高二孩以上家庭首次公积金贷款额度,对于生育、抚养两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职工家庭,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在符合其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条件下,其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额度增加10万元。职工家庭在住房公积金缴存所在地无自有住房的,租房提取限额由每月600元提高至700元。
部分地区接连出台稳楼市政策。近日,合肥再次优化楼市政策,外地户籍可补缴社保,取消企业购房限制。6月24日起,非合肥户籍的外地居民家庭通过补缴社保、个税即可购房,企业法人以及非法人组织也可以购买市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此前,合肥市对瑶海区、新站区以及经开区新桥产业园取消限购;其他区域外地户籍家庭在合肥2年内累计正常缴纳6个月社保(不能补缴),即可购买一套房;合肥市户籍家庭可在限购区域购买第三套二手房,新房仍限购。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6月以来,发布稳楼市政策的地区数量持续刷新纪录。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数量已经超过450次,稳楼市政策内容不断升级。
拿地积极性提高
从房企近期披露的拿地情况看,不少房企拿地积极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有的房企一日之内披露多则拿地公告。以合肥城建为例,公司6月24日晚间分别披露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孙公司竞得土地使用权的公告。
合肥城建公告显示,公司于2022年6月24日参加了长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活动,通过竞拍方式取得合肥市长丰县CF202213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总金额约为5.69亿元,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公司全资子公司工业科技于2022年6月24日参加了长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活动,通过挂牌方式取得合肥市长丰县CF202211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总金额约为4.1亿元,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公司控股孙公司高新创投于2022年6月22日参加了肥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活动,通过挂牌方式取得合肥市肥西县FX202233-2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总金额为2615.3万元,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
在此之前,苏州高新、天地源、南山控股、招商蛇口、卧龙地产、城投控股、城建发展等房企接连在近期披露拿地公告。
部分房企2021年全年都没有拿地,近期恢复了拿地热情。以卧龙地产为例,2022年6月7日,公司在浙江省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举办的网上交易活动中,以总价7.68亿元竞得越城区PJ-06-7-15地块(石泗东侧地块)土地使用权。公司2021年全年没有披露拿地公告。
有的房企竞得的单宗地块金额较高。城建发展近日公告,2022年5月31日,公司收到《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公司以22.6亿元的价格竞得北京市昌平区六环路土城出口土城新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项目A-07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项目总用地规模9.68公顷。
(原题为《政策力度加大 多地楼市成交回暖》)

今年来发布超450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多地楼市成交回暖

4.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2022年开年以来,一个半月时间,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深度调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企稳信号。
中原地产研究院1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国各地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近80次,其中,释放稳定楼市的支持性政策发布已接近40次。
一方面,国家部委继续出手稳定楼市资金链。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表示,这一政策在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房企资金链。
2022年上半年依然是房企债务到期的高峰阶段。标普信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16家样本企业年内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3月和7月是到期高峰。如果考虑到海外美元债,上半年房企面临的债务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各地方也密集发布各种支持性政策,包括直接给予购房补贴、调整公积金政策以及降低落户门槛等。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肇庆、泸州、合肥、昆明、玉林、珠海、保定等地都出台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补贴对象包括人才、农民工、新市民等。同时,福州、株洲、北海十余个城市放宽了公积金政策。另有中山、嘉兴、天津等地放宽落户条件,这有利于吸纳人口,为当地楼市注入活力。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2022年开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基调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暖风频吹,随着信贷政策稳定,各地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去年楼市在供求两端融资双双收紧的背景下,快速进入调整期。今年,随着个人按揭贷款数据逐渐稳定,楼市也有望加速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融资大幅收缩之后,近期,房企融资传出积极信号。
首先是房地产并购融资动作频频。日前消息,平安银行将于近期启动首期50亿元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券的发行工作,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投放。此外,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也接连启动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支持计划。据机构统计,房地产并购融资领域合计资金规模已接近500亿元。
最近几天,房企融资也出现开闸迹象。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16笔累计逾600亿元的房企各种融资获得资本市场反馈。16日,就有郑州地产集团、首开集团、无锡太湖新城发展、金地广场等多家企业或项目的融资出现新进展。
政策暖风会一下子就吹热楼市吗?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需要看到所有的政策支持都是有限度的,并未突破限购、限贷等硬约束。作为长效机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三道红线”等管理是不会退出的。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刚性预期已经被打破,加之二手房参考价、资金来源穿透式监管等举措,“加杠杆”炒房已成过去式,房地产市场很难再重复过去的“疯牛”行情了。
当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仍持相对谨慎态度,过去各路资金大量涌入地产的情境也难再现。中指研究院日前面向金融机构进行了2022年一季度市场调研,从机构反馈来看,48%的机构决定缩减投资规模,其中有22%的机构投资额同比收缩15%以上;有33%的机构基本维持上年水平;仅有19%的机构的投资额会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5.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2022年开年以来,一个半月时间,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深度调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企稳信号。
1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国各地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近80次,其中,释放稳定楼市的支持性政策发布已接近40次。

资料图: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一方面,国家部委继续出手稳定楼市资金链。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表示,这一政策在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房企资金链。
2022年上半年依然是房企债务到期的高峰阶段。标普信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16家样本企业年内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3月和7月是到期高峰。如果考虑到海外美元债,上半年房企面临的债务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各地方也密集发布各种支持性政策,包括直接给予购房补贴、调整公积金政策以及降低落户门槛等。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肇庆、泸州、合肥、昆明、玉林、珠海、保定等地都出台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补贴对象包括人才、农民工、新市民等。同时,福州、株洲、北海十余个城市放宽了公积金政策。另有中山、嘉兴、天津等地放宽落户条件,这有利于吸纳人口,为当地楼市注入活力。
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2022年开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基调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暖风频吹,随着信贷政策稳定,各地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去年楼市在供求两端融资双双收紧的背景下,快速进入调整期。今年,随着个人按揭贷款数据逐渐稳定,楼市也有望加速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融资大幅收缩之后,近期,房企融资传出积极信号。
首先是房地产并购融资动作频频。日前消息,平安银行将于近期启动首期50亿元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券的发行工作,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投放。此外,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也接连启动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支持计划。据机构统计,房地产并购融资领域合计资金规模已接近500亿元。
最近几天,房企融资也出现开闸迹象。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16笔累计逾600亿元的房企各种融资获得资本市场反馈。16日,就有郑州地产集团、首开集团、无锡太湖新城发展、金地广场等多家企业或项目的融资出现新进展。
政策暖风会一下子就吹热楼市吗?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需要看到所有的政策支持都是有限度的,并未突破限购、限贷等硬约束。作为长效机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三道红线”等管理是不会退出的。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刚性预期已经被打破,加之二手房参考价、资金来源穿透式监管等举措,“加杠杆”炒房已成过去式,房地产市场很难再重复过去的“疯牛”行情了。
当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仍持相对谨慎态度,过去各路资金大量涌入地产的情境也难再现。中指研究院日前面向金融机构进行了2022年一季度市场调研,从机构反馈来看,48%的机构决定缩减投资规模,其中有22%的机构投资额同比收缩15%以上;有33%的机构基本维持上年水平;仅有19%的机构的投资额会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6.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2022年开年以来,一个半月时间,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深度调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企稳信号。
中原地产研究院1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国各地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近80次,其中,释放稳定楼市的支持性政策发布已接近40次。
一方面,国家部委继续出手稳定楼市资金链。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表示,这一政策在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房企资金链。
2022年上半年依然是房企债务到期的高峰阶段。标普信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16家样本企业年内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3月和7月是到期高峰。如果考虑到海外美元债,上半年房企面临的债务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各地方也密集发布各种支持性政策,包括直接给予购房补贴、调整公积金政策以及降低落户门槛等。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肇庆、泸州、合肥、昆明、玉林、珠海、保定等地都出台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补贴对象包括人才、农民工、新市民等。同时,福州、株洲、北海十余个城市放宽了公积金政策。另有中山、嘉兴、天津等地放宽落户条件,这有利于吸纳人口,为当地楼市注入活力。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2022年开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基调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暖风频吹,随着信贷政策稳定,各地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去年楼市在供求两端融资双双收紧的背景下,快速进入调整期。今年,随着个人按揭贷款数据逐渐稳定,楼市也有望加速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融资大幅收缩之后,近期,房企融资传出积极信号。
首先是房地产并购融资动作频频。日前消息,平安银行将于近期启动首期50亿元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券的发行工作,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投放。此外,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也接连启动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支持计划。据机构统计,房地产并购融资领域合计资金规模已接近500亿元。
最近几天,房企融资也出现开闸迹象。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16笔累计逾600亿元的房企各种融资获得资本市场反馈。16日,就有郑州地产集团、首开集团、无锡太湖新城发展、金地广场等多家企业或项目的融资出现新进展。
政策暖风会一下子就吹热楼市吗?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需要看到所有的政策支持都是有限度的,并未突破限购、限贷等硬约束。作为长效机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三道红线”等管理是不会退出的。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刚性预期已经被打破,加之二手房参考价、资金来源穿透式监管等举措,“加杠杆”炒房已成过去式,房地产市场很难再重复过去的“疯牛”行情了。
当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仍持相对谨慎态度,过去各路资金大量涌入地产的情境也难再现。中指研究院日前面向金融机构进行了2022年一季度市场调研,从机构反馈来看,48%的机构决定缩减投资规模,其中有22%的机构投资额同比收缩15%以上;有33%的机构基本维持上年水平;仅有19%的机构的投资额会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原题:《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 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7.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2022年开年以来,一个半月时间,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深度调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企稳信号。
中原地产研究院1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国各地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近80次,其中,释放稳定楼市的支持性政策发布已接近40次。
一方面,国家部委继续出手稳定楼市资金链。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表示,这一政策在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房企资金链。
2022年上半年依然是房企债务到期的高峰阶段。标普信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16家样本企业年内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3月和7月是到期高峰。如果考虑到海外美元债,上半年房企面临的债务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各地方也密集发布各种支持性政策,包括直接给予购房补贴、调整公积金政策以及降低落户门槛等。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肇庆、泸州、合肥、昆明、玉林、珠海、保定等地都出台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补贴对象包括人才、农民工、新市民等。同时,福州、株洲、北海十余个城市放宽了公积金政策。另有中山、嘉兴、天津等地放宽落户条件,这有利于吸纳人口,为当地楼市注入活力。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2022年开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基调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暖风频吹,随着信贷政策稳定,各地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去年楼市在供求两端融资双双收紧的背景下,快速进入调整期。今年,随着个人按揭贷款数据逐渐稳定,楼市也有望加速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融资大幅收缩之后,近期,房企融资传出积极信号。
首先是房地产并购融资动作频频。日前消息,平安银行将于近期启动首期50亿元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券的发行工作,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投放。此外,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也接连启动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支持计划。据机构统计,房地产并购融资领域合计资金规模已接近500亿元。
最近几天,房企融资也出现开闸迹象。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16笔累计逾600亿元的房企各种融资获得资本市场反馈。16日,就有郑州地产集团、首开集团、无锡太湖新城发展、金地广场等多家企业或项目的融资出现新进展。
政策暖风会一下子就吹热楼市吗?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需要看到所有的政策支持都是有限度的,并未突破限购、限贷等硬约束。作为长效机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三道红线”等管理是不会退出的。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刚性预期已经被打破,加之二手房参考价、资金来源穿透式监管等举措,“加杠杆”炒房已成过去式,房地产市场很难再重复过去的“疯牛”行情了。
当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仍持相对谨慎态度,过去各路资金大量涌入地产的情境也难再现。中指研究院日前面向金融机构进行了2022年一季度市场调研,从机构反馈来看,48%的机构决定缩减投资规模,其中有22%的机构投资额同比收缩15%以上;有33%的机构基本维持上年水平;仅有19%的机构的投资额会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一个半月近40次稳楼市政策出台,中国楼市暖风吹拂

8. (1)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国房景气指数稳步上升

2006年第一季度,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强势反弹以及土地开发的强劲推动下,需求旺盛等众多因素导致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摆脱上一轮宏观调控所形成的房地产商和购房者观望的态势,国房景气指数保持平稳增长,3月为101.46点。受年初以来土地开发面积高位运行及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滞后和累积效应的影响,国房景气指数在第二季度加速上涨,5月为101.87点,6月涨到102.93点,7月则达到了较高的103.51点,超过了2005年的最高水平。第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复到高位运行,土地开发面积指数则降至101点以下,再加上国家在投资和土地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有所抬头,国房景气指数略有下降,9月降至103.14点。第四季度,土地开发力度有所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强劲,国房景气指数反弹高走,11月升至103.92点,为近两年来的最高点(图6)。
总体来看,2006年国房景气指数稳步提高,年内增幅达到3.1%,房地产行业和市场持续升温,但仍需警惕全国普遍升温背景下局部地区和城市“虚热”、“过火”等现象。
图6 2005~2006年国房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2006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