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龙袍价值多少钱

2024-05-18 22:53

1. 清朝皇帝的龙袍价值多少钱

龙袍不许买卖,这个价格也是参考了当时的人力物力,算出来的成本价。按照清朝的白银价格2.83元/克,(古爷网上查到:1两=37.3g左右,一两白银约等于140-150元)10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14.2万元。

而据《古史传》记载,有工匠推算,龙袍价格甚至可达4000两,也就是56.8万元。那么皇帝的新衣价格就在14万~57万之间,这还只是一件外衣而已。以全套不同时令、场合、用途的衣服算起来,每位皇帝约有150套衣服,所以皇帝光衣橱内的预算就至少要2000万。

清朝皇帝的龙袍价值多少钱

2. 清朝皇帝的龙袍,换成现在的价格值多少钱

龙袍是古代皇帝参加庆典活动时穿着的礼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发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缂丝制成的龙袍。因龙袍上绣纹以龙为主,故此得名。

就清朝而言,一件刺绣龙袍的制作成本为1000两白银,按照目前的白银价格为2.83元/克,一两≈37.3克,一两白银约为140-150元,那么制作一件龙袍的成本约为15万元人民币。果真是很贵啊!

而现在龙袍的文物价值高很多,一件乾隆镶珠黄缎十二章纹龙袍,拍卖成交价为人民币1526.72万。一件顺治彩云金龙纹满文龙袍,拍卖成交价人民币460万。比起当时的价值贵了很多。

3. 龙袍的介绍

龙袍(lóng páo),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中国帝王龙袍从隋文帝起,开始征用中国最好的蚕丝辑丝作为经纬线,并以手工丝秀龙等图案。辑丝丝绸制作龙袍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王朝覆灭。

龙袍的介绍

4. 龙袍的各朝龙袍

 冕服、衮服:冕服、衮服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明代皇帝只用衮冕,废除其余五冕,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册拜、正旦、冬至、圣节等场合。朝鲜国王,皇太子及亲王用九旒冕九章服、世子用八旒冕七章服、郡王用七旒冕五章服。朝鲜所谓世子“不可用冕,只可用梁。皮弁服:是明代皇帝、皇太子及亲王、世子、郡王的朝服。皇帝在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外官朝觐、策士传胪时穿皮弁服(嘉靖时定祭太岁、山川等神亦穿皮弁服)。武弁服:武弁服为天子亲征遣将时所着的服饰。燕弁服:皇帝平日在宫中燕居时所穿。通天冠服:皇帝在郊庙之前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以及社稷等祀时穿通天冠服。但从《明实录》等史料记载来看,洪武十年之后基本没有皇帝使用通天冠服的记录,《大明会典》所载冠服制度中也没有收入通天冠服,可能是洪武中期以后已经不用,其功能大部分被皮弁服代替。常服:明代皇帝常服使用范围最广,如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均穿常服。吉服:皇帝在时令节日及寿诞、筵宴等各类吉庆场合所穿的服装。青服:又称青袍,即青色圆领,为明代皇帝在帝后忌辰、丧礼期间或谒陵、祭祀等场合所穿。罩甲、齐腰甲:都是皇帝在狩猎、骑马出行以及重要的戎事活动中穿着的戎服。便服:皇帝日常闲暇时的着装,明代皇帝的便服就款式、形制而言,和一般士庶男子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有曳撒、道袍、贴里、直裰、鹤氅、披风等。图为明代皇帝的常服,云锦织造。以黄色的绫罗为主,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本图服装上所绣的团龙中,就有升龙、降龙两种。 清代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绣有九条龙。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帝王们穿着的龙袍,在现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敬畏与神秘的感觉。尤其对龙袍上制作精良、细腻、造型独特的纹饰图案充满疑惑,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介绍。帝王的服饰上绣有各种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的纹饰图案。如:龙纹、凤纹、蝙蝠纹、富贵牡丹纹、十二章纹、吉祥八宝纹、五彩云纹等等。这些图案只为封建社会里的帝王和少数高官所服用,并不普及。如:龙、凤纹向来是帝、后的象征,除了帝、后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十二章图案,自它在中国图纹中出现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纹饰,一直到封建帝制的灭亡,只应用在帝、后的服饰和少数亲王、将相的服饰上,从未在民间出现过。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此袍严格按照繁缛复杂的清代服饰制度制作。据《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说明到了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于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鉴别清代龙袍主要从做工、面料和纹样三大方面来看。首先,龙袍的做工相当精细,所用线也非平常我们所见到的金线或者丝线,清代宫廷服饰衣料的生产大多来自江南三织造,即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极少部分由京内织染局织造。江宁(南京)善于织金妆彩以及倭缎、神帛的织造;苏州的缂丝、刺绣工艺最精;湖丝的品质最为优良,如绫、罗、纺、绉、绸等多由杭州织造。最后,龙袍上的纹样以及所在的位置也绝对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些纹样多限于皇帝服饰之上,其他皇宫贵族服饰上均不可有此纹样,所以说纹样是鉴定龙袍的最好方法。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正龙绣得正襟危坐,一团威严,行龙绣得极富活力,似动而非动。四条正龙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部位,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这寓意九五至尊。但是我们这样粗略的算下来却只有八条金龙,这与史书上记载的有出入,于是有人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本身就是一条金龙,穿着龙袍后金龙就达到九条了。其实这第九条金龙绣在里面的衣襟上,要掀开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

5. 龙袍的基本简介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不过,也有例外的,明朝皇帝龙袍的龙纹数就多于九条。1958年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就有十二条龙,被绣在一个圆形的中间,俗称“团龙”。十二条龙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位于衮服前胸和后背的龙,是正身的龙,也就是面向外的龙,被称为“正龙”或者是“坐龙”;侧身的龙叫做“行龙”,行龙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万历皇帝龙袍上龙的数目比起明世宗嘉靖七年创制的“燕弁服”上的就不能算多了,由弁帽、袍服、玉带、袜子和丝履构成的“燕弁服”上的龙纹呈九九之数:前身一个盘龙团纹,后身两个盘龙方纹,领子和袖子上的龙纹加在一起是45条,衣襟上的龙纹是36条。另外,在腰间的玉带上还装饰着九件刻有龙纹的玉片。龙袍是古代皇帝参加庆典活动时穿着的礼服。据《苏州府志》卷147记载,在明代万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孙隆到苏州充当税监,督造龙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发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缂丝制成的龙袍。因龙袍上绣纹以龙为主,故此得名。

龙袍的基本简介

6. 龙袍上一共有几条龙?各朝代龙袍有什么区别?

龙袍实际上就是皇帝的朝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正装。因为龙袍代表着最高象征,所以肯定需要非常华丽,因为古代人非常崇拜龙,所以会在龙袍上绣出九条龙,数字九代表着九五至尊。但是你从正面看的话也就只能看到八条,因为有一条给隐藏起来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各个朝代的龙袍也有区别,可能我们见过最多的还是清朝的龙袍,也算是做龙袍最精致的朝代了。
     
 在古代,皇帝都被称为是真龙天子,其实从轩辕黄帝时代始,龙就已成为中华民族吉祥权威象征物,后世的人们为表示皇帝的尊贵,都称皇帝位真龙天子,而且中华民族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龙的形态是怎么得来的呢?据说黄帝召各大小部落献图腾,黄帝参照各部落图腾,各取一部分,制定出具蛇身、鱼鳞、马头、狮鼻、虎眼、牛舌、鹿角、象牙、羊须、鹰爪、狗尾之新图腾,这就是龙的样子了。
 
 由于龙是权威的象征,所以古代皇帝大多会穿龙袍,明朝皇帝龙袍以黄色的绫罗为主,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等,清朝的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还立有山石宝物,这样就表达了吉祥的含义,更有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含义,具有帝王之气。
     
 龙袍既然是皇帝穿的衣服,制作工艺和成本自然是非常高的,根据历史记载,要制作一件龙袍过程及其复杂,首先要根据皇帝的想法做设计,先让内务府的画师画出来,画师画完之后交给皇帝定夺,龙袍的制作非常复杂,要分别在江宁、苏州、杭州这三个地方进行制作,江宁负责的是彩织锦缎,苏州负责绫绸纱罗以及刺绣,杭州负责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等,据说一件龙袍最多需要耗时2年才能完成。
     
 龙袍不仅制作非常费力、费时,而且造价非常高,在《张居正》一书中,曾提到“隆庆皇帝生前比较节俭,给他制作的龙衣,价码儿最低,却也是二万两银子一套”,织绣专家宗凤英曾说到,清朝一件刺绣龙袍的制作成本是1000两白银,我们来算算1000两银子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白银价格大约3元/克,10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大约15万元,这还是最便宜的龙袍,可见龙袍的成本有多高。
 
 皇帝是九五之尊,在《易·乾》中有写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因为这个原因,皇族的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所以古代龙袍上面本该有9条龙的,但是人们只能看到8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一条龙藏在了一个地方,这条龙绣在龙袍的里襟,所以大家都只能看到8条龙了。
     
 为什么要有一条龙绣在里襟呢?据说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所以把一条绣在里襟,第二是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为了防止物极必反,第九条龙就被藏在了衣襟的底下,第三是为了内敛不张扬,作为一个皇帝更应该虚怀若谷,不应该张狂无状,所以要藏住一条龙,到底是因为哪个原因现在很难考证了,不过龙袍始终给人以神秘感。

7. 清朝的龙袍图案栩栩如生,要制作一件龙袍究竟需要耗费多少人力钱财?

看过清朝题材影视剧的人,都会对清朝皇帝身上的那件华贵的龙袍,留下深刻印象。这件龙袍以明黄色为基色,上面镶金嵌银,描龙画凤,工艺精美,代表了古代服装的最高制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制造这样一件龙袍,到底需要耗费多少人力钱财?答案令人瞠目结舌:清朝制作一件龙袍,从始至终需要动用将近600人,耗时将近一年,耗费白银1000两到4000两左右。


一、清朝皇帝龙袍的制作程序
清朝皇帝的龙袍,是皇帝举行朝会和祭天祭祖典礼时的礼服,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形象,因此皇帝们往往不惜代价去制作一件龙袍。除了在形制上凸显帝王的尊贵威严外,另外还=在选材、印染以及绘画造型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与复杂程序。

制作龙袍的主管机构是内务府。内务府首先指定高手画工,设计出龙袍的草样图案,然后交由江南织造负责用“缂丝”和金线制作龙袍主体。所谓“缂丝”,是中国古代丝绸工艺中的精华,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
主体制作完成后,进入后期装饰阶段,绣工们需要在龙袍上添加缝缀孔雀翎、米珠、珊瑚珠、妆花等等珍贵材料,整个制作工序长达一年左右。

二、清朝龙袍的制作成本有多高
清朝皇帝龙袍的制作,是一件繁杂庞大的“系统过程”,非一人之力、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凝聚了众多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有关资料显示,画样过粉的画工需要10个人,绣金工人40名左右,其余织工、绣工500人左右,合计耗费人力将近600人。而前后所耗费的物料成本,高达一千两到4千两银子。

可见,清朝皇帝的龙袍,确实造价不菲,堪称一件昂贵的艺术品。

清朝的龙袍图案栩栩如生,要制作一件龙袍究竟需要耗费多少人力钱财?

8. 各朝龙袍都长什么样

  隋唐龙袍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2]

  宋代龙袍
  宋代皇帝朝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

  黑舄图。这种服装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皇太子在大典礼时也穿这种服装,冠用十八梁(名“远游冠”),与此稍有区别。



  元代龙袍
  元代龙袍,按《圆史舆服志》记载有:“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此像为白金答子暖帽穿锦袍的皇帝。



  明代龙袍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为主,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本图服装上所绣的团龙中,就有升龙、降龙两种。

  





  清代龙袍
  清代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绣有九条龙。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3]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龙

  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
  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帝王们穿着的龙袍,在现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敬畏与神秘的感觉。尤其对龙袍上制作精良、细腻、造型独特的纹饰图案充满疑惑,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介绍。
  帝王的服饰上绣有各种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的纹饰图案。如:龙纹、凤纹、蝙蝠纹、富贵牡丹纹、十二章纹、吉祥八宝纹、五彩云纹等等。这些图案只为封建社会里的帝王和少数高官所服用,并不普及。如:龙、凤纹向来是帝、后的象征,除了帝、后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十二章图案,自它在中国图纹中出现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纹饰,一直到封建帝制的灭亡,只应用在帝、后的服饰和少数亲王、将相的服饰上,从未在民间出现过。





  光绪帝龙袍
  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此袍严格按照繁缛复杂的清代服饰制度制作。据《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说明到了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于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鉴别清代龙袍主要从做工、面料和纹样三大方面来看。首先,龙袍的做工相当精细,所用线也非平常我们所见到的金线或者丝线,尤其缂丝工艺目前很难仿造。其次,清代宫廷服饰衣料的生产大多来自江南三织造,即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极少部分由京内织染局织造。江宁(南京)善于织金妆彩以及倭缎、神帛的织造;苏州的缂丝、刺绣工艺最精;湖丝的品质最为优良,如绫、罗、纺、绉、绸等多由杭州织造。最后,龙袍上的纹样以及所在的位置也绝对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些纹样多限于皇帝服饰之上,其他皇宫贵族服饰上均不可有此纹样,所以说纹样是鉴定龙袍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