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意思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的解释

2024-05-05 19:01

1.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意思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的解释

1、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意思是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2、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意思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的解释

2.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翻译是什么?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意思是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此段是文章在主客对话,表达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后,作的结尾。客被苏轼说服了,满面春风,换却愁颜。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赤壁赋》写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也就是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3.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翻译是什么?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出自:《赤壁赋》
作者:宋代·苏轼
此段是文章在主客对话,表达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后,作的结尾。客被苏轼说服了,满面春风,换却愁颜。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客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一枕好睡醒来了,一宿晚景过去了,一次赤壁之游结束了,一篇《赤壁赋》也随之收尾了。而读者则在经历了一番江上月夜泛舟,听取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之后,却还久久地沉浸在作者优美笔调所表现的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翻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