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人物

2024-05-05 03:58

1. 时代先锋人物

93岁的侯祥麟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重要奠基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 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说“我和祖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60多念党龄的中国共产党,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终身不悔;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

正陕西革命老区的王和平,沐浴党的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通过勤劳致富,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长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榜样人物。他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整合资源,把一个煤田面积有2.15平方公里的小煤矿发展成为现在井田面积5.98平方公里、处产120万吨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为解决社会就业、推动地方经济。

责任重于山 天道酬勤——记山东圣惠沙棘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仟惠

从“霍子”到“徽商”的“徽商霍子”——记亚联集团总裁杨先林

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记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树森

魂系职教耕耘人——记围场职教中心校长、党委书记王宏

……

时代先锋人物

2. 求时代先锋人物的名字

英雄的选择 

“……走近你,泪水不知不觉就流出来;看到你,更加泣不成声……我很想就这样在你身旁陪着你。你就不眷恋这个世界和你的亲人?永远想你……” 

汤梅,读着你在“王庆平烈士网上纪念馆”写下的这些话语,我们流泪了,曾经的幸福让你的失去太过伤痛。 

是的,当手榴弹冒着青烟在身边“哧哧”作响,当富有军事经验的他完全可以在3.7秒之内跳进隐蔽壕的关头,他却猛然向前扑去,用身体救下战士,自己选择了死亡。 

对于仅有35岁的人生,这是一种怎样壮烈的选择! 

仅仅8天前那个情人节,他给你送上了一朵艳丽如火的玫瑰;仅仅两天前的早晨,他答应给6岁的儿子乐乐带回两颗子弹壳;仅仅在他牺牲的那天中午,他打回电话,说第二天的元宵节一定在家吃个团圆饭,还要带身体不太好的妈妈去看病……然而,一切都在硝烟之间画上了句号。 

送别庆平的时候,你让捧着两颗带血的子弹壳的儿子一遍又一遍给爸爸磕头,你流着泪把成百上千的百合花一瓣一瓣撒在他的身上。棺木盖上了,你抓住抬起灵柩的士兵的手拼命地喊:“你们轻点啊,他身上受了伤,他会很痛的,很痛的……” 

终于,你撒开手让他走了。你说:“庆平的选择,我懂,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汤梅,这个世界上,你是最懂他的人。他生命最后一刻的爆发,仿佛浓缩了他一生的选择。那是军人的本色,是爱的燃烧。 

记住庆平,记住一种人生,他以燃烧的青春作证! 

用卓越书写人生 

5月,我们走进庆平生前工作的地方――上海警备区通信站,作为这里的副教导员,他曾留下太多的精彩。战友们对我们讲述了许多他的不被你知晓的故事。 

汤梅,你一定还记得1999年的夏天吧,上海青浦地区遭遇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那也正是你怀孕临产的日子。灾情就是命令,庆平顾不上你,带领通信保障应急分队,奔赴抗洪前线。 

那天深夜,风大雨急,指挥部有线通信突然中断。庆平抓起两部对讲机急步向楼下无线电台车冲去。不料,情急中一脚踩空,胸部重重地撞在了楼梯口护栏上。此后的日子,他时常感到胸部疼痛,不敢大口喘气,就用绷带把胸部紧紧绑起来,再疼,就吃止痛片。抗洪结束后,他是被架上车送进医院的,X光片检查结果:左胸第十根肋骨骨折。这时距他摔伤已经整整18天!医生惊讶地说:“真不知你是怎么挺过来的。”从此,官兵们私下里称他是“铁人一号”。 

汤梅,当你生下儿子的前两天终于见到匆匆赶来面带愧疚和喜悦的庆平时,可曾察觉到他身上的伤痛? 

还在庆平刚调任通信站三连连长时,发现话务员转接电话查询一个号码需1.5秒。“能不能把这1.5秒省下来?”有人说“1.5秒算个啥?”庆平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个话务员每个班次接转话量约400次,一个班次的接转查询时间加起来要耗费10分钟。10分钟对现代战争意味着:巡航导弹可以飞行150公里,超音速飞机可以飞行500公里,而洲际导弹可以飞越超过5000公里的距离。 

“为了提高这10分钟,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一搏吗?”他立志要开发出一个“在快乐的人机对话中背记号码”的软件。 

他找到驻地一家颇有名气的软件开发公司求助,人家不相信一个基层连队的能力,婉言推脱了。庆平没有气馁,他带着几个技术骨干买来一堆软件方面的书,又找来《我爱背单词》、《教你下围棋》等软件,苦苦钻研,前后经过200多次修改,手稿装了两麻袋,终于研制成功。 

2000年,《我爱背号码》软件正式在通信站使用,效率惊人:话务员掌握号码的速度提高了3倍,接转电话的速度提高了6倍。当年,通信站在南京军区组织的话务考核评比中,4项总评名列第一。这套软件还获得警备区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 

汤梅,你该为他骄傲的事真的太多。 

他用电脑绘制的“通信路由图”成为驻沪部队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图;他带领战士研发的“电源远端监控报警系统”将工作效率提高20倍。 

他在二连当指导员,把这个连续6年没沾先进边的连队带成了警备区的先进连队;他在三连当连长,把这个连带成了南京军区的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连队先后荣立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 

他任连队主官5年间,担负上海合作组织五国峰会、APEC会议、“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卫星发射、重大军事演习、全国全军性重要会议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20多次,均万无一失。 

他曾写过这样的话:“人人都是一支笔,天天都在写人生;人生处处是考场,事事都要交好卷。” 

最爱是士兵 

汤梅,那一天我们走进了通信站的“王庆平烈士遗物展览室”,抚摸着与一个英雄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件件物品,泪水几次模糊了眼睛。战友们说,有些遗物他们不忍心让你看,怕你睹物思人,心里难过。 

这里有一张“理赔协议清单”,是一个叫舒磊的战士保存的。 

2000年11月的一天傍晚,连部通信员舒磊外出执行任务时被一辆违章行驶的汽车撞伤,当场昏迷过去。当时庆平刚请了假准备带腹泻的儿子去医院看病。听到这个消息,他拔腿就跑,赶到出事地点,抱起满头是血的舒磊,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那天晚上,他在病床前整整守候了一夜,直到舒磊醒来。为了不让战士的权益受侵害,他主动承担了这起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他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法律文件,请来律师咨询,一笔笔列出理赔项目,代表战士家长与肇事单位和肇事者谈判。最终他把理赔协议和2万元赔款交到舒磊的父母手里。 

在他的遗物中,我们还读到了两本厚厚的《兵情日记》,里面记着每个战士的籍贯、生日、性格、爱好、愿望以及思想状况和家庭情况。他常说:“不知兵,谈何爱兵。” 

他的办公室有一张小方凳,通信站的大部分战士都坐过。谁有什么心事、情绪、压力……尽可以坐在这里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地对他们的王副教导员“倾诉”。他常对战士说:“我愿做你们忠实的倾听者。” 

在战士们心目中,庆平永远是一个“训练场一身威严,生活中总是微笑”的兄长。2001年冬,他在新兵连当连长,连里来了两个宁夏籍的回族女战士。他马上想到回族的风俗,要求炊事班记住,遇上吃荤,单独为她俩做菜。一天,两个回族女战士走进饭堂,刚坐下就起身往外走,恰被迎面进来的庆平撞上。他找到司务长了解情况,原来炊事班新调换了人员,一时把加菜的事忘了。他立刻把两个女战士请回来,亲自下厨给她们煮了鸡蛋面,又反复叮嘱司务长以后更换人员一定要做好交接。 

汤梅,你说过,庆平曾对你讲:“你在家带孩子我放心,我在连队带战士也要让他们的家长放心!”这句话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 

晚上查铺,为了不惊扰战士的睡眠,他的手电筒上总是蒙着一块红布。 

过春节,他用自己的钱买下电话卡,让战士排着队挨个往家里打电话拜年。 

当干部13年,13个除夕,他都是和战士们一起过的。 

新兵来了,他给每个人拍一张穿军装的照片,一张一张装在信封里,寄给他们的父母。 

老兵要退伍了,他则把平时拍的照片、录的音像整理出来,设计制作成光碟送给他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庆平牺牲的那天中午,晚去的他发现送来的盒饭只剩下一份,这时正好有个战士出差刚回来,他便悄悄地走开了。六连指导员陈卫国看到这情景,一把拉住庆平,硬把自己的一份分了一半给他。没想到就在这天下午,庆平竟永远地离去…… 

追悼会那天,六连烧了一大锅饭,陈卫国盛了满满一碗,朝着庆平牺牲的方向哭喊着:“副教导员,你吃吧,你一定要吃个饱,你可是饿着肚子走的呀……” 

春天的阳光下,通信站院子里的学习栏里写着的庆平生前的话格外醒目:“视战士高于自己,爱战士胜过自己,为战士不顾自己,学战士提高自己。” 

让我牵住你的手 

汤梅,追寻庆平的足迹,我们走进静安区。那里的很多孤寡老人,一提起庆平,总是眼含泪花。 

家住愚园路的陈华老妈妈一直保存着一把旧藤椅,那是她心中的一段珍藏。 

1996年4月的一天,老人下楼时不小心摔倒,右腿骨折动弹不得。正巧庆平带着战士在小区搞卫生。他得知情况,立刻跑回营区找来一把旧藤椅,把四条腿锯掉,又在周围装了四个把手,把老太太抬进了附近的医院。从那以后,这把藤椅成了老人每次上医院的“轿子”,庆平他们一抬就是5个月。 

通信站旁边有个三义坊街道,这里的孤老形容自己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庆平自来到通信站就和这些老人结成了亲戚,经常带着战士到孤老家帮助洗衣服,晒被褥,打扫卫生。每到春节、中秋等,他就把孤老接到连队,和战士一起包饺子、吃月饼。 

上海市的第一代劳模、89岁的周密老太太身边无亲人,多年来庆平像对自己的奶奶一样关爱着她。老人耳背,他就贴在耳边陪她聊天;老人浓重的乡音,别人听不太懂,庆平却听得明白。老太太逢人便说:“我得了个好孙子!” 

80岁的汤仲贤老太太和老伴膝下无儿无女,庆平常登门问寒问暖,逢年过节总不忘送上一束花。汤老太太对我们讲:“我们老两口这辈子不缺爱情,不缺友情,缺的是亲情。自从庆平来了,我们连亲情也不缺了。” 

庆平发现,老人们平日里最怕自己在家里突然有个什么事,一下子找不到人。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每一位老人,并叮嘱“有事打我电话”。90岁高龄的孤老吴巧云支气管炎发作,呼吸困难,庆平接到电话火速把她送进医院,救下老人一命;瘫痪在床十多年的沈小妹老人想看看上海的新变化,庆平接到电话用三轮车推着老人看遍了静安寺,转遍了南京路。 

三义坊的老人们永远忘不了2005年的元宵节。这天,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居委会老年活动站――几天前庆平就说了,他要带着战士来和老人一起闹元宵。可左等右等一直不见庆平他们的身影,电话打到通信站,得到的却是那个不幸的消息。 

老人们都哭了。他们颤颤地摘下红灯笼,找来黑纱白花,原本欢庆的现场变成了寄托哀思的灵堂。 

庆平生前曾写道:“人间贵有真情在,时代需要奉献者,甘当博爱小人物,温暖社会大家庭。” 

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给你…… 

汤梅,今年1月10日是你们结婚10周年纪念日。你说过,你的庆平每年的这一天都会送你玫瑰花,第一年一支,第二年两支,第三年三支……数过来,他已经送了你45朵玫瑰。你是那么充满喜悦地等待着第十年,第十一年…… 

然而,你竟是再也等不来了。 

2006年的这一天,你手捧一朵玫瑰一个人去了上海青浦福寿园陵园。“庆平,这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给你……”一语未落,泪如雨下。 

有人说你们是一对很有缘分的夫妻,同一年生,同在一座城市长大,同在上海警备区当兵,同在一所军校就读,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同是上海警备区的优秀党员,你们的孩子也恰巧是在“八一”建军节的前夜诞生。 

如今,你已经转业。可你还记得吗?刚结婚时,因为工作需要,你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连队,他在二连当指导员,你就在他的楼上担任三连副连长。楼上楼下,你们只能通通电话。你委屈过,抱怨过。那一天是你的生日,早晨你又接到他的电话,可没说话声,只听到电话里传来一首歌:“背靠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你流泪了。他的心,你懂。 

还记得吗?那年组织上分给你们一间9平方米的宿舍,俩人高兴了很久。在这间小屋里,你们迎来了儿子乐乐。你的母亲来帮忙带孩子,家里一下子多了一老一小,想找块打地铺的地方都难,他就住到了连队,一住就是半年。那段时间,庆平只要有空儿就赶回家抱抱孩子。天黑时看着他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你的鼻子总是酸酸的。可庆平一直鼓励你:“日子会好起来的。” 

还记得吗?每次庆平回到家,总是先把音响打开,让小屋里弥漫着优美的旋律。碰上有空儿,他最高兴的就是带着你和孩子去公园留下一个个欢乐的瞬间。他喜欢画画,便让儿子也学画画,乐乐还真的迷上了油彩。2005年,乐乐画的一幅名为《洗澡真舒服》的画获得了中日“樱花杯”美术作品大奖赛儿童画一等奖。他乐坏了,拿着那本获奖作品画册到处给人看。 

汤梅,让你怀念的还有庆平对老人的孝心。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军人,他从父辈那里秉承了军人的特质。父母老了,他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每年都要为他们办一两件事,买彩电,装空调,2003年又利用国庆长假给他们安装了“多功能浴室”,并在上面贴了各种操作标签:“向左转热水”、“向右转冷水”、“注意:先开冷水后开热水。” 

对与你们生活在一起的岳母他亦如亲儿子一样。每年的“三八”节和母亲节他都要带回一大束康乃馨,岳母怪他花这个钱,他说:“妈妈,我们白天都不在家,让它陪陪你也好!” 

汤梅,你多么希望你和庆平的幸福生活就这样过下去,直到你们像歌里唱的那样“一起慢慢变老”。然而,那一天,你的梦碎了…… 

2005年2月22日,庆平带着通信站四连官兵在警备区综合训练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下午4时45分,战士吴琼持弹进入投掷区,他是今天最后一名投弹者。按规定动作他顺利投出了第一枚手榴弹,观察员报告:炸点约40米。“投得不错,继续努力!”在现场负责指挥的庆平鼓励他。 

吴琼举起了第二枚手榴弹。不料,就在他引弹瞬间,弹体不慎脱手,垂直地落在了他身体后侧一米处,“哧哧”地冒着青烟。距吴琼左侧一步之遥的庆平见状大喊:“快跳!”说着,一步冲上来将吴琼向左侧的隐蔽壕猛拉。一时被惊呆的吴琼下意识地蹲在了地上,庆平第一次拉拽没有成功。千钧一发之际,庆平猛然右跨一大步,扑向吴琼身体的右后侧,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使尽全身力气将吴琼向隐蔽壕推去……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 

浓烟过后,跌在隐蔽壕底的吴琼睁开眼睛看见了倒在壕边上的副教导员,他全身是血,正睁大眼睛关切地看着吴琼,嘴唇动了几下,好像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鲜血开始从他的嘴里不停地冒出来…… 

汤梅,你一定想哭,那就哭出来吧…… 

这个春天,我们去了墓地。我们看到了你和乐乐放在他身边的意为“永结同心”的3个铃铛,看到了条幅上乐乐稚嫩的笔迹:“爸爸,我们永远爱你!”还看到了他的战友以及无数不知道姓名的人们送给他的一束束鲜花…… 

这个春天,我们还去了他牺牲的地方,看到了那原野上一望无际的葱绿和那如星星般开放的花丛…… 

那一刻,我们想起你说过的话:“庆平过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那一刻,我们想起庆平的话:“既要享受生活,更要创造生活;既要追求幸福,更要播撒幸福。” 

一个热爱和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是不会死的。 

英雄活着,他活在军人的行列中,他活在每一个追求善良和美好的人们心里。他以燃烧的青春作证――大爱永生。 

记住庆平,记住这样一种人生! 

为了爱,选择牺牲(短评) 

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人不愿健康地活着。 

当人生只到35岁,拥有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正努力追求光明前程时,谁愿意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当一个人面对危险有两次逃生机会,进一步死、退一步生的时候,谁会坚持把生的希望送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当有人以自私自利为荣,无知地取笑无私奉献精神的时候,谁能够坚守无私的爱、真诚的奉献和神圣的责任? 

没有犹豫,没有惊慌,没有退缩,王庆平以救下战友、牺牲自己的果断行动,毅然作了回答! 

甘愿奉献。王庆平一直这么做,而且一直微笑着这么做、真心诚意地去做。 

因为,他信奉爱的哲学认为爱祖国、爱人民、爱战友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认为爱事业是自己的天职,所以对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尽全力、负全责;他认为爱人民是一名子弟兵应有的情怀,所以不论自己有多少难处,都视驻地群众如父母,把扶危济困当义务,十年间照料孤寡、扶老携幼如一日;他认为播撒爱就是幸福和快乐,所以总是坦然面对各种挑战,总是朝气蓬勃进取向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王庆平用生命叩响了最后一个爱的音符。他的短暂人生和英雄壮举告诉我们:有一种爱,要付出生命;有一种爱,会长驻人间。

3. 时代先锋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1.93岁的侯祥麟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重要奠基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 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说“我和祖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60多念党龄的中国共产党,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终身不悔;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
青藏高原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是妇女、幼儿疾病的主要诱因。多年来,何敏就像青海三江源头温暖的春水,滋润着各族妇幼的心田,传送党对妇女儿童的关爱,使母亲像花儿一样盛开,幼儿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被誉为雪域高原“暖妈妈”。
2.2007年冬天,何敏随医疗队到海拔4000多米的牧区巡诊。听说牧民宫保妻子难产、情况危急,何敏和两名队员立即驱车赶往宫保家。此时,天寒地冻,结冰的路面非常滑,何敏乘坐的汽车在一个拐弯处侧滑,陷进路边水沟,何敏左腿受伤,鲜血直流。从车里爬出来,何敏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一瘸一拐地走了3个多小时,赶到宫保家。当时,产妇的羊水已被污染,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何敏不顾自己的伤痛,立即抢救婴儿,婴儿获救,发出响亮的啼哭。
“救人第一”是何敏从医以来一贯秉持的信念。2008年6月,何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巡诊时,藏族产妇拉毛生下的婴儿小嘴里呛满污物,呼吸困难,危在旦夕。来不及准备器械,何敏俯下身子就口对口将孩子嘴里的污物吸出来。入伍16年,何敏上高原巡诊29次,5次面临危险,在草原牧区救治婴幼儿300多个,使上千名育龄妇女恢复健康。
遇到危重病人,何敏总是随叫随到,常常是饭吃了一半,就跑到病房抢救病人;下班回家没坐稳,又被叫到手术室;夜里常常刚躺下,就被电话叫走处理急诊病号。2007年4月,何敏刚刚结束半个多月的巡诊返回西宁,丈夫和儿子在家高兴地盼她归来。可车队刚进医院门口,就有一个焦急的中年男子跑过来求助。原来他的妻子临产发生大出血,生命垂危。何敏闻讯,跑着来到手术室。经过两个小时紧急抢救,产妇的命保住了。等何敏回到家里已是午夜,等不及她回来的丈夫和儿子,蜷在沙发上睡着了。
当地的回族、撒拉族等民族流行一种习俗:新生儿出生后,要在嘴里放一块红糖,寓意孩子的未来甜甜蜜蜜。何敏在临床中发现,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危及生命。于是每遇这种情况,她便竭力劝解。2002年9月的一天,回族孕妇马玉珍在医院产下一个7斤重男婴,家人非常高兴,马玉珍的公公专门从家带来一大包红糖,激动地掰下一大块塞到婴儿嘴里。不一会儿,就见婴儿脸色发紫,呼吸急促,值班护士急忙找来何敏,经过半个多小时急救,婴儿转危为安。何敏借此再一次向他们讲明给婴儿嘴里放红糖的危险,病人全家频频点头。
3.多年来,何敏用雪山般的圣洁,在广大病患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被患者称为“最干净的医生”、“最温暖的医生”、“最有良心的医生”。
无论贫与富,她待病人一样亲。面对患者,何敏想的总是怎么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开“良心方”,用“良心药”,办“良心事”。一位来自青海循化县的撒拉族农村妇女因严重贫血等症状住进了医院。又是输血,又是加强营养,住了一个多月后,这位妇女心里打鼓了:这种住法,估计少说也得万八千元吧。谁知出院时一结账才2980元,病人困惑,以为弄错了。护士长告诉她:何主任为你制定了最经济的治疗方案,能不花的钱都没花。这位病人听后心头一热。为拒收患者表达谢意的红包,何敏费了不少心思,有的红包实在推辞不掉,她就交到收费室作为病人住院费用,并将交费收据交到病人手里。
无论远与近,她待病人一样热。何敏从未因民族、文化、宗教等差异对病人另眼相看,无论患者从哪个地方来,她都热心相待。1997年春节刚过,何敏随医疗队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巡诊,发现70多岁的卓嘎老人患有严重风湿病,双腿关节已经变形,痛苦不堪。由于老人经常要跟着家人游牧,居无定处,何敏给她做完检查后,一次为老人留足了用于半年的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的药物。此后,一有医疗队出来赴高原巡诊,何敏就委托队友带上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想方设法交给老人。卓嘎非常感动,直到临终前还一直念叨她的名字。
无论老与少,她待病人一样敬。2008年初,一位姓袁的老奶奶患晚期卵巢癌,被子女送到第四医院妇产科做保守治疗。为了让这位身心遭受病痛折磨的老奶奶欣慰地走完人生,何敏发动全科人员轮流特殊护理。每当袁奶奶疼痛难忍时,何敏就带着护士给她轻轻按摩搓揉;每当袁奶奶孤独难过时,何敏就和护士来到病床前,给她唱歌讲故事;每逢袁奶奶情绪低落时,何敏就与护士一道,为她梳头、喂饭、讲笑话。有一次,由于药物反应强烈,袁奶奶吐了一床,何敏二话没说,迅速为她更换了干净的衣服被褥,又端来热水给她擦洗全身,还轻言细语地安慰:“奶奶,别紧张,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在一旁手足无措的袁奶奶的儿孙,对这位忙前忙后的女军医感激不已。
4.何敏出生在一个满族工人之家,她的父母先后在甘肃迭部、青海西宁工作过,从小在民族地区成长的经历,使她深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成为人民军医后,她以高天厚土般的情义,回报着各族人民的养育之恩。
何敏所在的兰州军区第四医院,有着“奉献青藏高原,服务各族群众”的优良传统,医院每年都组织医护人员赴高原巡诊,每次巡诊,何敏都积极报名参加。从事妇产工作16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迎着新生儿的啼哭声开始一天的忙碌。每接生一个婴儿,何敏都视如珍宝一般。但一提起自己的儿子赵涛旭,何敏就难过得掉眼泪。2009年10月初,小涛旭患上重感冒,高烧昏迷不醒。正在给病人做手术的何敏,原想下了手术台就带孩子去看病。可谁知刚做完这台手术,又来了一位急诊孕妇,也要马上手术。何敏是科里唯一有资格开刀动手术的医生,无奈何,她又走进了手术室,一来二去把孩子耽搁成了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年除夕,听说何敏不用值班,丈夫赵起峰兴致勃勃张罗了一桌子饭菜,可左等右等不见何敏的人影。儿子爬上窗台,眼巴巴望着楼下的马路,盼望妈妈归来。
《时代先锋》是1937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由李芝清导演。罗朋,胡蝶影,谢益之,胡蝶丽,梁添添,刘桂康主演。
《时代先锋》讲述一对年青爱侣冲破封建思想,争取恋爱自由,又把爱情抛诸脑后,一同赴前线,为国家效力,为民族自由而奋斗。

时代先锋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4. 先锋人物有哪些人?

先锋人物有:
1、于敏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于漪
于漪,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2月出生,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
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3、王书茂
王书茂,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2月出生,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投身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
在南海维权中敢于斗争,充分发挥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带领群众造大船、闯远海致富,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典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5. 先锋人物有哪些人?

1、中国阿甘陈盆滨
《先锋人物》本期嘉宾——“中国阿甘陈盆滨”,他是耐力跑著名运动员,极限马拉松运动员,CCTV5《跟5一起跑》总教练,北京铁三协会荣誉理事。登上美国《户外》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
2011CCTV体坛风云人物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提名奖,2012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非奥项目运动员提名奖获得者,第七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CORDURA风云人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浙江宁波地区的第56棒火炬手。他是首个参加并完成撒哈拉马拉松赛的中国人。巴西亚马逊254公里丛林马拉松赛世界亚军。

2、梁冬:颠覆大师的人生哲学
《先锋人物》本期嘉宾——催眠大师唐堂,催眠自古以来就是备受争议的一件事情,最近电影《催眠大师》的即将上映更是再次掀起大家的热议。本期我们请到被誉为“睡神”的催眠大师现场集体催眠20多名学生,讲述他的催眠经历,为大家解开一直以来的疑惑。

3、刘涛:万能贤妻养成记
《先锋人物》本期嘉宾——“国民好媳妇”刘涛。当她踏进采访的房间内,第一句话是大家好,然后是惊叹于我们节目的布景:“这么大阵仗啊?我在镜头里好看吗?哎呀,你们真的很专业。”除了欣慰她对我们的赞赏之外,她投入到这个房间的,这个氛围的,是一种阳光,一种温暖,一下子拉近了她与现场所有人之间的距离,能做到这样真的很了不起。然后是她最甜美的笑容,真挚的眼神,让你觉得,她不会骗你,她的心里充满了真正的善良。

4、荣耀缔造者:华为精英团队
《先锋人物》本期嘉宾——华为精英团队。提到手机软件的设计者或者工程师,也许你会联想到戴着眼镜,呆若木鸡的宅男形象,你心中的他们除了设计代码,说一些听不懂的话,也一定是完全没有情调的一群书呆子。但华为荣耀团队的四位主要成员,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5、杨威:杨阳洋的钢铁侠老爸
《先锋人物》本期嘉宾——杨阳洋的钢铁侠老爸杨威。杨威,体操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全能金牌获得者,他是一名全能型运动员,强项为吊环和双杠。当年他登上奥运会冠军的领奖舞台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的今天,自己的儿子会因为一档节目瞬间风靡大江南北,知名度甚至有赶超自己的趋势……

先锋人物有哪些人?

6. 时代先锋人物事迹

  (一)93岁的侯祥麟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重要奠基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 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说“我和祖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60多念党龄的中国共产党,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终身不悔;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

  (二) 青藏高原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是妇女、幼儿疾病的主要诱因。多年来,何敏就像青海三江源头温暖的春水,滋润着各族妇幼的心田,传送党对妇女儿童的关爱,使母亲像花儿一样盛开,幼儿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被誉为雪域高原“暖妈妈”。

  “救人第一”

  2007年冬天,何敏随医疗队到海拔4000多米的牧区巡诊。听说牧民宫保妻子难产、情况危急,何敏和两名队员立即驱车赶往宫保家。此时,天寒地冻,结冰的路面非常滑,何敏乘坐的汽车在一个拐弯处侧滑,陷进路边水沟,何敏左腿受伤,鲜血直流。从车里爬出来,何敏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一瘸一拐地走了3个多小时,赶到宫保家。当时,产妇的羊水已被污染,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何敏不顾自己的伤痛,立即抢救婴儿,婴儿获救,发出响亮的啼哭。

  “救人第一”是何敏从医以来一贯秉持的信念。2008年6月,何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巡诊时,藏族产妇拉毛生下的婴儿小嘴里呛满污物,呼吸困难,危在旦夕。来不及准备器械,何敏俯下身子就口对口将孩子嘴里的污物吸出来。入伍16年,何敏上高原巡诊29次,5次面临危险,在草原牧区救治婴幼儿300多个,使上千名育龄妇女恢复健康。

  遇到危重病人,何敏总是随叫随到,常常是饭吃了一半,就跑到病房抢救病人;下班回家没坐稳,又被叫到手术室;夜里常常刚躺下,就被电话叫走处理急诊病号。2007年4月,何敏刚刚结束半个多月的巡诊返回西宁,丈夫和儿子在家高兴地盼她归来。可车队刚进医院门口,就有一个焦急的中年男子跑过来求助。原来他的妻子临产发生大出血,生命垂危。何敏闻讯,跑着来到手术室。经过两个小时紧急抢救,产妇的命保住了。等何敏回到家里已是午夜,等不及她回来的丈夫和儿子,蜷在沙发上睡着了。

  当地的回族、撒拉族等民族流行一种习俗:新生儿出生后,要在嘴里放一块红糖,寓意孩子的未来甜甜蜜蜜。何敏在临床中发现,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危及生命。于是每遇这种情况,她便竭力劝解。2002年9月的一天,回族孕妇马玉珍在医院产下一个7斤重男婴,家人非常高兴,马玉珍的公公专门从家带来一大包红糖,激动地掰下一大块塞到婴儿嘴里。不一会儿,就见婴儿脸色发紫,呼吸急促,值班护士急忙找来何敏,经过半个多小时急救,婴儿转危为安。何敏借此再一次向他们讲明给婴儿嘴里放红糖的危险,病人全家频频点头。

  “三个一样”

  多年来,何敏用雪山般的圣洁,在广大病患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被患者称为“最干净的医生”、“最温暖的医生”、“最有良心的医生”。

  无论贫与富,她待病人一样亲。面对患者,何敏想的总是怎么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开“良心方”,用“良心药”,办“良心事”。一位来自青海循化县的撒拉族农村妇女因严重贫血等症状住进了医院。又是输血,又是加强营养,住了一个多月后,这位妇女心里打鼓了:这种住法,估计少说也得万八千元吧。谁知出院时一结账才2980元,病人困惑,以为弄错了。护士长告诉她:何主任为你制定了最经济的治疗方案,能不花的钱都没花。这位病人听后心头一热。为拒收患者表达谢意的红包,何敏费了不少心思,有的红包实在推辞不掉,她就交到收费室作为病人住院费用,并将交费收据交到病人手里。

  无论远与近,她待病人一样热。何敏从未因民族、文化、宗教等差异对病人另眼相看,无论患者从哪个地方来,她都热心相待。1997年春节刚过,何敏随医疗队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巡诊,发现70多岁的卓嘎老人患有严重风湿病,双腿关节已经变形,痛苦不堪。由于老人经常要跟着家人游牧,居无定处,何敏给她做完检查后,一次为老人留足了用于半年的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的药物。此后,一有医疗队出来赴高原巡诊,何敏就委托队友带上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想方设法交给老人。卓嘎非常感动,直到临终前还一直念叨她的名字。

  无论老与少,她待病人一样敬。2008年初,一位姓袁的老奶奶患晚期卵巢癌,被子女送到第四医院妇产科做保守治疗。为了让这位身心遭受病痛折磨的老奶奶欣慰地走完人生,何敏发动全科人员轮流特殊护理。每当袁奶奶疼痛难忍时,何敏就带着护士给她轻轻按摩搓揉;每当袁奶奶孤独难过时,何敏就和护士来到病床前,给她唱歌讲故事;每逢袁奶奶情绪低落时,何敏就与护士一道,为她梳头、喂饭、讲笑话。有一次,由于药物反应强烈,袁奶奶吐了一床,何敏二话没说,迅速为她更换了干净的衣服被褥,又端来热水给她擦洗全身,还轻言细语地安慰:“奶奶,别紧张,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在一旁手足无措的袁奶奶的儿孙,对这位忙前忙后的女军医感激不已。

  “靠得住的医生”

  何敏出生在一个满族工人之家,她的父母先后在甘肃迭部、青海西宁工作过,从小在民族地区成长的经历,使她深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成为人民军医后,她以高天厚土般的情义,回报着各族人民的养育之恩。

  何敏所在的兰州军区第四医院,有着“奉献青藏高原,服务各族群众”的优良传统,医院每年都组织医护人员赴高原巡诊,每次巡诊,何敏都积极报名参加。从事妇产工作16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迎着新生儿的啼哭声开始一天的忙碌。每接生一个婴儿,何敏都视如珍宝一般。但一提起自己的儿子赵涛旭,何敏就难过得掉眼泪。2009年10月初,小涛旭患上重感冒,高烧昏迷不醒。正在给病人做手术的何敏,原想下了手术台就带孩子去看病。可谁知刚做完这台手术,又来了一位急诊孕妇,也要马上手术。何敏是科里唯一有资格开刀动手术的医生,无奈何,她又走进了手术室,一来二去把孩子耽搁成了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年除夕,听说何敏不用值班,丈夫赵起峰兴致勃勃张罗了一桌子饭菜,可左等右等不见何敏的人影。儿子爬上窗台,眼巴巴望着楼下的马路,盼望妈妈归来。

7. 先锋人物有哪些?

1、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2、于漪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3、马万祺
马万祺(1919年10月21日-2014年5月26日),生于广州市荔湾区南岸村,大学学历,澳门东亚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博士学位,暨南大学名誉博士。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永远会长,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永远主席,澳门大华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万祺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澳门工商界的翘楚、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4、马云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5、马化腾
马化腾,汉族,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人[1-2],197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东方县八所港(今属海南省东方市)。1993年获深圳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先锋名单(100名)

先锋人物有哪些?

8. 时代先锋人物事迹

 
  (一)93岁的侯祥麟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重要奠基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
   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说“我和祖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60多念党龄的中国 *** ,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终身不悔;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
  (二) 青藏高原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是妇女、幼儿疾病的主要诱因。
  多年来,何敏就像青海三江源头温暖的春水,滋润着各族妇幼的心田,传送党对妇女儿童的关爱,使母亲像花儿一样盛开,幼儿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被誉为雪域高原“暖妈妈”。
   
  “救人第一”
  2007年冬天,何敏随医疗队到海拔4000多米的牧区巡诊。
  听说牧民宫保妻子难产、情况危急,何敏和两名队员立即驱车赶往宫保家。
  此时,天寒地冻,结冰的路面非常滑,何敏乘坐的汽车在一个拐弯处侧滑,陷进路边水沟,何敏左腿受伤,鲜血直流。
  从车里爬出来,何敏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一瘸一拐地走了3个多小时,赶到宫保家。
  当时,产妇的羊水已被污染,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何敏不顾自己的伤痛,立即抢救婴儿,婴儿获救,发出响亮的啼哭。
  “救人第一”是何敏从医以来一贯秉持的信念。
  2008年6月,何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巡诊时,藏族产妇拉毛生下的婴儿小嘴里呛满污物,呼吸困难,危在旦夕。
  来不及准备器械,何敏俯下身子就口对口将孩子嘴里的污物吸出来。
  入伍16年,何敏上高原巡诊29次,5次面临危险,在草原牧区救治婴幼儿300多个,使上千名育龄妇女恢复健康。
  遇到危重病人,何敏总是随叫随到,常常是饭吃了一半,就跑到病房抢救病人;下班回家没坐稳,又被叫到手术室;夜里常常刚躺下,就被电话叫走处理急诊病号。
  2007年4月,何敏刚刚结束半个多月的巡诊返回西宁,丈夫和儿子在家高兴地盼她归来。
  可车队刚进医院门口,就有一个焦急的中年男子跑过来求助。
  原来他的妻子临产发生大出血,生命垂危。
  何敏闻讯,跑着来到手术室。
  经过两个小时紧急抢救,产妇的命保住了。
  等何敏回到家里已是午夜,等不及她回来的丈夫和儿子,蜷在沙发上睡着了。
  当地的 *** 、撒拉族等民族流行一种习俗:新生儿出生后,要在嘴里放一块红糖,寓意孩子的未来甜甜蜜蜜。
  何敏在临床中发现,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危及生命。
  于是每遇这种情况,她便竭力劝解。
  2002年9月的一天, *** 孕妇马玉珍在医院产下一个7斤重男婴,家人非常高兴,马玉珍的公公专门从家带来一大包红糖,激动地掰下一大块塞到婴儿嘴里。
  不一会儿,就见婴儿脸色发紫,呼吸急促,值班护士急忙找来何敏,经过半个多小时急救,婴儿转危为安。
  何敏借此再一次向他们讲明给婴儿嘴里放红糖的危险,病人全家频频点头。
  “三个一样”
  多年来,何敏用雪山般的圣洁,在广大病患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被患者称为“最干净的医生”、“最温暖的医生”、“最有良心的医生”。
  无论贫与富,她待病人一样亲。
  面对患者,何敏想的总是怎么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开“良心方”,用“良心药”,办“良心事”。
  一位来自青海循化县的撒拉族农村妇女因严重贫血等症状住进了医院。
  又是输血,又是加强营养,住了一个多月后,这位妇女心里打鼓了:这种住法,估计少说也得万八千元吧。
  谁知出院时一结账才2980元,病人困惑,以为弄错了。
  护士长告诉她:何主任为你制定了最经济的治疗方案,能不花的钱都没花。
  这位病人听后心头一热。
  为拒收患者表达谢意的红包,何敏费了不少心思,有的红包实在推辞不掉,她就交到收费室作为病人住院费用,并将交费收据交到病人手里。
  无论远与近,她待病人一样热。
  何敏从未因民族、文化、宗教等差异对病人另眼相看,无论患者从哪个地方来,她都热心相待。
  1997年春节刚过,何敏随医疗队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巡诊,发现70多岁的卓嘎老人患有严重风湿病,双腿关节已经变形,痛苦不堪。
  由于老人经常要跟着家人游牧,居无定处,何敏给她做完检查后,一次为老人留足了用于半年的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的药物。
  此后,一有医疗队出来赴高原巡诊,何敏就委托队友带上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想方设法交给老人。
  卓嘎非常感动,直到临终前还一直念叨她的名字。
  无论老与少,她待病人一样敬。
  2008年初,一位姓袁的老奶奶患晚期卵巢癌,被子女送到第四医院妇产科做保守治疗。
  为了让这位身心遭受病痛折磨的老奶奶欣慰地走完人生,何敏发动全科人员轮流特殊护理。
  每当袁奶奶疼痛难忍时,何敏就带着护士给她轻轻 *** 搓揉;每当袁奶奶孤独难过时,何敏就和护士来到病床前,给她唱歌讲故事;每逢袁奶奶情绪低落时,何敏就与护士一道,为她梳头、喂饭、讲笑话。
  有一次,由于药物反应强烈,袁奶奶吐了一床,何敏二话没说,迅速为她更换了干净的衣服被褥,又端来热水给她擦洗全身,还轻言细语地安慰:“奶奶,别紧张,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
  ”在一旁手足无措的袁奶奶的儿孙,对这位忙前忙后的女军医感激不已。
  “靠得住的医生”
  何敏出生在一个满族工人之家,她的父母先后在甘肃迭部、青海西宁工作过,从小在民族地区成长的经历,使她深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成为人民军医后,她以高天厚土般的情义,回报着各族人民的养育之恩。
  何敏所在的 *** 第四医院,有着“奉献青藏高原,服务各族群众”的优良传统,医院每年都组织医护人员赴高原巡诊,每次巡诊,何敏都积极报名参加。
  从事妇产工作16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迎着新生儿的啼哭声开始一天的忙碌。
  每接生一个婴儿,何敏都视如珍宝一般。
  但一提起自己的儿子赵涛旭,何敏就难过得掉眼泪。
  2009年10月初,小涛旭患上重感冒,高烧昏迷不醒。
  正在给病人做手术的何敏,原想下了手术台就带孩子去看病。
  可谁知刚做完这台手术,又来了一位急诊孕妇,也要马上手术。
  何敏是科里唯一有资格开刀动手术的医生,无奈何,她又走进了手术室,一来二去把孩子耽搁成了病毒性心肌炎。
  有一年除夕,听说何敏不用值班,丈夫赵起峰兴致勃勃张罗了一桌子饭菜,可左等右等不见何敏的人影。
  儿子爬上窗台,眼巴巴望着楼下的马路,盼望妈妈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