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之后,美国人为什么会主动退还中国赔款?其实他们很聪明

2024-05-20 04:14

1. 辛丑条约之后,美国人为什么会主动退还中国赔款?其实他们很聪明


辛丑条约之后,美国人为什么会主动退还中国赔款?其实他们很聪明

2. 美国为什么没有在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瓜分中国

对美国而言,对土地的诉求并不大,美国人更需要的是市场。况且有“利益均沾”一条,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割地=美国在中国的割地。
辛丑条约说白了,就是为了打中国的脸而存在的,一个主权打得不敢站起来了,才好更容易得控制。
列强后续的手段,只不过被一战打乱了步伐而已。
日本近水楼台,从中攫取的后续利益最多。
美国人则选择用小部分赔款培植亲美势力,同时占领中国市场。
仅此而已。

另: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
列强 用清政府承认的条款来压制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消磨人民的反抗精神。同时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百般维护,把清政府从一个独立政府转变为半殖民地式的代理人政权。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139.htm

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
所有赔款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

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又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
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朝的太上皇。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和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这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3.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把赔款退回来了,为何只有一个国家不退?

那个没有退款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卑劣无耻不肯承认,根本不想退款。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李鸿章当时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和英国、美国等共计十一个国家签下了不平等的屈辱的《辛丑条约》,决定向他们赔款。后来,赔偿国又加入了瑞典、挪威和葡萄牙。赔偿金额高达4.5亿两白银,赔款期限39年,加上本息实际赔款9.8亿两,很大一笔天文数字。这个赔款后来经过统计发现,实际已经支付5.76亿两,于是当时的政府要求那些国家归还。

迫于压力也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当时就有七个国家退还过赔款了。先是美国的教育人士建议美国总统退还一部分钱款,用来建学校,并资助中国学生留美,培养一批亲美的中国人才。带着这样的目的,美国国会决定退还一半的庚子赔款,用这笔赔款在中国建立了十二所高校和成立各种基金会。这件事当时在国际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接着英国也决定效仿美国,把退还的赔款用在教育事业上。然后国际社会纷纷响应。

苏联政府成立后,对外宣布剩余的赔款他们不要了。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同时也都表明态度,都退还了赔款。但依然有其他国家没有退款,这个国家就是最恬不知耻的日本。其实,日本是第一个向清政府索要赔款的国家。按理说,看到其他国家纷纷退款,日本应该也顺应潮流。但是日本只是表面上说要退款,因为日本提出这些资金不能由中国掌握,必须由日本操控。

日本根本不想退款,他们不承认历史不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日本真是假仁假义的,因为日本是把钱用在了中国,却是在生产日本缺乏的需要的物资,同时还打着支持对华文化事业的旗号,对我们中国进行文化同化和文化侵略。这种行为就像留日中国学生认为的那样——日本包藏侵略祸心,让人不能接受。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把赔款退回来了,为何只有一个国家不退?

4. 美国人为什么会在辛丑条约之后主动退还中国赔款?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之后,庚子赔款退还款之所以引发了教育界的争吵,则是因为教育界为了明确这笔钱款由谁来掌管,且这笔钱款该如何分配。其实,在庚子赔款的退还款给中国的时候,中国的财政正处于一个艰难的时刻。当时,一些公立学校的教师,甚至都发不起工资了。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笔款项才引发了如此规模的讨论。


当时,列强在退还这些钱款的时候,明确的说明了一些附加条件,那就是:这笔钱款的一部分要用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上。而这个时间点,中国的教育界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所以,当这么大一笔钱款下来的时候,自然成为了整个教育界的焦点。
当时,关于这笔钱由谁来掌管,一度引发了大规模的争吵,由此带来的矛盾也十分之大。而北京教育界因为近水楼台的优势,率先争得了俄国所赔的钱款。但是,北京的其它学校却为了争夺这笔钱款,闹得是满城风雨。此外,其它地方的教育界对当时北京的教育界也是极为不满,纷纷在舆论和行动上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所以,这笔退还款就像是一颗丢入静水中的石子,激起了一波又一波涟漪,让当时教育界的人失去了本来该有的斯文。


为了争夺这笔钱款产生了极为激烈的冲突,这个冲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最后,国民政府决定将这笔钱款全部收归国库。以至于刚开始所说的“庚款兴教”,也没能真正的实现。
其实,所谓的庚子赔款,便是辛丑条约中的赔款。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开战,等他们打败清政府之后,便要求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所以,赔款的原因便是:赔偿列强与义和团、清政府开战所造成的损失。当时,赔款的金额共有四亿五千万两之多,以4%的年息,分三十九年付清,本息合计有九亿八千多万两白银。而清政府当时积贫积弱,根本担不起这样数额的赔款。
也因此,清政府把一部分赔款分摊到了其它省,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后来,经过与列强的不断协商,且这些款项中有一部分是虚假不实的,最终,经过中国坚持不懈地努力,列强才答应退还一部分钱款。但是,列强却有自己的算盘,在退还款时附加了一些额外条件。


清华大学的建立,还与庚子赔款有一定的联系。
当时,美国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款,指定要用于派遣赴美留学生。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方协商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于是,在1909年,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同年八月,内务府将皇家园林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
此外,1924年在美国国会的同意下,成立了“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其掌管了一千多万美金的退还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款项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了清华大学。1928年,学校正式改名为“清华大学”。因此,庚子赔款对清华大学的影响很大,也因为这笔款项使清华大学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比较独特。
直到现在,新竹的清华大学每年还能接到庚子赔款退还款的款项,但北京的清华大学却从新中国建立之后,便和庚子赔款的退还款没有了关系。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定数量的金钱来作为支撑。而在教育方面,资金的支持更是非常重要,没有资金的支持学校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在经费极度紧张的当时,教育界为了争夺经费,出现的种种不合斯文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有情可原。
其实,就是美国人的那种布道式的价值观起了作用。因为,对美国人来说,向其它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远比眼前的这点真金白银更重要。而且,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曾这样对罗斯福总统说道:“哪一个国家能教育这一代中国的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因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在精神和商业上得到最大收获。因为,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5. 为什么辛丑条约后美国主动放弃了1w两白银的赔款?

1900年,中国的庚子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这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谈判战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于是梁诚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

为什么辛丑条约后美国主动放弃了1w两白银的赔款?

6. 《辛丑条约》赔款部分退还中国的国家有哪些?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美国赔款3200多万两。不过,美国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中,却出现“浮报冒报”现象,驻美公使梁诚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后美国决定退还部分赔款,用于资助留美学生和在中国开办学校。1908年6月23日,美国国会准将10785286.12美元退还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在《辛丑条约》中,清王朝要向哪些国家支付赔款?一共要支付多少赔款?

1901年9月7日上午,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奕匡与十一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因此,实际上一共要赔偿十四国的军费及损失费,共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期限1902年--1940年,年息4厘,合计本息九亿八千万两,这就是“庚子赔款”。
其中,沙俄以出兵满洲耗费最多,要求赔偿的额度也最大,为一亿三千多万两。
要知道,当时中国人口约45000多万,这个赔款相当于摊派到每个中国人头上约一两银子。即使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中国还履行该条约的相关赔款条例。
那么,《辛丑条约》赔款部分退还中国的国家除了美国,还有哪些?

实际上,美国的退款,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当然是指定兴办教育,且限于培养留美学生,而不是让中国政府他用。
一战爆发后,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停付向德国赔款。
1920年12月,英国退还庚款,用于在中国发展英式教育,增强中英贸易,提高英国经济利益。
1922年,法国决定将一部分庚款充当改组中法实业银行及发展中法间教育事业的资金。一共退还39158万余法郎,折合为美元7555万余元。
中比、中荷、中意,分别于1925年、1926年、1933年签订退还庚款协议。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解,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所占奥匈帝国赔款,中国政府也随即停止支付赔款。
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新政府也取消了中国的赔款协定。

之后,其他国家也陆续停止要求中国支付赔款,或者退还部分赔款。
只有日本日本的退款最麻烦。因为日本政府一直坚持要用庚子赔款,在华搞所谓的“文化事业”。其实,在1923年--1936年的部分事业支持上,日本还是释放一些善意的,但日本政府口头答应退款,但实际上中国没有一个团体申请到补助。还有一部分是用于留日学生的补助,远比美国的赔款少。最后是用于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及中日文化交流的费用,也很少。
那么,赔款里的钱日本人大部分都用在哪里呢?就是1936年以后则用于侵华战争。

7. 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的赔款怎么办?

在我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即所谓的“庚子赔款”,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里面关于赔款的表述是: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自1902年1月1日起,至1940年止,清政府一共要赔偿白银多达4.5亿两,在加上本息一共为9.8亿两白银,需要在39年内全部还清。
但是, 1911年10月11日的武昌起义成功后清政府的实际统治就已经被推翻了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清帝正式退位。那么,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的赔款怎么办?

实际上,清朝灭亡后,欠款移到了国民政府。在以后的日子,中国人还欠款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直至1908年,美国的一位官员在谈话中无意承认了美国政府确实是要太多了。迫于舆论压力,他们只好将多余的赔偿用在了留美学童的培养之上。再后来经过了一次又一次交涉,列强答应将一部分赔款退还给中国,使得赔款的数量减少了不少。
 随着一战的爆发了,中国作为战胜国,才不用再给列强赔偿,于是很多国家取消了赔款要求,比如战败的奥匈和德国。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府也放弃了赔款要求。 1920年英法两国相继退还了赔款,1925年的时候比利时也退还了赔款,而意大利在1933年的时候选择了退款,荷兰则是在1926年退还了赔款。到此,基本上与所有国家之间的债务关系一笔勾销,但这里有个特殊的案例就是日本,一战结束时,日本鉴于当下的形势也曾答应过退款,但提出的条件却让人无法接受,所以一直到77事变的时候还在赔款!从1902年开始到 1938结束,除去返还的,一共赔偿了日本5.76万两左右!

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的赔款怎么办?

8. 为什么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应该还有澳大利亚),总人数约3万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拼命掠夺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终于在1900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爱国武装斗争运动,它首先从山东兴起,很快就发展到直隶(今河北)、天津、北京、山西、东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义和团英雄们高举反帝斗争大旗,手持大刀长矛,到处焚毁教堂,驱逐侵略者。
  帝国主义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感到惊恐不安,一方面却认为这是入侵中国的极好机会。于是,西方列强纷纷制造出兵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的舆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这场反帝斗争,德、日、俄、法、英、美、意、奥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侵华联军,直接进行武装干涉。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国驻华公使联合发出通牒,以出兵“平乱”胁迫清政府,限令在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不然就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等八国于5月28日一致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进入北京。西方列强还分别照会清政府,“不论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各外国公使已决定调兵来北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慈禧太后竟下谕同意洋兵进京。
  第一批侵华联军440余人于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车从天津开进北京。各国军舰也纷纷开到大沽口外示威。6月9日,帝国主义各国驻华公使又开会决定调遣大队侵略军进京。10日,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由于受到京津铁路沿线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有力阻击,这支侵略军不得不从廊坊折回天津,还付出了死伤近400人的代价。西摩尔也承认,如果义和团使用的是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统率的联军则必将全军覆灭。
  当西摩尔率联军向北京进犯时,各国军舰20艘也已云集大沽口外,准备进攻大沽炮台。6月15日,各国海军司令密谋夺取大沽炮台,以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人登陆。6月16日下午,英、德等国的小分队也相继登陆,配合先期登陆的日军,完成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进攻大沽炮台的准备。16日傍晚,俄军中尉巴赫麦季耶夫把八国联军的最后通牒送交天津镇总兵、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以“暂借”炮台为名,限定17日凌晨2时以前交出炮台,否则即开炮轰击,用武力夺取。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八国联军的侵略要求,并下令各炮台将士严阵以待,痛击来犯之敌。17日凌晨,在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的指挥下,八国联军的兵舰10余艘悍然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同时向大沽炮台发起猛烈攻击。罗荣光率领守卫炮台的官兵奋勇抵抗,开炮还击。双方激战了6小时,毙伤侵略军130多人,击伤敌舰6艘。但因后无援兵,弹药用尽,大沽炮台终于陷入八国联军手中。
  大沽炮台失陷后,八国联军纷纷从大沽登陆,并向天津进犯。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一大基地。帝国主义国家在天津旧城东南的紫竹林一带建立了租界,海河两岸有他们的教堂、洋行、银行、码头和工厂。这里住着外国的领事、商人、传教士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
  6月17日晚,八国联军从大沽乘火车开到天津,进入紫竹林租界。6月23日,俄、英两国侵略军600余人分别从军粮城和紫竹林租界进攻清军的军工厂东局子,没有成功。27日,八国联军2800多人再次从三面围攻东局子,经过激战,最后占领了东局子。7月9日,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受到聂士成军的有力抗击。最后因力量相差悬殊,聂士成英勇殉国,爱国官兵也损失很大,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八里台。
  7月12日,八国联军的各路增兵均已到达天津,约1.4万人。沙俄远东军司令官阿列克谢耶夫也在这时抵达天津,他自任总理联军军务之责,召集各国侵略军司令官开会,研究并制定了总攻天津城垣计划。八国联军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于13日凌晨分两路向天津旧城发动总攻。一路由俄、德为主的5000人进攻东城和东北角三岔河阵地;一路以日、美、英、法等国为主的5000人进攻南门。其余兵力驻扎在紫竹林租界和老龙头火车站,作为后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虽然遭到义和团和一部分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还是在14日攻占了天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立即分区占领,实行殖民统治。联军在天津成立了殖民统治机构——都统衙门,由俄、英、日三国军官充当头子,统治天津、静海和宁河等广大地区。
  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各国继续增兵向天津集结,准备大举进攻北京。8月2日,八国联军拼凑了4万兵力,正式成立了联军司令部,经过一番争夺,最后决定由德国元帅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8月3日,八国联军各首领开会,决定进攻北京。4日,八国联军出动1.8万多人从天津沿北运河向北京进发。5日,联军攻占北仓,6日攻占杨村,9日攻占河西务,13日攻占通州。八国联军在占领通州后,原来商定先休息一天,然后再研究如何进攻北京城。但俄国侵略军为了抢攻占北京的“首功”,背约在14日凌晨首先进攻东便门。经过激战,于凌晨2时攻占了东便门。接着,俄军又进攻建国门。日军见到俄军已发起攻城,也于14日进攻齐化门(今朝阳门)。美、英各军也相继开始攻城,并先后攻入城内。8月15日晨,八国联军进攻皇城东华门。慈禧太后急忙带着光绪皇帝、皇后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从西华门至德胜门,转经西直门逃出北京城。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北京。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公开抢劫3天。颐和园的文物古玩,侵略者括其所有;安放在大殿前面的那些存水防火用的鎏金大铜缸,因过于笨重,搬不走,洋兵们就用刺刀把表面的金子刮走。侵略者把颐和园的珍宝、文物,用骆驼运往天津。
  9月中旬,八国联军达10万人。瓦德西分兵四出攻掠,东占山海关,南犯保定,北侵张家日,西扰娘子关。八国联军所到之处,奸淫烧杀,京津一带的许多地方变成了瓦砾场。慈禧太后在逃往西安的途中,于8月24日颁布上谕,催促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立即从上海赶回北京,会同庆亲王奕迅速办理“和局”。9月7日,慈禧太后又颁布“剿匪”上谕,正式宣布“痛剿”义和团。9月25日,又宣布惩处放任义和团的载漪、载勋、刚毅和赵舒翘等亲贵重臣,并且加派亲英、日的刘坤一、张之洞参与和谈。至此,在各国列强的枪炮与清政府腐败退让下,中国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场所。
  后来就签订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