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禅院的介绍

2024-05-15 04:27

1. 普济禅院的介绍

普济禅院(俗称观音堂),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禅院与最具规模的庙宇。普济禅院为中国古翚飞式的佛教建筑,保存着明清南方庙宇的特色。普济禅院始祖为石濂大汕(1633-1705),属禅宗南禅曹洞宗。普济禅院的主体建筑分为三殿:大雄宝殿:供奉丈八金身的三宝佛像;长寿佛殿:供奉长寿佛;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士、十八罗汉。普济禅院在殿堂悬挂于了历代众高僧和不同艺术名家的书画、书法和文物,以供游客欣赏。普济禅院、妈阁庙与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古庙。在1992年,更被评为澳门八景之一。

普济禅院的介绍

2. 普济寺的历史

普济寺始建于五代(公元907年-960年间),自名僧音净卓锡后,代有高人硕彦,1936年高僧性愿法师来任方丈,重振寺风。1939年5月,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来到普济寺,掩关治律,弘扬佛法,撰著佛经。弘一法师在普济寺有一年半时间,生活十分俭朴,三衣过冬,两餐度日。他称普济境地幽辟,风俗淳古,有如世外桃源而叹为观止。他坚持不开山、不授徒,于诵经、著述、弘法之余,鉴抄佛教经典无数,且写得一手好字,永春士僧俗有求者均书佛号经偈作答,以借墨缘。因此,弘一墨迹在永春俯拾可得。大师还在普济寺度过他六十大寿,他在俗至友柳亚子、夏丏尊、徐悲鸿及得意门生丰子恺,均以诗词画幅献桃祝寿。

3. 普济寺的历史

 普济寺始建于五代(公元907年-960年间),自名僧音净卓锡后,代有高人硕彦,1936年高僧性愿法师来任方丈,重振寺风。
  1939年5月,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来到普济寺,掩关治律,弘扬佛法,撰著佛经。
  弘一法师在普济寺有一年半时间,生活十分俭朴,三衣过冬,两餐度日。
  他称普济境地幽辟,风俗淳古,有如世外桃源而叹为观止。
  他坚持不开山、不授徒,于诵经、著述、弘法之余,鉴抄佛教经典无数,且写得一手好字,永春士僧俗有求者均书佛号经偈作答,以借墨缘。
   
  因此,弘一墨迹在永春俯拾可得。
  大师还在普济寺度过他六十大寿,他在俗至友柳亚子、夏丏尊、徐悲鸿及得意门生丰子恺,均以诗词画幅献桃祝寿。
  
   

普济寺的历史

4. 普济禅院的环境介绍

普济禅院位于美副将大马路,是闹市当中的一方净土。她是澳门最著名的古刹。由此凭高远望,珠海清晰可见。昔日的普济禅院在澳门城外望厦村的东面。相传望厦村的西边有一座观音古庙,为当地村民所建,村外人不得入寺参拜。明朝天启年间,有位游方僧来到望厦村,在村东荒地的一棵樟树上悬挂观音菩萨的画像,并且每天在树下诵经,藉此化缘。当时寓居澳门的闽籍人士因为不能进入观音寺,便与此僧一起诵经。以后,信徒便在此地集资兴建了观音堂,这座观音堂就是普济禅院的前身。鸦片战争以后,葡萄牙政府将澳门属地逐步向北扩展,并开辟了美副将大马路,占用了禅院门前的空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带兴建了多栋楼房,这片清净简朴的郊野变成了热闹的街市。 普济禅院占地很广,寺庙巍峨。寺门前写着“普济禅院”四字,两旁的对联为:“贝叶传经西天竺境,莲华妙法南海潮音。”庙内有殿堂多层。第一重为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旁悬一口大铜钟,铸于明代崇祯五年。第二重为长寿佛殿。第三重为观音殿。大殿的西侧依次为天后殿、地藏殿、语清殿、龙华堂、静乐堂和祖师堂。大殿的东侧依次为关帝殿、客堂、檀越堂。再向东伸展还有报恩堂、斋堂、方丈室、藏经阁等。后面还有幽静的花园。普济禅院的后山上有棵百年历史的老榕树,高数丈,绿叶婆娑。这棵榕树四株相连,人称其为连理树。此中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三百年前,有位吴姓少女与邻村一位农家子相恋。但是女方父母却嫌弃男方家穷而加以阻拦,致使两人好梦难圆,二人于是相约同缢于山冈上的一棵大树下。女方父母懊悔之余乃答应让两人合葬。后来墓地上就长出了这棵连理树。此外,花园后面的高丘上还有一座普同塔,塔内安放历代高僧的骨灰。普同塔形如古墓,以石砌成。塔后立有碑志: “本山至天启三年由循智祖师斥衣钵资购下。崇祯五年建斯普同塔。雍正癸酉,比丘天树,乾隆丙午,比丘静持,同治癸酉,比丘畅澜,均重修之。至民国丙子,塔渐颓毁。比丘遐龄、比丘济航经营之,遂成今观焉。”除了普同塔之外,后山还有一座八十二人合葬的墓冢。1874年澳门遭遇台风,死伤无数。事后将部分尸体合葬于沙岗。1905年,由于开辟马路,因而将沙岗墓地迁移到普济禅院的后山。 普济禅院缺乏创立禅门的碑志记载,其初创时日已经难于确考。寺内有块高四尺的石碑,中间刻有“祀坛”两字,其下署日“天启七年七月吉日立”。 “天启七年”即1627年。寺内还有刻有崇祯五年(1632)铸造字样的一口大钟。根据这两条材料推断,普济禅院至少已经有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普济禅院可以考知姓名的祖师为大汕和尚。大汕和尚,字石濂,号石莲。原籍江西南昌,生于明崇祯六年,十六岁时在苏州削发为僧,后移居广州长寿寺。他是位富有民族气节的高僧。他募捐来的巨款除资助各地寺院以外,还用以支持各地反清义士。可惜晚年事发,于押解途中圆寂。时为康熙四十一年 (1702),享年六十九岁。他的画像现在供养在祖师堂内。大汕和尚之后,畅澜和尚接任住持。畅澜和尚深感寺域狭小,便发心募缘以扩建修葺寺院。此举获得当地信徒的大力支持。清咸丰八年(1858)终于完工。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慧因和尚住持普济禅院长达半个世纪,为普济禅院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纪念慧因和尚,1980年10月在后花园兴建了一座六角亭,亭内放置一座高约两米的慧因和尚像供人瞻仰。

5. 普济禅院的寺院介绍

普济禅院位于澳门美副将大马路,是澳门著名旅游景点之一,而且来往交通极之方便。观音堂又称普济禅院,是澳门三大禅院中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占地广阔、建筑雄伟的一家。建于明朝末年,是澳门现存最大及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距今约三百六十多年,庙貌巍峨,深入三进,棋连几座。 观音堂之名闻遐迩,除在于其悠久历史以外,更是签署中美《望厦条约》的地方。禅院为中国古飞式的佛教建筑,具中国名山古刹的特色,禅院的首座是大雄宝殿,次殿是长寿佛殿,后座正殿是观音殿。院后还有广阔幽深的后花园,是一座颇具规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筑群。 除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和雕塑之外,禅院还藏有不少珍贵经卷,以及名家留下的字画,均为澳门重要的文物。禅院东面的后花园,有一株生态奇特的连理树,吸引不少游客来观赏,有一张石桌,四条石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即在此处签订。石桌石凳保存至今,侧面的碑亭让人重温这段沉痛的历史。大雄宝殿正对禅院,庄严宏纬,供奉三尊三宝佛像,皆为丈八金身,魁梧雄伟,其中之一为佛祖释迦牟尼,还有燃灯佛与弥勒佛。殿旁悬有一个铜钟,古色斑驳,已有三个半世纪的历史。殿顶的头瓦脊,镶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镶嵌的石湾公仔,栩栩如生,维肖维妙。 次殿是长寿佛殿,供奉长寿佛,佛像安详,象征佛陀普渡众生的精神。进入主殿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士莲台,樟木雕塑。十八罗汉分列主殿两旁,雕工精细,造型神态活现,其中位于左面的一尊罗汉,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鬓曲,极像外国人,据称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索罗,他曾在中国研习佛理。观音殿是禅院的正殿,每逢观音诞期,殿内香火鼎盛,善信络绎不绝,场面热闹。 观音殿旁有一小庭园,围绕着园中的莲花池有十数盆栽,其中之一盆栽生长形态独特,历经数十寒暑,树枝弯曲长成一个“寿”字,传说善信只要手触“寿”字,便可长命百岁。禅院内进的前厅挂有一幅画像,人称“大笑佛”,无论从那个方向欣赏画像,佛相均咧嘴相视而笑。禅院内收藏了很多名家的书画、书法、文物,包括驰誉中外画坛的岭南派大师高剑父乃乃徒关山月,有岭南三大诗家之称的陈恭尹,著名学者章太炎等人,他们的作品悬挂于殿堂,供游客欣赏。在院内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饰,而书法雕刻,亦见清雅。两度屏风,每度刻四屏条,收米芾、董其昌、刘墉等历代名人手迹,刻工精细。 步入后花园,有一花冈石桌和四条长石凳,就是签订中美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的地方。1844年,清政府国势日衰,列强觊觎,美国以顾盛为代表,与清钦差大臣耆英于澳门签署《望厦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港口,扩大美领事裁判权。1944年,禅院于石桌后方立一亭碑,记述此事。 在后山花园中的连理树,是一棵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榕树,美髯飘拂,状貌古拙,高逾数丈。树的茎部四株相连,造型颇似长颈鹿。近年不幸枯萎,但仍具吸引力。“连理树”的命名,取意于“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关此树,流传着一个哀怨动人的故事,在观音 堂建庙之初,附近有一双情侣,因家庭反对成婚而双双殉情自杀,死后合葬之处长出这棵连理树,以表示爱情坚贞不渝及至死不离之意。

普济禅院的寺院介绍

6. 普济禅寺的简介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1689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时基本完成,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1979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7. 普济禅寺的介绍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

普济禅寺的介绍

8. 普济寺的历史沿革

普济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重修,道光十四年(公元1854年)拓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由普济寺掌寺大喇嘛圣露活佛重修殿宇,大殿覆以铜瓦。普济寺是丽江五大寺之一,原有大殿、僧院等12个院落,现存3院,由山门、护法堂、大殿、南北厢房等组成。在教仪上有融汉、藏宗教为一炉的特点。大殿重檐歇山顶建筑,以顶覆铜瓦故又名铜瓦殿。面阔5间22.85米,进深5间20.3米,呈长方形,屋顶铜瓦覆盖面积为46.4平方米,是云南唯一幸存的铜瓦建筑。大殿前种有两棵云南樱花,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云南樱花之冠。寺外也有很多梨树,每到春秋,景色绚丽,游人如织。 丽江五大寺是指,玉峰寺、福国寺、普济寺、指云寺、文峰寺。这五个寺院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喇嘛寺(白教),其中,福国寺现在仅存大殿,即玉泉公园的五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