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迁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2024-05-17 16:13

1. 关于宿迁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有京杭运河贯穿境内,西楚霸王项羽的故居,乾隆下江南所住的乾隆行宫【龙王庙】,拥有鱼米之乡的洪泽湖,鸟类的天堂清清骆马湖,“意杨之乡"的泗阳,也曾出土很多珍贵的西汉文物。
宿迁,江苏省省辖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也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八大城市之一。
宿迁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位列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百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 2016年宿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351.12亿元。

关于宿迁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2. 宿迁的历史发展

宿迁是悠久的,早在5万年前的下草湾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点燃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关于宿迁在历史上有文字 

记载以来的沧桑变革,本报“民生话题”栏目也曾刊登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但都不太具体详细,近日,记者从宿城 

区博物馆搜集到《宿迁的历史沿革》一文,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宿迁,这块土地相传上古时候为少昊氏的领地。《禹贡》记载为当时九州之一的徐州之地。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层堆积深厚。旧石器时期因年代久远,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发现的文化遗存为新石器时代,距 

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骆马湖以东地区随处可见层叠的文化层,上层为普遍存在的60厘米厚的汉文化层,下为 

一米厚的西周文化层。其中著名的有属于龙山文化体系的黄泥滩遗址(关庙)、井儿头遗址、黄营遗址(来龙)。商 

周时期有尖墩遗址(来龙)、青墩遗址(晓店),这些遗址表明,我们的祖先很早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 

到了春秋时期,这里产生了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钟吾和犹国。北有钟吾,都城在今宿迁城北30公里的司吾山脚下,犹 

国在南,都城在今宿城区郑楼附近。而后到战国,这里的属地不断变更,先后属过鲁、宋、楚、秦等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下相县,属临淮郡。下相古城遗址在今市经济开发区古城居委会。汉朝承 

袭秦朝的郡县制,又在原钟吾国的土地上置司吾县。至两汉时,这里已具有高度的文化,徐州(彭城)地区的汉文化 

向这儿辐射,我们能从侍岭的汉城遗址、洪武墩的汉墓群以及晓店的清凉院遗址看出当时商业发达、城市繁华、人口 

集中。 

西晋太康无年(公元305年),设立宿豫县、宿豫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宿豫这个名称。 

北魏时属徐州,东魏时属东楚州,梁时改属泗州郡,宿豫为当时的州治所在地。 

隋时,宿豫属泗州下邳郡。公元762年,为避唐代宗李豫讳,将宿豫改为宿迁,属河南道徐州彭城郡。 

五代时与唐朝的隶属关系相同。宋时属河东路淮阴军邳州郡。北宋时,宿迁县境包括今新沂、泗阳、睢宁和淮阴县的 

渔沟镇,为历史最大。 

南宋时,宿迁为金、宋对峙之地,连年战争,城垣毁坏,1193年,黄河水患,宿迁县城迁到今城南项王故里处。 

元、明、清时期宿迁属淮安府。1576年,黄河决口,今项王故里附近的宿迁县城地势低洼,受洪水威胁迁至城北马陵 

山附近,筑土城,即今马陵公园南首。 

清初,宿迁又改属徐州。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宿迁先直属江苏省政府,后隶属淮阴专署。 

在人民革命斗争中,成立的泗宿县、宿迁县归华中军区六分区领导,属淮海区。 

解放后,泗宿县并入宿迁县,隶属淮阴专区,归仁地区划归泗洪县,洋河地区划归泗阳县,原宿迁北部沂河以北划归 

宿北县(今新沂市),宿迁县的规模比以前缩小。 

1987年12月,宿迁撤县建市(县级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辖四县一区(即泗阳县、泗洪县、

3. 宿迁的历史沿革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泗洪天岗湖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故黄河在泗洪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公元前113年,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原名宿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宿豫曾为北魏宿预郡治所,梁东徐州治所,东魏东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陈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设宿迁,属泗宿县。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宿迁的历史沿革

4. 宿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吗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4]  。
泗洪天岗湖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

醉美宿迁 (2张)
 故黄河

在泗洪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公元前113年,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原名宿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宿豫曾为北魏宿预郡治所,梁东徐州治所,东魏东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陈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

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5. 历史上宿迁由来?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辖2.5万多户11.9万人,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历史上宿迁由来?

6. 宿迁县的历史沿革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辖2.5万多户11.9万人,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秦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置下相县于今宿迁地,属泗水郡。汉公元前204年(高祖三年)灌婴破楚至下相县以东,地入汉,仍置下相县。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以秦泗水等郡县置楚国,封韩信为楚王,都设于下邳,下相县属之。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以下相县设侯国。公元前154年(景帝前元三年)废下相侯国,复改下相县。后属临淮郡。公元9年(新王莽始建国元年)改下相县为从德县。公元25年(光武帝建武元年)复改为下相县,仍属临淮郡。公元72年(明帝永平十五年)下相县改属下邳国,后废下邳国,属下邳郡。晋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置宿预县,并以宿预县城作为宿预郡的治所。南北朝公元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今宿迁地属宋。宋废下相等县,统归宿预县。后地依次属北魏、齐、北魏、梁、北魏、北齐、陈、北周。隋公元607年(炀帝大业三年)废泗州,改置下邳郡,仍以宿预县为郡治所。唐公元735年(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宿预县城被黄河水冲毁,泗州移治所于临淮郡,宿预县移治所于元下相城址,仍属泗州。公元762年(代宗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名讳,宿预县改名为宿迁县。宋公元982年(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宿迁县属淮阳郡,治所置于下邳。公元1122年(徽宗宣和四年)金国的徐、宿、坯军马都统王伯龙于下邳攻击宋军,宋将韩世忠在宿迁县城北嶂山一带布防,与金军对峙。公元1129年(高宗建炎三年)年初,金国元帅宗翰率大军迎战宋将翰世忠,韩退至宿迁转向沭阳,宿迁失守,地入金,属邳州。公元1262年(理宗景定三年)宋将夏贵向淮河以北夺取徐州、邳州,复立宿迁县。是年蒙古族人入境,废宿迁县,地入邳州。元公元1275年(世祖至元十二年)复立宿迁县,属淮安府。三年后宿迁改隶邳州,属归德府。明公元1576年(神宗万历四年)黄河水患威胁宿迁,知县喻文伟北迁治所于马陵山南麓(宿城镇一带),次年创修第一部宿迁志。清公元1645年(世祖顺治二年)夏历五月,清军在宿迁打败明副将高佐,宿迁地入清朝。是年宿迁县属江南省淮安府邳州。公元1667年(圣祖康熙六年)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二省,宿迁县隶属江苏省淮安府邳州。公元1668年(圣祖康熙七年)夏历六月十七日晚八时,宿迁境内地震,致使黄河决口,余震两月方止,史载宿迁迄今经历的最大一次地震。公元1684年(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十月途经宿迁。诸生张忭等为民请命,冒死承“民本”,陈述灾情,免赋三分之一。…………

7. 宿迁有多少年历史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和“蚕茧之乡”。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宿迁市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不以成败论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
   在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宿迁风光秀美,景观众多。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迁,原名宿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地级宿迁市1996年建市,现下辖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宿迁经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湖滨新城开发区、洋河新城,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 。

宿迁有多少年历史

8. 宿迁的历史有多久?

在秦汉文化的风云际会之地,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的中国江苏省宿迁市。这个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史记》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为现在的宿迁。 
   地级宿迁市1996年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万。她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作为江苏、安徽两省之通衢,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万亩,是中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林业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意杨第一故乡。 
   中国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和中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骆马湖,象一对孪生姐妹滋润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河流纵横,可供水产养殖的优质水面达303万亩,盛产银鱼、鳗鱼、甲鱼、螃蟹、青虾等50多种水产品。螃蟹产量全国第一,银鱼出口量江苏省第一。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宿迁又一宝藏。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珍禽比翼,渔舟泛影;始建于1681年的乾隆行宫气势非凡;楚霸王项羽的纪念馆——项王故里雄伟壮观;嶂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自然典型。 
   宿迁市矿产资源丰富,石英砂、陶土储量超5亿吨,蓝晶石、黄砂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宿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建市以来,宿迁市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以两位数的增幅发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酿酒、纺织、建材、电子、化工、机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洋河、”双沟“大曲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国十大名酒之列;spcc绢丝出口量占全国绢丝出口总量一半以上。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辖2.5万多户11.9万人,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