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丨日本经济“迷失的20年”,告诉了我们什么?

2024-05-09 19:43

1. 新书上架丨日本经济“迷失的20年”,告诉了我们什么?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及随后“迷失的20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也是各国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中国和日本作为毗邻的亚洲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而日本的这一段 历史 经验正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他山之石”和“前车之鉴”。 
     
        从奇迹与“下台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均经历过经济增速年均逾10%的增长奇迹,也都有一个“下台阶”的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增速年均10%左右,在七八十年代下降到年均5%左右,90年代以来再下降到年均接近零的水平;而中国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后,也告别了之前两位数的经济高增速,进入6% 7%的中速增长阶段。 
    从   经济增长模式   来看,投资和出口在中日两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持续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的不断涌入,也为两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给本币带来了较大的升值压力,伴随着本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存在资产泡沫化的隐患。 
    在   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转型、大规模海外投资以及金融业放松管制   等方面,中国也日益呈现与当年日本相似之处。 
    从整体来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了解和借鉴日本发展 历史 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似曾相识的资产泡沫  
    如今,中国也正面临着当年困扰日本的资产泡沫问题。 
    1989年年底,日经指数创下38957的高点后泡沫破灭,日本股市从此进入漫长熊市,房地产市场在稍后一两年也步后尘进入熊途。 
    而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的股市泡沫破灭及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后,人们对于股市的暴涨暴跌已经心有余悸,但是房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一直是政府行政工作的重点。 
    近几年我国在主动控制金融杠杆、消化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金融机构,银行、信托、保险、券商都有一些公司牵涉其中。 
    在行政化处置向市场化处置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的风险处置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和争议,比如: 
     哪些问题机构不该救助,救助的同时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公共资金在何种约束条件下才可以使用,如何保证公共资金的安全或尽可能降低公共资金的成本,存款保险金应该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央行和财政部在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中应该如何分工,如果将来发生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政府救助的情况时怎么办,如何通过救助尽快恢复金融机能等……  
    对于这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在看日本当年的经历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以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与启发。 
        不以成败论英雄  
       观点一          在对日本经济 历史 的研究中,有一类观点注重强调中日两国在 社会 制度、国土规模、城乡结构、经济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把控力度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认为中国不可能遭遇和日本一样的泡沫经济问题或是日本的经验对中国没有借鉴意义。   这种观点我们并不认同,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国家的情况完全相同, 历史 上也不会有两次事件完全相同,如果简单强调不同点而无视相似性和共同规律研究,甚至放弃学习这么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观点二          同样,也有部分观点满足于一些学者总结出来的结论,比如把日本资产泡沫的出现和破灭简单归咎于“被迫”接受《广场协议》,让货币快速升值,或者还有随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过早的利率市场化,并认为中国只要不犯这些错误就足以避免走上日本经济的“老路”。  
    这恐怕也是一种过于理想的判断。 
    事实上,日本资产泡沫的出现和破灭是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受到各种各样盘根错节、彼此关联或是互相抵消的因素影响。 
    时至今日,学界和业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论,也仍然有许多困惑有待厘清。从曾经全世界普遍看好的“日本奇迹”,到后来“迷失的20年”,几乎没有人能预见到这样的剧变,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是否存在走上另外一条持续繁荣道路的可能性,这些问题不仅使其他国家的学者陷入困惑,日本学界自身也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在种种学术争论中,如果缺乏足够的关于当时具体 历史 事件和过程的记录资料,那么争论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对外国研究者而言尤为如此。 
    当然,如果站在当今的时点,给出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对于当时 历史 的亲历者也并不公允。 
    比如回看1992年日本大藏省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评估,当时日本的银行向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时,大多要求以土地作为抵押,似乎很容易看出当政者低估了后续房价下跌的影响,对金融系统危机的认识和把握不足。 
    然而中国的房价在10年前就不断有海内外经济学家看衰,在房产泡沫的质疑声中房价又不断上涨了数倍,我们的金融部门和管理层这10年及现在又该如何看待和判断我们的房地产业为好? 
    就像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说过的,评价战役指挥的得失不应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还原到当时的环境、资源和信息条件下来观察和评判。 
    我们相信,要想了解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监管政策应对是否恰当,金融机构做错了什么,也必须回到彼时彼地,通过大量原始资料的整理,还原当时的市场条件、国内外环境和金融经济情况,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才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该书作者西野智彦致力于站在“当政者”的视角,以近乎纪录片式的表述方式,展现当时日本政府官员、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决策和博弈,媒体的报道、 社会 舆论的反应,以及政治人物的应对和互动。 
    可以说, 这本书以详尽的调研和细腻的文笔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提供了宝贵的 历史 资料 。 
      该书则聚焦于资产泡沫破灭后,政府管理部门如何收拾随之而来的混乱局面,以及在市场形势不断恶化、对金融机构的实情了解不充分、信息滞后的情况下,如何帮助金融机构摆脱各种困境,如何周旋于 社会 舆论的种种非议之中。 
    此外,相关人士在对金融政策进行斟酌决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选情和政治人物的干扰,甚至还必须考虑来自国际 社会 的压力,导致不断修改方案,疲于应付。 
    事实上,几百年来人类经济发展的 历史 一直与经济泡沫的不断出现又破灭相伴而行,但泡沫导致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比如同样是大型资产泡沫,1929年的美国股市泡沫破灭导致了全球经济长期萧条,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但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却只造成了经济短暂且较轻微的衰退。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就一直认为, 泡沫无法避免,管理当局也很难较好地预测泡沫和控制泡沫,最重要的是泡沫破灭后如何有效应对 。 
     如果说中国的资产泡沫形成已是既成事实,未来的泡沫破灭恐怕也将难以避免。  
      投资是一个喜欢 历史 的行业,规律时常隐藏在 历史 和案例中,正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所说: “ 历史 不会重复,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西野智彦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新书上架丨日本经济“迷失的20年”,告诉了我们什么?

2. 日本经济有没有“失去20年”

有
1990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间居然持续长达20年之久。即使今天日本依然经济发展缓慢。而在1990年以前,日本是世界上大国中发展最快的国家。怎么日本经济突然由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变成了20年再也难以振作的经济体呢?如此大的反差,世所罕见。

  1990年,日本GDP是3.03万亿美元,美国GDP是5.8亿美元。是那时世界上唯一一个超过美国GDP50%的国家。当时,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认为日本超过美国指日可待。而2012年,日本GDP为5.9万亿美元,美国GDP为15.5万亿美元。如果计算美元对日元汇率从1990年底的134贬值到2012年底的87的因素,日元在此期间升值幅度大约30%的因素,如果以日元计算,1990---2012年的22年期间日本GDP仅仅增长33%,年均增长大约1%(以年按复利计算)。

  日本经济经济发展差别为何如此之大,为何1990年以后,日本经济20多年依然无法摆脱“失去”的命运呢?这几乎成为全世界各国经济学界人士都想解开的谜团。我个人认为原因主要如下:

  1、日本泡沫破灭以后,个人债务增加和资产价格持续的下跌导致个人消费能力持续不振;

  由于1990年以后,日本房价和股市等的持续下跌,导致日本很多人资产不断的缩水。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债务都是以货币形势存在的,财富却有很大部分是以资产的形势存在,债务不会因为资产价格或股市下跌而相应减少,但财富会。所以,在日本泡沫破灭以后,日本人的净资产因为资产和股市下跌而相对减少。资产价格和股市长期下滑,导致日本国民长期消费低迷。加上日本个人破产制度不完善,很多人不能通过破产很快恢复消费力。这点美国做的最好。

  消费低迷导致日本内需长期不振,进而影响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2、日本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导致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对下滑;

  日本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很多日本同行通过相互持股,变相达成价格联盟或利益共同体。甚至形成变相市场垄断。这些行为短期可以让日本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但长期却削弱了日本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最后导致日本企业创新动力相对减弱,国际竞争力相对下滑。

  3、日本泡沫破灭以后包裹坏账,导致企业或金融机构长期被坏账困惑;

  由于日本政府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大量印发货币救助金融或重要企业,导致这些企业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继续经营。而不是破产重组。这些企业长期负债发展。由于盈利中很大一部分要用于还债。加上资产价格的下跌,加剧了日本企业的债务。导致这些银行和企业再很长时间内再次投资或扩产能力相对下降。

  4、由于日本生产成本和汇率上涨等因素逼迫日本企业大量外迁;

  由于日本泡沫推高了日本的生活成本,进而倒逼日本人的工资上涨,加上1990年以后日本汇率总体还是在不断上涨。日本虽然经济增速虽然下滑,但日本内需下滑的更严重,很长的时间内日本依然是贸易顺差。所以日本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和汇率上升的双重压力。大量日本企业为了生存或更好的盈利,纷纷外迁。大量日本企业的外迁,导致日本国内生产产能相对下滑。进而影响了日本GDP的增长。

  5、日本企业避免竞争的做法导致日本企业创新动力相对不足;

  由于日本企业长期相互持股,和日本企业严重的本国主义思想。日本企业不仅在国内形成联盟,而且在国外也同样实行销售联盟。

  比如:1990年前后,日本家电企业为了避免日本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日本家电企业在中国分片区销售,他们把中国划分成几个片区,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片区销售,其它企业不能在其它日本企业划分的区域销售,这样的做法虽然短期保护了日本企业在外国的最大利益,避免了日本企业相互竞争杀价,但也导致日本企业竞争意识的淡薄。进而导致日本企业国际整体竞争力相对下滑。1990年左右,日本家电企业在全世界优势还是非常明显,但现在,日本家电在世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明显下跌。

  6、日本“任人唯亲”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美国的全球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相比是明显落后的;

  日本企业管理侧重于人治,企业职工更崇尚终身在一个企业就职。而企业一般也不轻易开除或解聘员工。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加强大家的企业主人翁意识,但是,却让企业失去了更新的功能,同时,也不能最大化的激发企业内部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日本高层管理员为了搞好和下属的关系,可以长期带下属去餐厅和舞厅联络感情。但美国不会,美国企业用的收入分配和淘汰机制激烈下属。很显然,美国的方法是更优越的。日本笼络下属的方法是人治,而美国是法制。

  而且,日本高层管理上更相信日本本国人,导致日本企业不能做到高端人才的全球整合。比如:亚洲区域,美国很多企业的亚洲总裁都可以是亚洲人,但日本企业的高层基本是日本人,甚至中层也大部分是日本人。日本企业这种严重的本国主义思想导致日本在高端人才上的全球整合力相对变弱。而这点美国是做的最好的。

  7、日本房地产为了消耗以前大量的过剩产品,导致日本房地产市场需求长期相对低迷;

  1990年以前,日本为了刺激经济,大规模刺激房地产建设,日本在那几年修建了大量的房屋,导致日本房地产出现大量过剩。日本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消化房地产过剩房屋,加上日本老龄化来临,对房屋的需求相对低迷。导致房地产对经济的作用相对长期低迷。而房地产建设处于相对低位,必定影响日本经济增长。房地产超前建设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有多大,房地产减速对经济的危害性就有多大,可惜很多人只强调刺激房地产建设对经济的作用有多大,却不提房地产疯狂以后崩溃对经济的危害有多深。

  刺激需求不等于增加需求,刺激需求实际是透支未来需求。房屋的需求最终是人口增长或人口结构决定的,不会因为短期的刺激政策而出现长期需求的增加,透支的东西迟早要还的,这么简单的道理至今都有很多人不明白。可悲!

  8、危机爆发以后,日本经济调整不到位,优胜劣汰机制无法作用发挥不完整,导致日本企业整体管理和效率提高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更落后。

  1990年日本泡沫破灭以后,日本政府为了防止经济大幅下滑,采取了很多政策保护那些濒临破产的日本企业,比如:政府出钱救助部分濒临倒闭的企业、鼓励企业相互持股而不是破产收购、政府大量规模减税。这种做法看起来避免了日本很多企业倒闭,但却阻碍了日本企业优胜劣汰淘汰过程。企业优胜劣汰实质是社会的先进管理和科技代替落后管理和科技的方式。人为的阻碍这种淘汰机制,实质就是在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然也是在阻碍生产率的提高。

3. 分析日本当今的经济状况,为什么说是失去的二十年。

其实根本没有失去的二十年,是一帮所谓学者为了彰显自己知道的多捏造出来的。事情起源于日本签订的广场协议,这个协议要求贸易顺差国日本和德国本币升值。日元大幅升值之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然后今年日本房地产价格还没有缓过来。同时日本经济也没有很好的继续快速增长。所以很多学者就说日本失去了二十年。但这些都是外行瞎扯,日本根本没有失去这二十年,反而是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因为日元的升值,日本的资本家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在海外购置资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他们考试抛售本国资产,包括房地产,所以导致国内房价崩盘。这只是资本市场关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已,东西都还在日本人手里,只是人家腾出钱来开始在海外扩张了。君不见现在国内多少国产日货呢?所以这个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实际是日本在海外再造日本的一个过程罢了。这里面自然会有一些利益的重新分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按照GNP来看,日本一直在前进。我们所谓的GDP是本地产值,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外国企业的,不是中国人的。GNP是一个国家全世界的产值,包括海外的,但是不好计算,所以统计的少。所以回过来说,日本本土确实有着失去的二十年,因为吸引力不如海外市场强烈,但是日本人可没有失去这二十年,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再造了一个日本。

分析日本当今的经济状况,为什么说是失去的二十年。

4. 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失落的20年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日本经济衰退:中国前车之鉴
  [编辑本段]
  一系列金融大案要案的集中爆发和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的莫明其妙辞职,给中国金融改革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政府在努力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市场的同时,却对绝对控股权的掌握情有独衷,让人不禁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日本曾经经历的问题,毕竟两者有很多的相象。
  日本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仍然不见起色,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经济环境趋紧和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积累的政策后果。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干预过多、国际竞争力下降以及被动的体制转轨破坏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
  破坏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日本经济是东亚经济的代表,虽然日本政府部门总是声称自己并不属于亚洲经济的一部分,很多国际投行也因为日本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位而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管理区域,但这并不能改变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具有典型东亚文化属性的事实。
  一国经济的发展肯定是一国社会的一部分,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将推动并决定这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但在短期内并不会决定这个社会的存在面貌,相反,短期内的经济发展是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制约的。日本社会具有典型的东亚特征:强势政府部门主导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这种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经济体系内部很难自我调整。这种发展模式在短时期内能够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但时限一般不超过50年,之后就是绵绵不绝的衰退。
  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在日本型经济体系中,虽以市场经济为法则,但尽量回避市场调节,更多地采用契约关系的方式,长期合作。像终身雇佣制、企业集团的结合、总公司和承包公司、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等都是一种长期契约,所以说日本的市场经济是长期契约型经济。繁荣时限50年的原因就是强势政府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固化,只能在一代人的主导下强大,而不能获得制度的保证,随着激发社会全体成员奋发图强的社会背景消失和制度保障的缺失,社会经济自然会陷入绵绵不绝的衰退。
  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自明治维新以来的1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日本人民的勤劳和社会各方的勉力而为成就了日本的强盛。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国力强盛和国内市场狭小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不然,真正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恰恰是使日本走向强盛的“明治维新”,它的另一面就是政府部门主导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对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的破坏。
  在日本经济起飞的同时,日本政府部门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不论是妄图恢复封建政权的失意武士还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都死于明治政府的屠刀之下。由大地主转变而来的大资本家深深明白依靠政府权力谋得自身利益的优势所在,三菱重工集团就是典型案例。即使是在二战以后成立的和平政权也沿袭了日本的这一经济政治紧密结合的典型发展模式。
  日本无奈,因为这种发展模式来自东亚社会的传统文化根基,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强大、完善和成熟的封建经济所形成的文化熏陶了几千年,日本社会的强势政府文化深深扎根于日本经济当中,对于善于学习但没有根基的日本文化来说,想改很难。这恰恰说明了坚持原生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具备原生文化的社会才具有更新换代的可能,仅仅是模仿,只能成一时,不能成一势。
  不过,日本因为模仿而成就了一时的繁荣,但强势政府对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的破坏导致了社会经济陷入了“结构性低迷”。经过50多年的发展强大,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将日本拖下了深渊;再经过将近50年的发展强大,1990年代初期再次陷入衰退。衰退了15年之后的今天,在本次全球经济的高涨之中,日本经济犹如蜗牛一样前行,还经常时不时犹如狗熊一样冬眠一段时间。
  悲情的动漫产业兴起有学者认为日本的经济周期应该是:50年繁荣——20年衰退——50年繁荣——20年衰退,目前日本经济正处于20年衰退的第十四五个年头。充满青少年性格特征的动漫产业在日本很是兴盛,它代表了日本经济的内生性动力正在成长。
  的确,在和平宪法的压力下,日本无法通过发动战争来卸载经济结构固化所带来的痼疾。除了默默的忍受就是充满幻想,幻想也带来了生产力,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广义的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的十几个百分点。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就认为,日本处于自明治维新以来又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其结果不光是在日本和韩国出现一串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更令人吃惊的还将在后面。
  从日本动漫产业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出,当世界其他经济体将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通讯产业的时候,日本却将其应用于制造新文化产品,这种旁溢斜出的趋势得到了日本社会上下的赞同和追捧,因为整个社会文化处于经济增长大萧条阶段,失业率居高不下,在岗员工的精神压力不亚于失业人员的精神压力,社会需要动漫产业的兴盛来解决整个社会精神压力的释放渠道。
  但是,正当动漫业似乎进入黄金时代之际,动画制片商、政府官员和分析师都警告说,该产业的长期前景黯淡。由于薪水微薄、工作条件恶劣,日本的年轻人再也不愿从事动漫工作。同时,随着对动漫的需求猛增,人们担心制作质量已经下降。“日本动漫业的未来肯定不太光明,”吉卜力工作室总裁铃木敏雄说道。宫崎骏获得2003年奥斯卡奖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就是在该工作室制作的。
  从十多年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当代经济的两大特征:第一要有金融市场的强大支持才能获得飞速的发展;第二是必须要有很好的盈利点和真实的赢利,才能有很坚实的发展基础。而两者又归结为一点:为社会创造价值。
  回归金融回归财富金融市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意味着它应该会有给社会带来财富增长的预期,否则,金融市场不会支持它,所以,“永动机”项目是融不到资的,日本的动漫产业注定了是一个类似的项目,它不仅仅不能带来财富的创造,而且还是在消耗财富,消耗财富的产业从本质上就不可能成为主导社会的产业,起码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是这样,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开设大量“高尔夫球场”发展起来的。
  目前的人类社会还处在创造财富的阶段,金融业中流动的就是社会的积累财富,长期来看,这些财富应该是为财富的增长服务。但是,在政府主导的经济(金融)体系下,金融往往成为了破坏财富的场所。原因很简单,金融资源的配置不是以效率为核心的,而是以“关系”的近疏为标准的。
  在日本,以互相持股为特征的长期契约型经济主导了日本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不仅仅不接受外来的投资,而且还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消费增长。面对经济长期衰退,日本并没有真正下决心进行金融改革,而是各个利益集团在你争我夺,从日本的多党之争就可看出。所以,每次日本经济的繁荣都以房地产迅速增值而告终,日本的土地真的比其他经济体的土地更能创造财富吗?不会的,真正更具有财富价值的是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得以发挥出来。
  中国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而且处于典型东亚文化的中心,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成为了必然。不过,中国还没有互相持股的固化经济结构,但是,目前的金融改革中出现了国有金融企业互相持股的苗头,如果上市不顺利,相信这种互相持股局面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这对中国金融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如果金融企业形成了一个固化的网络,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机制的堕落,从此次房地产泡沫中的情况就能看出一二。
  中国的情况和日本有所不同,不仅仅有原生文化作为基础,而且其中的兼收并蓄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市场,而中国的开放前景远远超过日本,虽然目前程度不如日本。但是,中国培养市场经济文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中国落后西方强国不是三十或者五十年,而是两百年。

望采纳~~~~~~~

5.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网友:这是前车之鉴

5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网友:这是前车之鉴

6.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西方忧其重演历史

4

7. 日本经济从崛起,繁荣到"失去的20年"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示之一: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技术立国”。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广巳在主持“日本复兴计划”过程中,推行“倾斜生产方式”,不计收益得失,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四大重工行业,严格限制轻工业发展,部分轻工业由于无法从内循环的重工业体系获得资源而被迫停产。...由于重工业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内循环的特点,很少提供最终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利润,日本政府用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帐面亏空,现金、存款、国债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化为废纸,日本上层与人民同甘共苦,绝不先富。...战败虽然使日本丧失了无法估量的社会财富,但人才犹在,希望犹在。大和战舰虽然沉没,但曾经建造了大和战舰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物质财富可以被摧毁,但近百年工业化历程积攒的人力资源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剥夺的。

日本经济从崛起,繁荣到"失去的20年"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8. 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都隐藏在 *** 债务里

说起日本经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停滞不前这个词语。从失去的10年到失去的20年,再到30年,再往后可以是N个10年的记录。 日本经济崛起于明治维新,拿到了一战的战争红利,经受了二战的溃败,二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崛起。日本经济一度威胁到美国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最高峰的时候,1995年日本经济总量曾经一度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70%。到2018年年,日本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经济总量的24%。从1987-2000这14年期间日本人均GDP一度超过美国人均GDP。到了2018年,日本人居GDP只有美国人均GDP的6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995年世界主要经济体GDP与美国GDP的对比 直至今日,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GDP总量依然稳固在全球第三的位置,人均GDP依然稳固在4万美元,从这些数据来看,日本经济还是非常强劲。国民生活幸福指数很高,社会稳定,日本股市还是全球第二大股市,日本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在全球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不论怎么看,日本经济好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如果看这些年日本的国债,你会大吃一惊,截止到2018年,日本国债总额高达12.57万亿美元,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债务/GDP总额更是高达253%,是全球 *** 债务最严重的国家,但 *** 每天为如此庞大的债务所支付的利息仅为1300万美元…… 数据来源:IMF,世界银行,均为截止2018年底的数据 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条的呢?答案是——使劲儿压低国债收益率,甚至让国债收益率变成负值。 从1998年开始,日本的 *** 债务/GDP超过100%,日本 *** 开始感受到债务偿还的压力。1999年,日本央行决定将银行隔夜拆借利率削减至0,这不仅开启了日本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意味着人类第一次进入名义上的零利率和负利率时代。 从1999年到现在,日本央行一直将日本国债的收益率压制在极低的水平上,最有代表性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年来从未超过2%;2011年以来,降至1%以下;2016年以来,更是将其压低至接近0;2019年以来,干脆变成了负值,目前是-0.23%。 日本历年国家债务/GDP 占比 也就是说,日本央行现在发行的十年期国债,不仅不用支付一分钱利息,而且购买者还要再额外每年平均支付给日本 *** 的-0.23%的资金——这就是荒唐的负利率。当前,日本有60%以上的国债是负收益率,这就是日本 *** 债务奇高,但其支付利息却极少的原因。 假如日本 *** 不这样子做的话,那么将会陷入严重的经济萎缩,日本经济将会崩盘。日本经济年均增长不到1%,以1%的增量计算,4.9万亿美元,增量是490亿美元。如果12.57万亿国债利息按1%计算,每年还息需要1257亿美元,中间差额767亿美元,那就要拿存量去填充。如果加税,本来停滞不前的经济,将会是雪上加霜,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将会下降,国民收入将会持续下降,日本国民经济有可能会走向断崖式下滑。 这是一个巨型炸弹,日本 *** 没办法处理这个炸弹,目前采取的做法就是将炸弹的引线延长,不让炸弹爆炸。然而,国民投资收益为负,这将严重挫伤投资者的信心,这也是为什么《低欲望社会》在日本成为主流的最重要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希腊债务危机,希腊 *** 债务/GDP为183%,为啥结果比日本还严重? 那是因为希腊的经济基础不如日本经济来到雄厚,夯实。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及地区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徘徊在1%左右,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国家债务。美国经济一直走强,但是由于军费开支过大,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导致入不敷出,所以产生了巨额的国家债务。台湾和香港地区由于分享到中国大陆发展的红利,所以 *** 债务不重。 随着全球经济的下滑,随之而来的是 *** 债务危机。强悍如日本经济体,能够支撑30年不滑坡,但是也不能担保未来经济的大崩盘。寒风来袭,最先倒下去的都是那些体质比较衰弱的人,经济体也是一样的。阿根廷,委内瑞拉,欧猪5国等等都会率先倒下。这些国家不需要等 *** 债务/GDP 200%,60%-100%之间就可以引发崩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