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哪些?

2024-05-10 01:44

1.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2、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3、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4、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比较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5、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6、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7、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哪些?

2.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
1、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4、对于密切接触者应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5、如何区分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
普通感冒、流感、病毒性肺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而流感则会出现更重的发热和躯体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症状通常高热伴寒战,头痛,干咳,食欲不振,极度疲劳,呼吸困难,深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重,频繁出汗导致皮肤冷湿。少数人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6、疫情期间个人防护
(1)勤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2)外出佩戴口罩;
(3)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各类聚会,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网吧、商场、车站、影院、展览馆等地方;
(4)保持健康行为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5)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症状,如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主动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9、工作期间运动
建议适当、适度运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不要去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健身。
10、口罩用法
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11、正确消毒
用免洗式手部消毒凝胶:用75%酒精(医用酒精)能够有效杀灭病毒;84消毒液。一般只用于物体的表面消毒,如手机、钥匙、衣柜等,使用时尽量戴手套。

3.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有什么?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有: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
1、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2、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无症状感染者通过什么途径发现?
目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1、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
2、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
3、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
4、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三、无症状感染者有无传染性?
根据国家和部分省份开展的密切接触者监测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四、公众如何科学戴口罩?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防护建议:不戴口罩。
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
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
五、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2、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3、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4、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5、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有什么?

4.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2、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3、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疫情期间需要戴口罩的情景:
1、所处地区的风险等级,如中、高风险地区要戴口罩。
2、看所处的环境,如果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或者长时间停留在公共区域,则应佩戴口罩。
3、某些服务行业和特殊职业,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机和乘务员,餐厅、超市、商场服务人员以及幼儿园教师、医生、养老院服务人员等,需要佩戴口罩。
4、出现咳嗽、咽痛、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要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5.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有什么?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有: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
1、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2、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无症状感染者通过什么途径发现?
目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1、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
2、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
3、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
4、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三、无症状感染者有无传染性?
根据国家和部分省份开展的密切接触者监测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四、公众如何科学戴口罩?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防护建议:不戴口罩。
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
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
五、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2、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3、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4、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5、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有什么?

6.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
1、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4、对于密切接触者应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5、如何区分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
普通感冒、流感、病毒性肺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而流感则会出现更重的发热和躯体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症状通常高热伴寒战,头痛,干咳,食欲不振,极度疲劳,呼吸困难,深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重,频繁出汗导致皮肤冷湿。少数人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6、疫情期间个人防护
(1)勤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2)外出佩戴口罩;
(3)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各类聚会,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网吧、商场、车站、影院、展览馆等地方;
(4)保持健康行为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5)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症状,如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主动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9、工作期间运动
建议适当、适度运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不要去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健身。
10、口罩用法
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11、正确消毒
用免洗式手部消毒凝胶:用75%酒精(医用酒精)能够有效杀灭病毒;84消毒液。一般只用于物体的表面消毒,如手机、钥匙、衣柜等,使用时尽量戴手套。

7.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2、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3、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4、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比较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5、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6、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7、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疫情防控培训内容有哪些?

8.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2)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3)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4)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比较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5)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6)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7)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