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融性资产会采用公允价值

2024-05-18 22:13

1. 为什么金融性资产会采用公允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并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目的是向使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交易目的所持有,近期随时准备出售。其特点是持有时间短,利用公允价值的变化赚取差价,获取收益。【摘要】
为什么金融性资产会采用公允价值【提问】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并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目的是向使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交易目的所持有,近期随时准备出售。其特点是持有时间短,利用公允价值的变化赚取差价,获取收益。【回答】

为什么金融性资产会采用公允价值

2. 公允价值计价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会计

金融危机前,普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使得一些资产的账面价值虚高,这样为泡沫埋下了伏笔! 金融危机来临时,由于恐慌心理,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以市价作为计量的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市价是否是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的反映。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反映了资产未来真实的盈利能力,以市值计价是最优的;但是,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或者低效,尤其当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因素时,以市值计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结果。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一)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目前,现代银行的经营模式经历了重大的转型,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让位于“发起和销售”的银行经营模式。在传统模式中,发放贷款的银行持有贷款直至贷款被收回;而在“发起和销售”模式中,银行将贷款集中在一起,并分出不同的档次,经过证券化以后将它们销售出去。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资产的风险主要是由其融资的期限和被证券化资产的质量来决定。
在市场流动性差时,金融机构的长期资产仍依赖短期融资来为其持有资产而融资,是本次金融危机中不稳定的主要来源。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降,以此为抵押物的资产风险增加,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MBS 、CDO 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按公允价值对其计提减值,致使净资产账面价值大幅度缩水;由于这些损失会侵蚀银行的资本,进而拉低了资本充足率,引发了追加保证金或增加抵押资产的要求,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能获得短期融资,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中的次贷资产;引发新一轮由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由此,形成一个“死亡螺旋”: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恐慌抛卖—价格进一步下跌。特别是在目前的银行监管中,资本充足率是管制的重要指标,金融体系中一个银行通过贱卖调整其资本结构,以满足最低资本的监管要求,会导致其他机构的连锁反应,很多银行如果都被迫采取同样的行动,资本市场就会崩溃。Adrian and Shin (2009) 的证据表明,投资银行同样具有这种周期性行为。而在银行中,低价贱卖、信用紧缩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会造成整个经济的运转困难。其中,资产计量采用市值计价,加速或放大了金融系统的这种顺周期效应。
次贷危机中涉及的主要产品为场外产品,既缺乏活跃的市场价格,也缺乏相关产品价格。根据公允价值会计规定,如果不具有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信息,就可以根据模型来定价。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受外界影响很小,众多金融机构可以相安无事。然而,当某一金融机构出现危机,需要卖出相关资产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活跃市场,通常只能采用拍卖的方式,而一旦拍卖价出来,就为同类资产提供了参考价。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根据市场上这种“挥泪甩卖价”作为手中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
在这种制度下,只要有一家金融机构因为财务问题折价出售了某类流动性不佳的资产,市场上的所有机构就都必须按这一低价调整所持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使市场陷入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引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公允价值计量会形成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即市场上涨时,公允价值计量会将价格上涨计入收益,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而当市场低落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快速降低收益,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形成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由资产价格的上升或资产信用等级的提高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增加了金融企业的利润和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同时,过于宽松的信用条件和高比例的抵押贷款又加速资产泡沫的产生,美国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即是信贷市场泡沫,这与资产价格的顺周期特性是分不开的。
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发放随实体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即在经济增长时,扩张信用贷款规模,在经济衰退时,收缩贷款规模。因而,从本质上说,银行贷款的发放是周期性的,而公允价值会计又可能提前确认收益或损失,进而,会增强发放贷款的周期性,并导致经济周期更加明显。因为,在经济增长时,公允价值会计提前确认收益,不可行的项目可能获得贷款;而在经济衰退时,公允价值会计提前确认损失,即使是前景非常好的项目也可能得不到融资,这将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以及投资行为的次优化。(三)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在一个信息对称且市场有效的环境中,会计信息不会对市场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也不是完全理性,市场常常受心理、情绪等因素影响。在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完全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气氛,短期内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对金融市场造成致命的冲击。
在这一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已成为一个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它试图反映出市场最新的价格。然而,在这种价格追随过程中,会计信息可能会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美国60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证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他们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这种观点虽然有主观性,但它引申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也就是在有限理性的市场中,某些会计信息可能存在很大的负面作用,而减少这种会计信息数量对市场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模式
    欧洲中央银行(ECB)2004年从金融稳定性视角 ,在设定四种情景下,包括信用质量的严重恶化、难以预期的利率变动、房地产危机以及权益价格的大幅度调整等,深入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范围越广,就越可能导致银行损益账户的波动性的增加,因为经济条件的变化将更快地反映于财务报表之中。会计规范的确会对公司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会计对市场变化过程的反映是不对称的,由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经济上升周期中所引起的价值上升,会计通常不予反映,银行通常以权益或准备金的形式建立大量财务储备。这一方法一方面帮助银行应对经济下行的周期风险,另一方面,也使银行的经营与投资者不过度乐观。而公允价值会计广泛应用后,资产负债表项目波动性大幅增加,传统银行经营中所依赖的特定财务比率的临界值可能被打破,导致银行经营方式的改变。例如,影响他们的经营决策或风险管理实务。并且,从更一般的层面上看,这种波动性的增加将影响银行提供流动性的作用和对不同时期投资和储蓄进行平滑的功能的发挥。
在次贷危机中,大量金融机构进行去杠杆化交易 ,这是对会计制度的一种适应。并且,去杠杆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资产价格的下跌触发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而去杠杆化过程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3. 有关金融企业的问题什么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在财务中指开放,活跃市场上的商品,货物公平交易的价值,买卖双方都接受的价值。有时候不一定是货物真实的内在价值,与市场需求相关。如股票,期货市场交易表现明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即规避的是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如浮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未来利息支付)、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如预期的购买或出售)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有关金融企业的问题什么是公允价值

4. 如何理解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第二十九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第三十条 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法律上是否允许、实物上是否可能以及财务上是否可行等因素。
(一)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二)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三)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应当考虑在法律上允许且实物上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该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从而在补偿使资产用于该用途所发生的成本后,仍然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非金融资产的现行用途可以视为最佳用途,除非市场因素或者其他因素表明市场参与者按照其他用途使用该资产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三十二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基于最佳用途确定下列估值前提:
(一)市场参与者单独使用一项非金融资产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同样单独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
(二)市场参与者将一项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或者其他资产或负债的组合)组合使用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以同样组合方式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并且该市场参与者可以取得组合中的其他资产和负债。其中,负债包括企业为筹集营运资金产生的负债,但不包括企业为组合之外的资产筹集资金所产生的负债。最佳用途的假定应当一致地应用于组合中所有与最佳用途相关的资产。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判断该资产的最佳用途是单独使用、与其他资产组合使用、还是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组合使用,但在计量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假定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确定的计量单元出售该资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