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的人物评价

2024-05-05 16:43

1. 李光前的人物评价

李光前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驰骋商界的巨擎风范和难以统计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展示了真诚、正直、无私、宽宏大度、谦逊的高尚人格。这也是他赢得各民族、各阶层人士的尊重和热爱的原因。李光前虽然是富甲一方的大亨,但毫无富人的矜持和做作。无论高干显贵,还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都以礼相待。李光前生活俭朴,平时粗茶淡饭,从不抽烟喝酒,也不为自己和妻子儿女做寿。他到日本料理商务时,出门从不坐车,却搭乘只有中下层人士才坐的电车。他到公共食堂就餐,为的就是更多地了解下层社会,和普通人交朋友。1965年,他为医治肝癌做身体检查时,医生惊讶地发现这位富翁竟然营养不良,可见他在物质生活上是多么的淡泊。富于责任感和高尚情怀的李光前,多次跑去献血,一辈子共献血十八次。在他七十岁生日时,为了躲避祝贺生日的俗套又去献血,此后才停止。对于社会公益,他有求必应,从不推诿,但又往往不争不先,不与人争名夺利。1967年2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选举第三十四届委员时一致推选李光前为名誉会长。接到通知以后,他却极力推辞,并对前来劝阻他的各位委员说:我平生最讨厌者便是挂名不做事,这次的名誉会长,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李光前一生孜孜好学,在当地的富商中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学知渊博的。在就学期间,他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即使后来投身商界后,他也抽出时间学习各种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他对中华文化和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问题都有所研究。由于他通晓中英文,足迹遍及东南亚、欧美各国,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因此,他对许多问题都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更透彻的独到见解。李光前一生善教,教自己,教家人,独自学,又和人共学,对于学术性的会议都尽量抽空参加座谈研讨,如新加坡南洋学会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他几乎每次都参加,并且坐在最前面。对南洋学会,东南亚研究所,热带经济植物研究所所编印的刊物,尤其是对热带经济植物,如橡胶树、椰子树、黄梨等书的出版,无不乐于赞助,始终不渝。李光前不但自己好学不倦,而且以资助科学研究事业为己任。当他得知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教授用其毕生的心血编著了《中国科技史》,却因为缺乏经费而不能付梓时,便欣然捐助数千英镑,终于使这部巨著问世。李光前的这一举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交口称赞。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较高的文化素养,使李光前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和超人的远见。早在战前出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时,他就主张修改章程,打破华人中长期存在的闽、粤两地的区域隔阂,认为选举应以人才为准,以便促进华人社会的团结和进步。他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今天大家都是新加坡人,何分彼此,为什么还要有地域观念?李光前在自己的南益机构里就重用了许多不同籍贯的人出任要职。二战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华人曾一度成为东南亚各国关注的焦点,社会上滋生出一股敌视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李光前不时地告诫华人,要摒弃自我封闭的恶习,多关心当地事务,为所在国作贡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理解和尊重。为此,他带头关心帮助新加坡慈善公益事业,对华、印、巫族一视同仁。当政府号召学习国语(马来语)时,很多华人不以为然,而已经七十岁高龄的李光前专门聘请马来人教师为他讲授马来语,并坚持听马来语广播,他的真诚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普遍敬重,也为广大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李光前的人物评价

2. 李光前的人物生涯

李光前,1909年出生于宣汉县王家场(今红岭乡)一个贫苦人家。七八岁时在王家场读私塾,1925年毕业于灵英寺高小,后进入宣汉县教师短训班学习。结业后,1926年回到王家灵英寺小学教书。  1927年,共产党人王荣澍、邓廷璧、刘文彦等被聘到王家场灵英寺高小教书。这年冬天,学校成立了党小组,直属达县蒲家场特支领导,王荣澍任组长。在党小组的领导下,学校建立了共青团,牟慈帆任团支部书记。李光前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久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在党的教育和影响下,李光前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阅读进步书刊,追求进步。他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办农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马列主义。由于工作出色,思想进步,1928年夏,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8年冬,王维舟、李家俊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万源白羊庙、固军坝举行武装起义。李光前得到通知后,便与邓廷刚一起在王家、明月一带组建了地下武装,聚集枪支弹药,白天在家生产,晚上到山间操练待令出征。  1929年四月下旬,李光前、何田祥率游击队员数十人昼伏夜行,走石铁的三汪坝,上金莲寺、后坪,经白羊到山深林茂的龙潭河与胡洪疆领导的农民武装汇合,参加李家俊在固军坝龙潭河举行的起义誓师大会。5月12日参加攻打白羊庙战斗,一举歼灭刘存厚一个连,取得了川东游击军成立以后的第一场胜利,引起了敌人的惊恐。同年八月,敌人围剿万源游击区,为了减轻游击区前方压力,李光前奉命回到宣汉王家、明月、君塘一带组织游击队,在敌人后方开展武装斗争,以牵制敌人,对前线起到了有力的支援作用。  1929年冬,由于李光前所领导的游击队活动频繁,越来越威胁着敌人后方的安全,引起了县政府和驻军的注意。县政府督练长配合各场团丁到王家、明月一带清乡,先后抓捕了刘文彦、邓廷刚等十余人,王家顿时出现一片白色恐怖。党组织便决定“转移人员、保存实力、扩大革命活动范围”。  1930年春,李光前便到西北乡张家寨小学教书,在此期间,常与甘家庙私塾教师苟润堂往来,启发他认识到,在军阀劣绅统治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拉丁派款比比皆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备受剥削和压迫。经过一年的教育和考验,1931年3月介绍苟润堂参加了农民协会。随后,李光前便前往芭蕉大山坪参加川东游击军第三次起义,并与苟润堂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又经过一年的考验,实践证明苟润堂能保守党的秘密,工作积极肯干,卓有成效,1932年2月介绍苟润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光前正式参加川东游击军后,担任分队长,常带领几十人频繁活动于王家、明月、君塘、清溪、芭蕉等地,在一年多时间里参加了打土豪,抓“肥猪”、战军阀等大小战斗数十次。每次都是神出鬼没,早上出现在峰城,晚上现身在南坝,冲锋在前,顽强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3. 李光前的简介

10岁赴新加坡谋生。经过磨炼与奋斗,成为一名闻名遐迩的大实业家、银行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东南亚首家华人跨国集团南益公司的创办人,他被誉为“橡胶和黄梨大王”,是全球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作为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机构“李氏基金会”创立者,他先后被马来西亚吉兰丹州及柔佛州的苏丹封为拿督,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赐封“丹斯里”(PMN)勋衔。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其创立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当代新马、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杰出的华人企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青年时代,他曾先后在南京暨南学堂(现暨南大学前身)、清华学堂和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事业有成后,他被马来西亚大学授予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他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

李光前的简介

4. 李光前的介绍

李光前(1889~1945)原名李培先,汉族客家人1,籍贯广西博白县城厢乡新村,1912年毕业于桂林优级师范学堂,1913年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邦加岛勿里洋埠。他是博白县较早出洋的知识分子。李光前是印尼邦加岛勿里洋埠的中华学校董事会会长、中华会馆董事长、中华商会会长,是德高望重的爱国侨领。其为人处世,宽宏大量,深明大义,热心公益事业,对桑梓与祖国一直忠心耿耿,乐于相助,爱护人才,提挈后代,不随俗浮沉。

5. 李光前的介绍

光前,1909年出生于宣汉县王家场(今红岭乡)一个贫苦人家。七八岁时在王家场读私塾,1925年毕业于灵英寺高小,后进入宣汉县教师短训班学习。结业后,1926年回到王家灵英寺小学教书。

李光前的介绍

6. 李光前的介绍

李光前(1893-1967年),福建省南安人,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原名李玉昆。李光前热心社会公益的一生,深受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对新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 李光前的介绍

1李光前(1893-1967年),福建省泉州南安人,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原名李玉昆。李光前热心社会公益的一生,深受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对新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光前的介绍

8. 李之光的人物生平

早年在家乡教书行医。1937年7月投身革命,任广饶县工农救亡团中队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入伍,历任李人凤领导的八路军三支队十团政治部宣传员、山西省保安九团四连连长、太行三分区司令部侦察股长、决死三纵队九团司令部参谋、太行三分区情报站站长、太行军区三十九团参谋长、西南军区炮兵九团团长、军区炮兵三十三师副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六十九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山西省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山西省军区顾问等职。1981年4月离职在家休养。1992年5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逝世。抗日战争时期,李之光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打入敌人内部收集情报,营救战友。1940年冬,在山西辽县土垴阻击战中他率部击退日军片山旅的四次冲锋,右腿重伤不下火线,出色地完成了阻击歼敌的战斗任务。被纵队通令嘉奖为模范干部。在参加粉碎阎锡山制造的“十二月事变”以及百团大战,豫北反扫荡战等战役中,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在解放战争时期,李之光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秋,在九纵队二十五旅任团长,在豫北汲县、中原阎庄战斗中表现积极,作战勇敢,受到上级首长表彰。在淮海战役中他日夜奋战,带病坚持战斗,保障了部队的供应和战斗的顺利进行,随后,李之光同志又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四川剿匪等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全国解放后,他在炮兵团任职期间,先后参加了赴朝见习和中朝苏联合演习,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北京军区工作期间,为加强部队和边防建设作了大量工作。在完成北京军区战术工程勘察中,亲自编写出版了《集团军进攻战役讲义》《集团军海岸防御教材》并参加编写了《战役学》,为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